农杆菌介导梅花成熟子叶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6359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梅花成熟子叶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步骤包括遗传转化、筛选再生、GUS染色检测和PCR检测。其特征在于,通过农杆菌介导将GUS报告基因和PmCBFb基因导入受体梅花成熟子叶细胞中,对影响梅花成熟子叶转化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筛选,利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剂,对转化后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再通过GUS染色或PCR检测等辅助方法筛选得到转基因梅花植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遗传转化体系不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直接获得转基因植株,因而显著提高了梅花的遗传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以通过农杆菌介导、利用梅花成熟子叶再生体系进行遗传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梅花(Prunus mume)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植物,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国外仅日本、朝鲜、新西兰等少数几个国家有种植。根据植物采集家的实际工作和中、日若干古籍的记载,肯定了中国乃梅之故乡。梅花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整个江南地区。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被认为是梅、半野生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即梅的变异与种质多样化中心。在我国有7000年以上的应用史和2000年以上的栽培史。梅花集色、香、姿、韵于一身,有“梅天下尤物”的美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生性较为耐寒(一般能耐_5°C的低温),且开花较早,能在早春怒放。然而,梅花一般不能抵御-15°C -20°C的低温,仅杏梅系的品种除外。梅花绝大多数品种(多属真梅系)集中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在北方梅花品种则较少且主要以杏梅系和樱李梅系为主,少见真梅系品种,有“南梅北杏”之称。此外,梅花切花品种较少。为了使梅花在我国分布范围更为广泛,为了使梅花的栽培应用国际化,培育出大量的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梅花成熟子叶直接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方法,其步骤包括遗传转化及植株鉴定,其特征在于,以梅花成熟子叶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不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通过直接的器官发生途径获得转化植株,其步骤经预培养、农杆菌侵染、共培养、选择培养、成苗培养和生根培养,将GUS报告基因和正义PmCBFb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利用抗生素进行抗性筛选,通过GUS化学染色或PCR检测筛选得到转基因植株,其步骤如下所示:1)预培养:将消毒后梅花成熟子叶接种到成熟子叶再生培养基中,置于24±2℃,光照强度为20001x光下预培养0?5d;2)菌株的制备:从?70℃冰箱中取出保存的包含有GUS报告基因和正义PmCB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梅花成熟子叶直接再生体系的遗传转化方法,其步骤包括遗传转化及植株鉴定,其特征在于,以梅花成熟子叶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不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通过直接的器官发生途径获得转化植株,其步骤经预培养、农杆菌侵染、共培养、选择培养、成苗培养和生根培养,将GUS报告基因和正义PmCBFb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利用抗生素进行抗性筛选,通过GUS化学染色或PCR检测筛选得到转基因植株,其步骤如下所示: 1)预培养:将消毒后梅花成熟子叶接种到成熟子叶再生培养基中,置于24±2°C,光照强度为20001x光下预培养0-5d ; 2)菌株的制备:从_70°C冰箱中取出保存的包含有GUS报告基因和正义PmCBFb基因的农杆菌EHA105,用接种环在100mg/L卡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然后将平板倒置于28°C温箱中黑暗培养直至单菌落产生;挑取单菌落接种于100mg/L卡那霉素LB液体培养基中,在28°C恒温摇床上200r/min振荡培养过夜;然后将对数生长期为0D_ = 0.6-0.8的菌液从三角瓶中转入无菌的50ml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lOmin,去上清液,将收集得到的农杆菌置于ΙΟΟμπιοΙ/L乙酰丁香酮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作为重悬液使用,在28°C恒温摇床上200r/min重悬培养2_4h后用于转化受体的侵染; 3)侵染:将步骤I)的梅花成熟子叶再生培养基中生长健壮、无污染的子叶转入步骤2)中制备好的农杆菌菌液侵染10-30min,期间每隔2_3分钟摇动一下; 4)共培养:将步骤3)中侵染过的梅花成熟子叶放在滤纸上除去菌液后接种到共培养培养基中,置于24±2°C,黑暗条件下培养l-5d ; 5)选择培养:将步骤4)中共培养后的梅花成熟子叶转入选择培养基中,置于24±2°C光下培养,光照强度为20001X,每两周补充一次新鲜选择培养基直至不定芽分化; 6)成苗培养:将步骤5)中再生出的不定芽接种到到成苗培养基培养,对获得的抗性芽进一步的筛选和促进生长,于光下培养,光照强度为20001X,每四周补充一次新鲜的成苗培养基,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卫杨洁闻娟张蔚包满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