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遗传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7938 阅读:280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5-08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杉木遗传转化方法,包括:转化受体的建立,农杆菌菌液制备,侵染,脱菌培养和筛选培养。该杉木遗传转化方法,以杉木悬浮细胞系为受体,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遗传转化,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实现植株再生,建立起稳定高效的杉木遗传转化体系。利用本技术体系,可以以较低成本对杉木进行遗传改良,将基础理论研究中获得的抗病、抗逆、木材形成等相关的基因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具有速生、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优质杉木品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杉木遗传转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杉木悬浮细胞系为受体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
技术介绍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是南方各省区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杉木生长快,产量高,性材好,用途多,木材销路好,其木材是优质的建筑材,装饰用材,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材树种。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抗逆性强的杉木优株和无性系对林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针叶树生长周期长、树体高大,而且由于长期异交,具有高度的杂合性和大量的遗传负荷。因此传统育种周期长,难以适应速生树木遗传改良的需要。林木遗传基因工程是林木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它不仅为林木遗传改良中的种质创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将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大大缩短林木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林木基因工程是通过适合的基因转移技术,导入有用的外源基因,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行林木遗传改良或有关的研究。近年来,林木基因工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有几百种植物得到遗传改良,在丰产,抗病,抗寒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在针叶树中却由于缺乏良好的转化方法和再生系统而受到严重限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根癌农杆菌的宿主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杉木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转化受体的建立:取继代3周的杉木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接种到杉木液体培养基中,23℃,85r/min的恒温摇床振荡培养;每7天继代一次,第三次继代后3天后即可用于农杆菌侵染;其中,杉木液体培养基为DCR基本培养基,附加10?mg/L?Vc,0.1?2.0?mg/L?GA,2?5mg/L?ABA,0.5g/L?CH,30g/L麦芽糖;(2)农杆菌菌液制备:活化EHA105菌液,挑取单菌落,再次活化,28℃、220r/min振荡培液体养至OD600为0.6?0.8,用杉木液体继代培养基重悬菌体;(3)侵染:将菌液摇匀,取3mL菌液加到继代3天的杉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杉木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转化受体的建立: 取继代3周的杉木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接种到杉木液体培养基中,23°C,85r/min的恒温摇床振荡培养;每7天继代一次,第三次继代后3天后即可用于农杆菌侵染;其中,杉木液体培养基为 DCR 基本培养基,附加 10 mg/L Vc, 0.1-2.0 mg/L GA, 2-5mg/L ΑΒΑ, 0.5g/LCH, 30g/L麦芽糖; (2)农杆菌菌液制备: 活化EHA105菌液,挑取单菌落,再次活化,28°C、220r/min振荡培液体养至OD6tltl为0.6-0.8,用杉木液体继代培养基重悬菌体; (3)侵染: 将菌液摇匀,取3mL菌液加到继代3天的杉木悬浮细胞中,静置l_3min后,置于23°C,85r/min的恒温摇床继续振荡培养16 36h ; (4)脱菌培养: 用无菌水数次洗菌,用杉木液体培养基重悬杉木愈伤,将重悬后的杉木愈伤以铺平板的方式转移到加有头孢霉素500mg/L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其中每皿4-5mL ;并放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季森王丹陈金慧周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29日 11:20
    杉木,学名: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又名:沙木、沙树等,属松柏目,杉科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5-3米;树皮灰褐色;冬芽近圆形,雄球花圆锥状,雌球花单生,球果卵圆形,长2.5-5厘米,径3-4厘米;种子扁平,遮盖着种鳞,长卵形或矩圆形,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