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063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包括前叉管、中轴管及鞍座支架,所述前叉管与中轴管之间设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上设有短梁与前叉管连接,所述短梁与鞍座支架之间设有平梁,所述下横梁上低于短梁的位置设有后叉杆,所述后叉杆上设有横向减震弹簧和纵向减震弹簧。所述下横梁与中轴管的连接处设有缓震杆。本装置采用的双减震器,在骑行过程中纵向与横向都能实现减震缓震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舒适,并且本装置使用连接片与减震弹簧进行连接,避免了减震弹簧固定于横梁或者竖杆上,保证了车架整体的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icycle frame with double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shock absorber of the bicycle, comprising a front fork tube, central tube and a saddle bracket, wherein the front fork tube and the central tub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crossbeam, the lower crossbeam is provided with a short beam and a front fork pipe connection, flat 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hort beam and a saddle frame, the the lower beam is lower than a short beam position after the fork lever, the rear fork rod is provided with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damping spring damper spring.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lower cross beam and the axial tube. The device adopts double shock absorber, in the process of rid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can achieve the damping cushioning effect to ride more comfortably and use the device and the connecting sheet is connected with a damping spring, avoid damping spring is fixed on the beam or the vertical bar, to ensure the strength of the whol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架,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行车架是没有减震器的,而新型的山地车上通常会配置一个减震器,一般为纵向减震器,能够大幅度地减缓自行车的上下颠簸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变速车或者山地车将车把的高度设计得越来越低,这样就要求骑行者要获得加速的时候要俯下身去,整体重心下降并前移,这样在骑行过程中遇到意外或者紧急刹车的时候,容易引起横向的重心不稳。所以申请人希望能够在变速车或者山地车的车架上增加双减震器,使其在骑行过程中纵向与横向都能实现减震缓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反复实验设计了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包括前叉管、中轴管及鞍座支架,所述前叉管与中轴管之间设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上设有短梁与前叉管连接,所述短梁与鞍座支架之间设有平梁,所述下横梁上低于短梁的位置设有后叉杆,所述后叉杆上设有横向减震弹簧和纵向减震弹簧。所述短梁与下横梁的连接处设有横向连接片,所述横向连接片与横向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平梁与鞍座支架的连接处设有纵向连接片,所述纵向连接片与纵向减震弹簧连接。所述下横梁与中轴管的连接处设有缓震杆。所述后叉杆的下部设有缓震垫。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采用的双减震器,在骑行过程中纵向与横向都能实现减震缓震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舒适;2、本装置使用连接片与减震弹簧进行连接,避免了减震弹簧固定于横梁或者竖杆上,保证了车架整体的强度;3、本装置在后叉杆上与下面缓震杆对应的位置设置了缓震垫,这样就避免了在纵向减震弹簧被压紧时缓震杆与后叉杆硬接触,增加了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包括前叉管1、中轴管及鞍座支架5,所述前叉管I与中轴管之间设有下横梁4,所述下横梁4上设有短梁2与前叉管I连接,所述短梁2与鞍座支架5之间设有平梁3,所述下横梁4上低于短梁2的位置设有后叉杆6,所述后叉杆6上设有横向减震弹簧10和纵向减震弹簧12。所述短梁2与下横梁4的连接处设有横向连接片9,所述横向连接片9与横向减震弹簧10连接。所述平梁3与鞍座支架5的连接处设有纵向连接片11,所述纵向连接片11与纵向减震弹簧12连接。所述下横梁4与中轴管的连接处设有缓震杆7。所述后叉杆6的下部设有缓震垫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包括前叉管(I )、中轴管及鞍座支架(5),所述前叉管(I)与中轴管之间设有下横梁(4),所述下横梁(4)上设有短梁(2)与前叉管(I)连接,所述短梁(2)与鞍座支架(5)之间设有平梁(3),所述下横梁(4)上低于短梁(2)的位置设有后叉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杆(6)上设有横向减震弹簧(10)和纵向减震弹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梁(2)与下横梁(4)的连接处设有横向连接片(9),所述横向连接片(9)与横向减震弹簧(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梁(3)与鞍座支架(5 )的连接处设有纵向连接片(11 ),所述纵向连接片(11)与纵向减震弹簧(12 )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4)与中轴管的连接处设有缓震杆(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杆(6)的下部设有缓震垫(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包括前叉管、中轴管及鞍座支架,所述前叉管与中轴管之间设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上设有短梁与前叉管连接,所述短梁与鞍座支架之间设有平梁,所述下横梁上低于短梁的位置设有后叉杆,所述后叉杆上设有横向减震弹簧和纵向减震弹簧。所述下横梁与中轴管的连接处设有缓震杆。本装置采用的双减震器,在骑行过程中纵向与横向都能实现减震缓震的效果,使骑行更加舒适,并且本装置使用连接片与减震弹簧进行连接,避免了减震弹簧固定于横梁或者竖杆上,保证了车架整体的强度。文档编号B62K19/00GK203064127SQ20122068605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华 申请人:泰亿机械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双减震器的自行车架,包括前叉管(1)、中轴管及鞍座支架(5),所述前叉管(1)与中轴管之间设有下横梁(4),所述下横梁(4)上设有短梁(2)与前叉管(1)连接,所述短梁(2)与鞍座支架(5)之间设有平梁(3),所述下横梁(4)上低于短梁(2)的位置设有后叉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杆(6)上设有横向减震弹簧(10)和纵向减震弹簧(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亿机械工业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