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换挡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1443 阅读:6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包括换挡轴;换挡轴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挡圈;换挡轴在两个挡圈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平垫;两个平垫之间设置有扭簧;换挡轴上焊接有定拨板;定拨板上设置有动拨板;动拨板距换挡轴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动拨板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钉与定拨板贴合;动拨板容纳二限位钉的通孔沿换挡轴径向的尺寸大于限位钉钉身的直径;定拨板沿扭簧一侧一体设置有凸板;扭簧的两伸出端紧靠凸板的两侧;换挡轴在第一挡圈和第一平垫之间绕设有弹性金属丝;弹性金属丝的自由端从外侧穿过动拨板和定拨板后,再从定拨板和动拨板的孔中穿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换挡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换挡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换挡轴上设置有回位弹簧和换挡臂,通过踩动脚踏板使换挡轴旋转,进而带动换挡臂拨动变速鼓转动,从而实现换挡。在换挡臂拨动变速鼓转动的过程中,换挡臂将向换挡轴的方向作伸缩运动。换挡结束后,换挡轴通过回位弹簧回位,但换挡臂则可能回位迟缓,从而引起换挡不灵活。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换挡更灵活的换挡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挡更灵活的换挡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包括换挡轴;所述换挡轴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所述换挡轴在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平垫和第二平垫;所述第一平垫和第二平垫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换挡轴的中部设置有方槽;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一平垫设置在所述方槽处;所述换挡轴上焊接有定拨板;所述定拨板上设置有动拨板;所述动拨板距所述换挡轴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所述动拨板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钉和第二限位钉与所述定拨板贴合;所述第一限位钉和第二限位钉均与所述定拨板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钉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包括换挡轴(1);所述换挡轴(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圈(2a)和第二挡圈(2b);所述换挡轴(1)在所述第一挡圈(2a)和第二挡圈(2b)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平垫(3a)和第二平垫(3b);所述第一平垫(3a)和第二平垫(3b)之间设置有扭簧(4);?所述换挡轴(1)的中部设置有方槽(1a);所述第一挡圈(2a)和第一平垫(1b)设置在所述方槽(1a)处;?所述换挡轴(1)上焊接有定拨板(7);所述定拨板(7)上设置有动拨板(8);所述动拨板(8)距所述换挡轴(1)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8c);其特征是:?所述动拨板(8)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钉(9a)和第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换挡轴结构,包括换挡轴(I);所述换挡轴(I)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挡圈(2a)和第二挡圈(2b );所述换挡轴(I)在所述第一挡圈(2a)和第二挡圈(2b )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平垫(3a)和第二平垫(3b);所述第一平垫(3a)和第二平垫(3b)之间设置有扭簧(4); 所述换挡轴(I)的中部设置有方槽(Ia);所述第一挡圈(2a)和第一平垫(Ib)设置在所述方槽(Ia)处; 所述换挡轴(I)上焊接有定拨板(7);所述定拨板(7)上设置有动拨板(8);所述动拨板(8)距所述换挡轴(I)的远端设置有可与变速鼓结合的卡口(Sc);其特征是: 所述动拨板(8)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钉(9a)和第二限位钉(9b)与所述定拨板(7)贴合;所述第一限位钉(9a)和第二限位钉(9b)均与所述定拨板(7)固定;所述第一限位钉(9a)位于所述卡口(Sc)的下方;所述第二限位钉(9b)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钉(9a)的下方; 所述第一限位钉(9a)和第二限位钉(9b)的钉身位于所述定拨板(7)和动拨板(8)中,头部位于所述动拨板(8)的外侧,并与所述动拨板(8)贴合; 所述动拨板(8)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限位钉(9a)的第一限位孔(8a)和容纳所述第二限位钉(9b)的第二限位孔(Sb);所述第一限位孔(8a)和第二限位孔(Sb)沿所述换挡轴(I)径向的尺寸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钉(9a)和第二限位钉(9b)钉身的直径; 所述定拨板(7)沿所述扭簧(4) 一侧一体设置有凸板(7a);所述扭簧(4)的两伸出端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毅王宏周林陈勋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