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管支承座在分段上的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144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管支承座在分段上的定位方法,先确定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与分段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再确定基准面以及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上的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距离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用绳索连接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形成尾管支承座的安装轴线;对尾管支承座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尾管支承座的中轴线与安装轴线重合;将尾管支承座与美人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将无形的中轴线有形化,保证安装轴线的刚性,在分段合拢之前对尾管支承座进行安装,使尾管支承座的定位作业从船坞前移到分段制造阶段,减少船坞内进行尾管支承座定位的难度,缩短坞期。由于分段胎架和分段相对固定,分段的中轴线不会偏移,保证了安装的精度和准确性,减小焊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现在的造船行业中,对于尾管支承座的安装,基本采取分段在船坞里合拢好后,然后在坞内进行朝天安装的方法。该方法对于坞内定位尾管支承座的工装要求比较高,定位和焊接难度比较大,同时坞期也会较长。而采取能大大的减小坞内的安装、施工和焊接难度,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大大的缩短坞期。传统定位方法是,在坞内待分段合拢好后,进行朝天安装,这样就产生了好多问题1、如果尾管支承座在坞内自下向上安装,会造成坞内大量的朝天焊工作。2、由于尾管支承座本身为铸钢件,自身重量比较重,如果朝天安装,需要大量的工装设施,否则尾管支承座会依靠自身重力掉下来。3、在坞内定位轴线时,工作条件和视野比在分段上小,如尺寸有问题,在坞内调整尾管支承座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只在分段合拢、翻转后定位、安装尾管支承座而造成的定位过程复杂、时间长、精度低、焊接难度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该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与该分段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间距;S2、确定基准面以及该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上的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距离该基准面的垂直距离;S3、用绳索连接该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形成该尾管支承座的安装轴线;S4、对该尾管支承座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使得该尾管支承座的中轴线与该安装轴线重合;S5、将该尾管支承座与该分段的美人架相连接,从而支撑该尾管支承座。其中,该微调的步骤为测量该尾管支承座的艏端的边缘至该安装轴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该艏端的半径比对,对该尾管支承座进行微调以使该艏端中心落在该安装轴线上;以及测量该尾管支承座的艉端的边缘至该安装轴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该艉端的半径比对,对该尾管支承座进行微调以使该艉端中心落在该安装轴线上。其中,在执行步骤S5之前还包括在该安装轴线上确定该尾管支承座的该艏端中心以及该艉端中心的位置,以及该尾管支承座在分度上前后位置的步骤。其中,该基准面为该分段的外表面上的呆木的顶面所在水平面。其中,在执行步骤S3之前还包括在该分段的两端安装用于架设该绳索的绳索支架的步骤。其中,该绳索支架上设有用于调节该绳索高度并张紧该绳索的调整机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将无形的尾管支承座中轴线有形化,能够保证安装轴线的刚性,从而在分段合拢之前便对尾管支承座进行安装,使尾管支承座的定位作业从船坞前移到分段制造阶段,减少了船坞内进行尾管支承座定位的难度,极大地缩短坞期。施工过程中由于分段的支架和分段相对固定,所以分段的中轴线不会偏移,能够精确定位,保证了安装的精度和准确性,减小焊接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尾管支承座在分段上定位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对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上的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进行定位的示意图。图4为分段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分段I的左侧为船舶艉部,分段I的右侧为船舶艏部;尾管支承座5的左端面为舰端,右端面为腊端。并将腊、舰端的连线定为X轴方向(在图1中为水平方向),在水平面中垂直X轴的方向定位Y轴方向(图1中为垂直纸面方向),图1中分段I的外表面向上的方向为Z轴方向(图1中为沿纸面向上的方向)。如图1 4所示,在船坞中分段I通过分段胎架11反置支撑于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确定尾管支承座5在Y轴方向上的中心线51 (即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与分段I的中心线12在水平方向的间距L,从而确定位于分段I的呆木10两侧的尾管支承座5的位置。本实施中该间距为6050mm。确定中心线51与中心线12的位置后在该中心线51前(靠近分段I的艏部)、后(靠近分段I的艉部)分别架设用于固定绳索4的绳索支架2和绳索支架3。该绳索4穿过该尾管支承座5后设于绳索支架2和3上。然后,以该分段I外表面的呆木10的顶部所在水平面为基准面13 (即船舶的船基线所在平面),确定绳索4位于绳索支架2的转折处a距离基准面13的垂直距离Ha,以及绳索4位于绳索支架3的转折处b距离基准面13的垂直距离Hb。确定后将绳索4的两端张紧,从而形成待安装尾管支承座的安装轴线。由于绳索支架2和绳索支架3与尾管支承座5的艏端和艉端距离较近,因此为了操作便捷、准确,确定了垂直距离的大小后,将该距离投射到对应的绳索支架上,认为图1中绳索4位于绳索支架2上的转折处a与艏端中心齐平,绳索4位于绳索支架3上的转折处b与艉端中心齐平。根据上述步骤确定了尾管支承座5所在轴线相对中心线12的左右(Y轴方向)的位置以及相对基准面13的上下(Z轴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此时完成了尾管支承座5与分段I的第一次定位。随后在该安装轴线上确定尾管支承座5的艏端和艉端的朝向以及前后位置,所述“前后位置”是通过图1中绳索支架3与尾管支承座5的艉端间距d来确定。然后,以安装轴线(图1中与绳索4重合)为基准,测量尾管支承座5的艏端的边缘至该安装轴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该艏端的半径比对,以此对该尾管支承座5进行微调确保该艏端中心落在该安装轴线上。同样地,测量该尾管支承座5的艉端的边缘至该安装轴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该艉端的半径比对,以此对该尾管支承座进行微调,确保该艉端中心落在该安装轴线上。最后,将在尾管支承座5与分段的附属结构美人架6相连接,从而对该尾管支承座5进行支撑,最终达到确定尾管支承座位置的目的。此时即可通过定位焊等方式将尾管支承座5与分段I固定。所述绳索支架上具有用于调整绳索高度的调整机构,同时用于在确定绳索高度后对绳索进行张紧作业。该调整机构为对称设于该绳索两侧、且可以相互靠拢以张紧绳索或者相互远离以放松绳索的螺杆。综上所述,区别于传统定位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分段上架设绳索以形成有形的安装轴线。通过在分段上精确定位尾管支承座,就可以使与其连接的构件均定位和电焊完成。在分段上定位时,尾管支承座的定位作业均是在分段胎架上完成,基本属于平地作业,所以不需太多工装设施。而在中轴线测量时视野也比较大,便于测量中轴线中心点。如尺寸有问题,在分段上调整尾管支承座可以借助于吊车,比坞内调整方便很多。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管支承座在分段上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该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与该分段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间距;S2、确定基准面以及该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上的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距离该基准面的垂直距离;S3、用绳索连接该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形成该尾管支承座的安装轴线;S4、对该尾管支承座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使得该尾管支承座的中轴线与该安装轴线重合;S5、将该尾管支承座与该分段的美人架相连接,从而支撑该尾管支承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管支承座在分段上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51、确定该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与该分段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间距; 52、确定基准面以及该尾管支承座所在轴线上的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距离该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53、用绳索连接该艏端中心和艉端中心形成该尾管支承座的安装轴线; 54、对该尾管支承座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使得该尾管支承座的中轴线与该安装轴线重合; 55、将该尾管支承座与该分段的美人架相连接,从而支撑该尾管支承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管支承座在分段上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调的步骤为:测量该尾管支承座的艏端的边缘至该安装轴线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与该艏端的半径比对,对该尾管支承座进行微调以使该艏端中心落在该安装轴线上;以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东亚彭爱平吴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