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船坞内实现机舱设备运行、调试中散热的冷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7685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19
一种干船坞内实现机舱设备运行、调试中散热的冷却方法,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需要的设备是以在建船的左顶边压载舱为冷却水存储器,以在建船舶的机舱船底压载消防系统和全船舱底压载消防系统为干船坞内模拟系泊试验冷却系统。左顶边压载舱通过管路分别与干船坞内消防用水和冷却海水排舷外舷侧第四阀连接,并将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系统中的第二管路上的第一个伸缩接头处用盲板封堵,构成闭环式冷却系统。冷却时,左顶边压载舱内水经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进入海水总管,由海水总管的支路管上的冷却海水泵注入第一和第二中央淡水冷却器,实现对柴油发动机等设备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五万吨级船下水后的系泊试验周期缩短40多天,大幅度降低造船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船坞内船舶系泊试验领域,主要应用于同一船坞周期内首先达到下水系泊期限而不能出坞系泊试验的船舶。
技术介绍
船舶在船坞内建造安装完成后,将出坞下水进行系泊试验,下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从海底门抽海水用于设备冷却,特别是满足柴油发动机运行散热的要求。而三十万吨级船坞在船舶建造阶段采用“一大带两小”的建造方式,即在一个船坞内同时建造一条三十万吨级船舶和两条五万吨级以下船舶。在三条船舶同时建造的过程中,受吊车及分段储备、搭载流程等因素的影响,五万吨级以下船舶较三十万吨级船舶而言,常常提前一个月以上时间具备系泊试验条件而不能出船坞系泊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船坞内机舱设备运行、调试中散热的冷却方法,从而实现模拟下水系泊试验,缩了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提高阶段性建造完整性。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下述步骤 一、验证在建船舶系泊试验要求完成的阶段性成果 压载舱相关管路及焊接件安装报验结束,交舱试气报验完毕,涂装施工报验结束并具备注水条件;机舱舱底压载系统、全船舱底压载系统、海水冷却系统等报验结束,具备使用功能。二、完成本专利技术所需的设备,包括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船坞内实现机舱设备运行、调试中散热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一、验证在建船舶系泊试验需要完成的阶段性成果:①、压载舱相关管路及焊接安装报验结束;②、交舱试气报验完毕;③、涂装施工报验结束并具备注水条件;④、机舱底压载系统、全船底压载系统、海水冷却系统等报验结束,具备使用功能;二、完成本专利技术所需设备,包括冷却介质存储器(1)和干船坞内模拟系泊试验冷却系统;所述冷却介质存储器(1)为在建船舶的左顶边压载舱;所述干船坞内模拟系泊试验冷却系统,主要采用在建船舶的全船舱底压载消防系统(2)和与之相配合的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系统(3);左顶边压载舱(1)的出水口(4)通过全船舱底压载消防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船坞内实现机舱设备运行、调试中散热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一、验证在建船舶系泊试验需要完成的阶段性成果①、压载舱相关管路及焊接安装报验结束;②、交舱试气报验完毕;③、涂装施工报验结束并具备注水条件;④、机舱底压载系统、全船底压载系统、海水冷却系统等报验结束,具备使用功能;二、完成本发明所需设备,包括冷却介质存储器(I)和干船坞内模拟系泊试验冷却系所述冷却介质存储器(I)为在建船舶的左顶边压载舱;所述干船坞内模拟系泊试验冷却系统,主要采用在建船舶的全船舱底压载消防系统(2)和与之相配合的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系统(3);左顶边压载舱(I)的出水口(4)通过全船舱底压载消防系统(2)中第一管路(5)与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系统(3)中的第二管路(6)连接;全船舱底压载消防系统(2)中第一管路(5)上装设有第一阀(10),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系统(3)中的第二管路(6)上装设有第二阀 (101)和第三阀(103),第二管路(6)与海水冷却系统抽水用的海水总管(7)连接,并在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系统(3)中的第二管路(6)上的第一个伸缩接头(8)处用临时盲板(9)封堵;在冷却海水排舷外舷侧第四阀(25)后用临时外界回水管(12)与左顶边压载舱(I)的船舱口盖(27)连接,船舱口盖(27)处连接输水管(13),输水管(13)上装设有第五阀(14), 在左顶边压载舱(I)的甲板平面阀(15)处连接有排水管(16),输水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张力睢亮亮于海涛孔晓军姜涛高振礁于威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