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3948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1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变速箱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左上角部延伸并弯折为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下端弯折为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本申请通过变速箱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及换挡软轴固定板的一体式结构,减小了加工工序,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稳定性及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选换挡软轴安装
,特别是指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用于安装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其上具有变速箱固定部、选挡软轴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三者均通过相对应的安装孔实现相应的固定。目前普遍使用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中,选挡软轴固定部位于变速箱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之间,选挡软轴固定部与换挡软轴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然而,选挡软轴固定部的设置位置更靠近变速箱固定部,造成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之间的安装空间较小,不便于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的安装操作。此外,为了保证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常采用一体铸造的方式加工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由于加强筋与选挡软轴固定部和换挡软轴固定部的结合处具有棱角,使得铸造模具在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导致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强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该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的安装比较方便,且能够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强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变速箱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左上角部延伸并弯折为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下端弯折为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向外的延伸部;在变速箱固定板及所述延伸部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延伸部下方的所述变速箱固定板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选挡软轴安装孔;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换挡软轴安装孔。所述变速箱固定板自上端向下端延伸时,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变速箱固定板及所述延伸部上各设置有一个变速箱安装孔;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下端面平行。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均为腰型孔。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与所述选挡软轴安装孔相对应处,以及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与所述换挡软轴安装孔相对应处均设置有凸焊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变速箱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及换挡软轴固定板的一体式结构,减小了加工工序,并且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稳定性及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装配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装配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变速箱固定板,2选挡软轴固定板,3换挡软轴固定板,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延伸部,7变速箱安装孔,8凸焊螺母,9变速箱,10选挡软轴,11换挡软轴,21选挡软轴安装孔,31换挡软轴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变速箱固定板1、选挡软轴固定板2、换挡软轴固定板3、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5;在本实施例中,变速箱固定板1、选挡软轴固定板2、换挡软轴固定板3、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5分别通过冲压及焊接组成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在本申请中,左侧是指面对视图时,左手方向为左侧,右手方向为右侧。所述变速箱固定板1的左上角部延伸并弯折为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2;本申请中的变速箱固定板为直角梯形结构,其中上底的边长大于下底的边长;即所述变速箱固定板自上端向下端延伸时,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宽度逐渐减小。在本变速箱固定板的梯形结构的斜边与上底边的连接外做切角处理后,该切角的斜边延长并弯折,形成矩形结构的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1的下端弯折为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3;换挡软轴固定板3的宽度与变速箱固定板1的下端面的宽度相同,且换挡软轴固定板水平垂直变速箱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1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向外的延伸部6,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为矩形结构;在变速箱固定板1及所述延伸部6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7;所述变速箱固定板1及所述延伸部6上各设置有一个变速箱安装孔7;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下端面平行;两个所述变速箱安装孔均为腰型孔。当用于不同型号的变速箱9时,通过调整变速箱安装孔即可实现本申请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通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2所在平面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一支撑板的形状为近似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二支撑板5的上端与所述延伸部下方的所述变速箱固定板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二支撑板为梯形。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2上设置有两个选挡软轴安装孔21;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3上设置有两个换挡软轴安装孔31。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与所述选挡软轴安装孔相对应处,以及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与所述换挡软轴安装孔相对应处均设置有凸焊螺母8。凸焊螺母8的使用方便了选挡软轴10或换挡软轴11的装配。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左上角部延伸并弯折为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下端弯折为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向外的延伸部;在变速箱固定板及所述延伸部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延伸部下方的所述变速箱固定板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选挡软轴安装孔;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换挡软轴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固定板、选挡软轴固定板、换挡软轴固定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左上角部延伸并弯折为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下端弯折为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所述变速箱固定板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向外的延伸部;在变速箱固定板及所述延伸部上均设置有变速箱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与所述延伸部下方的所述变速箱固定板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与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在所述选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选挡软轴安装孔;在所述换挡软轴固定板上设置有换挡软轴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高畅陈光明何山李喜鹏柯何俊梁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