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139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将转向操作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向管柱(15),保持有扭矩传感器(19)和电动马达(12)。在安装有对电动马达(12)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30)的控制基板(29),在与转向操作轴(3)的中心轴线(C1)平行的第一方向(X1)上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点对称地分别设置有能够以择一方式与扭矩传感器(19)连接的第一端子组(G1)和第二端子组(G2)。在与第一方向(X1)正交的第二方向(X2)上的一端部(第三端部(33))设置有能够与电动马达(12)连接的第三端子组(G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生成转向操作辅助力的马达的安装位置根据左侧方向盘(left sidesteering wheel)用和右侧方向盘(right side steering wheel)用而不同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日本特开2004-130890号公报公开了在控制基板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其中,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左侧方向盘所应用的电动马达,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右侧方向盘所应用的电动马达。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130890号公报中,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由于承担向电动马达供给电源的作用而存在大型化的趋势。因此,成为控制基板变得大型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变得大型化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用共通的控制基板而不受电动马达的安装位置所影响并且小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例子的特征,使与电动马达连接用的连接部组单一化,并设置两个与扭矩传感器连接用的连接部组,从而能够使用共通的控制基板而不受电动马达的安装位置的改变所影响。附图说明根据以下对附图的例子进行的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对相同的元素标记相同的数字。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侧视图,示出了将电动马达安装于转向管柱的左侧的情况下的简要结构。图3是控制基板的示意图。图4是将电动马达安装于转向管柱的右侧的情况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控制基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电动动力转向装置I具备一端连结有方向盘2的、作为转向操作传递轴的转向操作轴3、经由万向联轴器4与转向操作轴3连结的中间轴5、经由万向联轴器6与该中间轴5连结的小齿轮轴7、形成与设置于小齿轮轴7的前端部的小齿轮8啮合的齿条并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齿条轴10、以及经由作为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11向转向操作轴3赋予转向操作辅助力的电动马达12。本实施方式为电动马达12辅助作为转向操作传递轴的转向操作轴3进行转向操作的、所谓的转向管柱辅助式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然而,本专利技术还能够应用于电动马达12辅助作为转向操作传递轴的小齿轮轴7进行转向操作的、所谓的小齿轮辅助式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和电动马达12辅助作为转向操作传递轴的齿条轴8进行转向操作的、所谓的齿条辅助式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操作轴3插通作为外框的转向管柱15,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该转向管柱15,该转向管柱15经由托架14固定于车身13。作为外框的转向管柱15具备管柱管(columntube) 16 ;与管柱管16的轴向的下端连结的第一壳体17 (相当于传感器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17的轴向的下端连结的第二壳体18 (相当于齿轮壳体)。在第一壳体17收容有用于检测对方向盘2赋予的转向操作扭矩的扭矩传感器19。在第二壳体18收容有减速机构11。齿条轴10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地支承于筒状的齿条壳体20。在齿条轴10的两端部分别连结有横拉杆21,各横拉杆21经由转向臂(未图示)与转向轮22连结。利用小齿轮轴7、齿条轴10以及横拉杆21等构成了用于使转向轮22转向的转向机构A。若操作方向盘2而使转向操作轴3旋转,则该旋转经由中间轴5等传递至小齿轮8,并通过小齿轮8以及齿条9变换成齿条轴10的、沿车辆的左右方向的直线运动。由此,实现转向轮22的转向。转向操作轴3具有与方向盘2连接的、作为第一轴的第一转向操作轴23 ;和与万向联轴器4连接的、作为第二轴的第二转向操作轴24。上述第一转向操作轴23以及第二转向操作轴24经由作为连结轴的扭力杆25在同轴上相互连结。第一转向操作轴23以及第二转向操作轴24能够相互传递扭矩,并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相对旋转。电动马达12具备一体地固定于转向管柱15的第二壳体18的马达壳体12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该马达壳体12a的输出轴12b、固定于马达壳体12a内的定子(未图示)、以及能够与输出轴12b —体旋转地连结的转子(未图示)。减速机构11具备驱动齿轮11a,其由能够传递扭矩地与电动马达12的输出轴12b连结的蜗杆构成;和从动齿轮11b,其与驱动齿轮Ila啮合,并由能够与第二转向操作轴24 一体旋转地连结的蜗轮构成。电动动力转向装置I具备EQJ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27,该ECU27包括根据由扭矩传感器19检测到的转向操作扭矩和由车速传感器26检测到的车速来对电动马达12进行驱动控制的微型计算机。在扭矩传感器19中,根据由扭力杆25的扭转引起的第一转向操作轴23与第二转向操作轴24的相对旋转位移量所产生的磁束变化,检测对第一转向操作轴23以及第二转向操作轴24赋予的转向操作扭矩。在ECU27中,使用按照每个车速存储了转向操作扭矩与目标辅助量的关系的映射(map)来决定目标辅助量,并进行控制以使电动马达12所生成的辅助力接近目标辅助量。若E⑶27驱动电动马达12,则该动力通过包含驱动齿轮Ila以及从动齿轮Ilb的减速机构11而减速,并向第二转向操作轴24传递。传递至第二转向操作轴24的动力,经由中间轴5等而进一步传递至包含小齿轮轴7、齿条轴10、横拉杆21以及转向臂等的转向机构A,从而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图2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I的侧视图,示出了将电动马达12安装于转向管柱15的左侧的情况下的简要结构。E⑶27具备一体地安装于第二壳体18的E⑶箱(EOT box) 28、和收容于ECU箱28的控制基板29。在控制基板29安装有控制电路30,该控制电路30根据来自扭矩传感器19以及车速传感器26的信号对电动马达12的驱动进行控制。控制基板29具有与转向操作轴3的中心轴线Cl平行的第一方向Xl上的一对端部、即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另外,控制基板29具有与第一方向Xl正交的第二方向X2上的一对端部、即第三端部33和第四端部34。在第一方向Xl的一端部亦即第一端部31设置有能够与扭矩传感器19连接的、作为第一连接部组的第一端子组G1,在第一方向Xl的另一端部亦即第二端部32设置有能够与扭矩传感器19连接的、作为第二连接部组的第二端子组G2。在第二方向X2的一端部亦即第三端部33设置有能够与电动马达12连接的、作为第三连接部组的第三端子组G3。在第二方向X2的另一端部亦即第四端部34配置有用于输入来自车载电池的电源的、作为电源输入用连接部的电源输入用连接器35、和用于输入来自车速传感器26的信号等车辆信号的、作为车辆信号输入用连接部的车辆信号输入用连接器36。作为第一连接部组的第一端子组Gl由多个作为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子37广374构成。各第一端子37广374能够分别与来自扭矩传感器19的、对应的输出端子19f 194连接。作为第二连接部组的第二端子组G2由多个作为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子38广384构成。各第二端子38广384能够分别与来自扭矩传感器19的、对应的输出端子19f 194连接。例如,第一端子37广374以及第二端子38广384由通孔构成,来自扭矩传感器19的输出端子19Γ194由插通并焊接到上述 通孔的销端子构成。在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备:外框,其将转向操作传递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扭矩传感器,其保持于所述外框,并检测转向操作扭矩;电动马达,其保持于所述外框,并经由传递机构向所述转向操作轴传递动力;以及控制基板,其组装于所述外框,并安装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基于来自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信号来对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基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组以及第二连接部组,它们分别配置于与所述转向操作轴的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一方向的一对端部,能够以择一方式与扭矩传感器连接;和第三连接部组,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端部,能够与所述电动马达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30 JP 2011-186976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备: 外框,其将转向操作传递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扭矩传感器,其保持于所述外框,并检测转向操作扭矩; 电动马达,其保持于所述外框,并经由传递机构向所述转向操作轴传递动力;以及 控制基板,其组装于所述外框,并安装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基于来自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信号来对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板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组以及第二连接部组,它们分别配置于与所述转向操作轴的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一方向的一对端部,能够以择一方式与扭矩传感器连接;和第三连接部组,其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端部,能够与所述电动马达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配置有电源输入用连接部、和车辆信号输入用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九郎丸善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