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包含一车架,该车架连接一后臂,后臂包含一左臂部及一右臂部,该左臂部与右臂部之间设置一后轮,该后轮一侧设有鼓式煞车,左臂部与右臂部连接于后轮的轮轴,该后臂装设有侧盖,该轮轴对应于鼓式煞车的一侧设置有支架,该支架支撑侧盖,以避免因震动而产生异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后轮的后臂外侧的侧盖,避免因震动而产生异音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行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常见的结构系如图1所示,其以方向B为车后方,其习知结构主要以一车架连接一后臂10,后臂10再连接后轮11,且其后轮11的制动机构系由后轮11 一侧设置鼓式煞车12为之,在后臂10外侧系以螺固元件,如螺丝13固设一侧盖14。此侧盖的涵盖区域系延伸至后车轮11轮轴111,并扩及该鼓式煞车12,以防止异物卷入,并提高安全性。但是,由于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囿于能源技术的问题,必须以提升续航力为优先,因此目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的零件仍采用轻量化设计原则,因而一般前述的侧盖多采用薄化轻型的材料制成(如塑胶),此材料通常的弹性变形程度较大,因此,在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后轮经过不平路面时产生的震动力,该侧盖14常会碰撞到鼓式煞车12,而产生碰撞的异音或造成碰撞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后臂外侧的侧盖后端的支持性,以避免侧盖产生碰撞的异音或造成碰撞的损伤。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包含一车架,该车架连接一后臂,该后臂包含一右臂部及一左臂部,该右臂部与该左臂部之间设置一后轮,该后轮一侧设有一鼓式煞车,该右臂部与该左臂部连接于该后轮的轮轴,该后臂装设有侧盖,该轮轴对应于该鼓式煞车的一侧设置有支架,该支架支撑该侧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该车架具有一前车架与一后车架。本技术的功效在于,锁固于后臂外侧的侧盖,藉由锁固在后轮轮轴上的支架可支撑侧盖,以避免侧盖因震动碰撞鼓式煞车,而产生碰撞的异音或造成碰撞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绘示一习知技术中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后轮图2绘示本技术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的车架及后臂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绘示本技术的后臂、车轮及侧盖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A 图4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固定于轮轴并与侧盖结合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A 图5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固定于轮轴并与侧盖结合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A 图6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固定于轮轴并与侧盖结合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7A 图7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固定于轮轴并与侧盖结合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上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及功效更易了解,特于下文以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其所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图示中仅标示与本技术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另外,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系以摩托车使用时的使用者骑乘时的空间相对方位而定义。请参阅图2是本技术的车架组合后臂的实施例,其车架20朝车前方F设有一前车架21与一朝车后方B设置的后车架22。前车架21包括一头管211以及一设置于该头管211上的主管212,该主管212下侧设置有向左右两侧弯折后再向车后方B延伸的二侧管213。再于二侧管213之间设置一横管214,横管214向后设置一枢接部2141,该枢接部2141活动地连接该后臂30,该二侧管213并再向后延伸而形成该后车架22,该后臂30系延伸至该后车架22下方。续再请参照图3所示,该车架20所连接的后臂30包含一右臂部32及一右臂部33,该右臂部32与该左臂部33之间设置一后轮40,该后轮40系可为藉由一马达所驱动的动力轮,甚至,该后轮40本身也可为一轮毂马达,该后轮40的一侧(本实施例为右侧)设有一鼓式煞车50,该右臂部32与该左臂部33分别连接于该后轮40的轮轴41,该后臂30以螺固元件60装设一侧盖70,该轮轴41对应于该鼓式煞车50的一侧设置支架80,支架80具有支撑该侧盖70的结构,进一步地,该右臂部32系可设置于该支架80与鼓式煞车50之间。该后车架22与该右臂部32之间连接有右避震器321,该支架80设置于右避震器321的后方,该后车架22与该左臂部33之间连接有左避震器331,该左臂部33的外侧31设有一侧盖70’。为了使支架80能稳固地锁固在该轮轴41上,并防止后臂30与轮轴41脱离,该支架80对应于该后臂30外侧31位置更设有一固定片81,该固定片81设有一通孔811,该后臂30外侧31对应于该通孔811位置并设有一锁付孔311,并以一螺固元件锁付于该通孔811与该锁付孔311。当然,该支架80与该固定片81系可一体成形制成,或两者彼此焊接固定之。图4A 图4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80支撑该侧盖70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系以支撑定位为之,其中,支架80a的上端具有一定位槽82,该定位槽82设有橡胶821,该橡胶821抵顶该侧盖70a,以形成对该侧盖70a的支撑。图5A 图5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80支撑该侧盖70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系以锁孔定位为之,其中,该支架80b的上端具有一固定孔83,该侧盖70b上设有凸耳71,该凸耳71设有穿孔711,藉由一螺固元件831穿伸于该穿孔711与该固定孔83而锁固侧盖70b,以形成对该侧盖70b的支撑。图6A 图6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80支撑该侧盖70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系以勾定位为之,其中,该支架80c的上端具有一勾部84,该侧盖70c上设有勾槽72,该勾部84勾住该勾槽72,以形成对该侧盖70cb的支撑。图7A 图7B绘示本技术的支架80支撑该侧盖70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系以插槽定位为之,其中,该支架80d的上端具有一朝向该侧盖70d的突出部85,该侧盖70d内侧面701设有插嵌槽73,该突出部85伸入该插嵌槽73,以形成对该侧盖70d的支撑。值得一提的是,该插嵌槽73内设有肋条731,当该突出部85伸入该插嵌槽73时,该肋条731可抵紧该突出部85,以抑制该突出部85在插嵌槽73内的震动。综上所述,藉由锁固在后轮轮轴上的支架可支撑侧盖,以避免侧盖因震动碰撞鼓式煞车,而产生碰撞的异音或造成碰撞的损伤的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技术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技术专利范围所涵盖。附图标记列表B车后方F车前方10后臂11后轮111轮轴 12鼓式煞车13螺丝14侧盖20车架21前车架211头管212主管213侧管214横管2141枢接部22后车架30后臂31外侧311锁付孔32右臂部321右避震器33左臂部331左避震器40后轮41轮轴50鼓式煞车60螺固元件70,70',70a,70b,70c,70d 侧盖701内侧面71凸耳711穿孔72勾槽73插嵌槽731肋条80,80a,80b,80c,80d 支架81固定片811通孔82定位槽821橡胶83固定孔831螺固元件84勾部85突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包含一车架,该车架连接一后臂,该后臂包含一右臂部及一左臂部,该右臂部与该左臂部之间设置一后轮,该后轮一侧设有一鼓式煞车,该右臂部与该左臂部连接于该后轮的轮轴,该后臂装设有侧盖,其特征在于:该轮轴对应于该鼓式煞车的一侧设置有支架,该支架支撑该侧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包含一车架,该车架连接一后臂,该后臂包含一右臂部及一左臂部,该右臂部与该左臂部之间设置一后轮,该后轮一侧设有一鼓式煞车,该右臂部与该左臂部连接于该后轮的轮轴,该后臂装设有侧盖,其特征在于该轮轴对应于该鼓式煞车的一侧设置有支架,该支架支撑该侧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上对应于该后臂外侧设有一固定片,该固定片设有一通孔,该后臂外侧对应于该通孔位置设有一锁付孔,并以螺固元件锁付于该通孔与该锁付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与该固定片一体成形或彼此焊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后轮藉由一马达所驱动的动力轮。5.如权利要求1或4项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驱动该后轮转动的为一轮毂马达。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右臂部设置于该支架与鼓式煞车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上端具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设有橡胶,该橡胶抵顶该侧盖。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速克达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上端具有一固定孔,该侧盖上设有凸耳,该凸耳设有穿孔,藉由一螺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培铭,苏泰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