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对增压机构的流体控制的发动机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6051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对增压机构的流体控制的发动机总成,具体提供了一种动力系总成,该总成包括:内燃发动机、增压机构和流体供给机构。增压机构与空气源和内燃发动机相连通。流体供给机构包括与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供给源和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蓄积器。该蓄积器在发动机工作期间接纳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将加压流体提供给增压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增压机构,更具体地涉及对提供给发动机增压机构的流体的控制。
技术介绍
本节提供不一定是现有技术的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内燃发动机可以燃烧气缸内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由此产生驱动转矩。发动机可以包括为发动机提供压缩空气流的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工作期间,可通过给涡轮增压器的轴承区提供油而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系总成,该总成可以包括内燃发动机、增压机构和流体供给机构。增压机构可以与空气源和内燃发动机相连通。流体供给机构可以包括与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供给源以及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蓄积器。该蓄积器可以在发动机工作期间接纳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并且可以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将加压流体提供给增压机构。基于本文所提供的描述,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将变得显而易见。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的描述和具体实例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以下技术方案。方案1. 一种动力系总成,包括 内燃发动机; 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与空气源和所述内燃发动机相连通;以及流体供给机构,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包括与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供给源和所述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蓄积器,所述蓄积器在发动机工作期间接纳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将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方案2.如方案I所述的动力系总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积器和所述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在发动机工作期间将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隔离开以免连通,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的连通。方案3.如方案2所述的动力系总成,还包括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所述内燃发动机在第一工作模式期间提供动力从而推动包括所述动力系总成的车辆,所述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在第二工作模式期间提供动力从而推动所述车辆。方案4.如方案2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在发动机再起动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的连通。方案5.如方案4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所述流体供给机构与发动机润滑系统相连通,并且所述加压流体包括来自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油,在发动机再起动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的轴承区之间的连通从而提供轴承润滑。方案6.如方案5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所述增压机构包括涡轮增压器。方案7.如方案5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包括与来自所述加压流体供给源的油相连通的第二蓄积器,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下将油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的所述轴承区从而在发动机关闭时在所述轴承区处提供冷却。方案8.如方案2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包括将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第一蓄积器的第一流动路径、以及将来自所述第一蓄积器的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的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是并行流动布置,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包括允许流体流向所述第一蓄积器并禁止流体从所述第一蓄积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流向所述增压机构的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进行的流体连通。方案9.如方案8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是电磁驱动阀;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维持所述第一蓄积器内的一定体积的加压流体,直到所述第一控制阀移动到打开位置。方案10.如方案I所述的动力系总成,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和所述加压流体供给源相连通,并且允许流体从所述内燃发动机流向所述第一蓄积器并禁止流体从所述第一蓄积器流向所述内燃发动机。方案11. 一种方法,包括 在内燃发动机的工作期间,将加压流体从所述内燃发动机提供给第一蓄积器; 将所述加压流体存储在所述第一蓄积器中;以及 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将存储的加压流体提供给与空气源和所述内燃发动机相连通的增压机构。方案12.如方案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存储期间利用第一控制阀使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相隔离以免连通,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的连通。方案13.如方案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工作模式期间利用所述内燃发动机推动车辆,在第二工作模式期间利用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推动所述车辆,并且在具有内燃发动机的所述车辆的运行期间在发动机关闭状态下利用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的连通。方案14.如方案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发动机再起动状态下所述第一蓄积器将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方案15.如方案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压流体包括来自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油,在发动机再起动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的轴承区之间的连通从而提供轴承润滑。方案16.如方案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压机构包括涡轮增压器。方案17.如方案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内燃发动机工作期间将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提供给第二蓄积器,将所述加压流体存储在所述第二蓄积器内,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下将来自所述第二蓄积器的存储的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的轴承区从而在所述轴承区处提供冷却。方案18.如方案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加压流体经由第一流动路径提供给所述第一蓄积器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一蓄积器的加压流体经由第二流动路径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是并行流动布置,第一止回阀允许流体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流向所述第一蓄积器并且禁止流体从所述第一蓄积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路径流向所述增压机构,并且所述第一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经过所述第二流动路径进行的流体流通。方案19.如方案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是可选择性地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的电磁驱动阀,所述第一止回阀和所述第一控制阀维持所述第一蓄积器内的一定体积的加压流体,直到所述第一控制阀移动到打开位置。方案20.如方案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加压流体从所述内燃发动机向所述第一蓄积器的单向流动。附图说明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车辆总成的示意图。图2是增压机构以及来自图1的发动机总成的流体供给的示意图。在全部的附图的几个视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实例。以下的描述在本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本文中提供了示例性实施例,以使得本公开是充分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中陈述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特定的部件、装置和方法的实例),从而提供对本公开各实施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无需采用具体细节,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具体化为许多不同形式并且哪一个都不应被理解成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众所周知的方法、众所周知的装置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不作详细说明。当元件或层被提及是“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接合到”、“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接合到、连接到或联接到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提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系总成,包括:内燃发动机;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与空气源和所述内燃发动机相连通;以及流体供给机构,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包括与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供给源和所述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蓄积器,所述蓄积器在发动机工作期间接纳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将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6 US 13/267,0921.一种动力系总成,包括 内燃发动机; 增压机构,所述增压机构与空气源和所述内燃发动机相连通;以及 流体供给机构,所述流体供给机构包括与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供给源和所述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蓄积器,所述蓄积器在发动机工作期间接纳来自所述内燃发动机的加压流体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将加压流体提供给所述增压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总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积器和所述增压机构相连通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在发动机工作期间将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隔离开以免连通,并且在发动机关闭状态期间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的连 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总成,还包括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所述内燃发动机在第一工作模式期间提供动力从而推动包括所述动力系总成的车辆,所述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在第二工作模式期间提供动力从而推动所述车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在发动机再起动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与所述增压机构之间的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系总成,其中,所述流体供给机构与发动机润滑系统相连通,并且所述加压流体包括来自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动机油,在发动机再起动状态下,所述第一控制阀提供所述第一蓄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C德內茨祖克MT拉普雷斯比布雷M西蒙N海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