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顶盖组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696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顶盖组件及汽车,所述汽车前顶盖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装设于车身上的前顶盖以及若干个锁持部件,所述若干个锁持部件间隔装设于所述前顶盖上,每一所述锁持部件均包括卡钩,所述车身上对应每一卡钩设置有挂钩,所述锁持部件的卡钩可搭接于挂钩或者脱离与挂钩的卡持,对应实现固定所述前顶盖于所述车身上,或者从所述车身取下所述前顶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前顶盖组件手动操作起来更为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顶盖组件及汽车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现有的汽车顶部通常开设有一天窗,对应于该天窗上装设有一前顶盖密封该天窗,而所述前顶盖可自动或者在手动操作下开启而露出所述天窗,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然而,现有的前顶盖采用电控操作的一键式开启的方式,成本较高,而采用手动操作安装/拆卸前顶盖的方式则较为繁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操作方便的汽车前顶盖组件。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前顶盖组件的汽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顶盖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装设于汽车车身上的前顶盖以及若干个锁持部件,所述若干个锁持部件间隔装设于所述前顶盖上,每一所述锁持部件均包括卡钩,所述车身上对应每一卡钩设置有挂钩,所述锁持部件的卡钩可搭接于挂钩或者脱离与挂钩的卡持,对应实现固定所述前顶盖于所述车身上,或者从所述车身上取下所述前顶盖。优选的,所述前顶盖上对应锁持部件设置有固定槽,并装设所述锁持部件装设于该固定槽内。优选的,所述锁持部件包括固定板以及搭扣,所述锁持部件通过所述固定板装设于所述前盖板上,所述搭扣铰接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卡钩形成于所述搭扣上,并在所述搭扣带动下旋转至搭接于挂钩或脱离与挂钩的卡持。优选的,所述锁持部件还包括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抵持搭扣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抵持所述搭扣上的卡钩保持卡持于所述挂钩。优选的,所述固定旋钮包括固定杆以及操作部,所述固定板以及搭扣上分别设置有螺孔以及通孔,所述固定杆穿过通孔锁持于螺孔内,操作部抵持所述搭扣,使卡钩保持与挂钩的卡持。优选的,所述固定旋钮还包括至少一个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固定杆上,夹设于操作部以及搭扣之间。 优选的,所述卡钩呈弧形。优选的,所述汽车前顶盖组件还包括一装设于前顶盖上的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直接固定至所述车身上。优选的,所述防脱组件设置于所述前顶盖的中部,包括悬臂以及固定件,所述悬臂通过固定件固定至所述车身上。优选的,所述车身于风窗框及顶盖中部搭板上设置所述卡钩。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汽车前顶盖组件的汽车。本技术的汽车前顶盖组件通过若干个锁持部件将前顶盖装设于车身上,当需要拆下所述前顶盖时,旋松锁持部件上的固定旋钮解除对前顶盖的锁持即可,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汽 车前顶盖组件的一侧视图;图2为图I所示的汽车前顶盖组件的锁持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及图4均为图I所示的汽车前顶盖组件的局部立体放大图;图5为设置于图I所示汽车前顶盖组件中部的锁持部件的局部立体放大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I为本技术汽车前顶盖组件的一侧视图。本技术所述汽车前顶盖组件100可拆卸的装设于车身200上,包括前顶盖10以及若干个锁持部件30,所述若干个锁持部件30间隔装设于前顶盖10上,并卡持于所述车身200而将前顶盖10固定于车身200上,手动解除所述锁持部件30与车身200的卡持,即可拆下所述前顶盖10。所述前顶盖10大致呈矩形板状,其两相对侧边上对应每一锁持部件30设置有一个固定槽11,用于装设所述锁持部件30。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11间隔设置于该前顶盖10的两相互平行的侧边上,且优选设置于每一侧边的相对两端。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锁持部件30包括固定板31、搭扣33以及固定旋钮35。所述固定板31固定于前顶盖10的固定槽11内,用于装设该锁持组件30于前顶盖10上。所述搭扣33铰接于所述固定板31上,用于搭接于所述车身200而将前顶盖10固定于车身200上。固定旋钮35用于锁持所述搭扣33于固定板31上,保持所述搭扣33锁持于车身200,或者解除二者的锁持。所述固定板31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固定槽11相对应,并通过螺栓等固定结构(图未标)装设于固定槽11内。该固定板31的一侧还设置有一铰接筒311,用于铰接所述搭扣33。该固定板31中部还对应所述固定旋钮35开设一螺孔313,用于装设所述固定旋钮35。所述搭扣33包括基板331、两侧板333、通孔335以及卡钩337。所述基板331为一矩形平板,其尺寸与固定板31相当。所述两侧板333垂直基板331的两相对侧边设置,且一端开设一轴孔3331,用于配合一转轴(图未标)将该搭扣33铰接于固定板31的铰接筒311上。所述通孔335对应螺孔313设置,使得当所述搭扣33完全重叠于固定板31上时,该通孔335对准所述螺孔313。所述卡钩337大致呈中空的半圆筒状,由基板331远离轴孔333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固定旋钮35包括一固定杆351以及设置于固定杆351 —端的操作部353。所述固定杆351的尺寸与所述螺孔313以及通孔335相对应,可穿过所述通孔335螺接固定于所述螺孔313内。所述操作部353用于方便将所述固定杆351旋入至螺孔313内,并可抵持所述搭扣33而使搭扣33保持搭接于车身200。可以理解,也可以在所述固定板31背离搭扣33的表面,于所述螺孔313处固定一推母315,以通过该推母315螺接固定所述固定杆351。所述固定旋钮35还可包括若干垫圈355,套设于固定杆351上,夹设于所述操作部353以及固定板31之间。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述车身200包括对应所述卡钩337设置的挂钩201,所述挂钩201与卡钩337配合,用于将前顶盖10锁持于车身200上。装设该前顶盖10于车身200上时,首先将所述铰接有搭扣33的固定板31装设于对应的固定槽11内,使所述搭扣33背离前顶盖10。其次,将搭扣33的卡钩337搭接到对应的挂钩201上。最后再旋入所述固定旋钮35,使所述固定杆351穿过通孔335螺接于螺孔313内,且操作部353抵持于搭扣33的基板331表面,抵持所述卡钩337保持与挂钩201的配合。依次安装所有锁持部件33将前顶盖10固定于车身200上。·需要拆卸所述前顶盖10时,作动所述操作部353旋松所述固定杆351,使所述搭扣33脱离操作部353的抵持而可相对固定板31以及前顶盖10旋转,直至所述卡钩337脱离挂钩201,所述固定旋钮35仍然保持装设于固定板31上。依此操作,当所述五个锁持部件30均已解除对前顶盖10的锁定时,即可拆下所述前顶盖10,操作方便,且所述固定旋钮35等组件也不易遗失。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持部件30的数量为四个,可以理解,所述锁持部件30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是三个、五个甚至更多个。请参照图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前顶盖组件100还包括一防脱部件40,所述防脱部件40的结构与所述锁持部件30的结构相似,不同在于,所述防脱部件40对应于所述锁持部件30的卡钩337处形成一悬臂41,并通过两螺钉等固定件43直接固定到车身200上,无需采用卡钩与挂钩搭接的方式,避免发生碰撞或者出于极限状况下,所述所有锁持部件30均脱离对前顶盖10的锁持而导致前顶盖10的完全脱离,可能造成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当需要拆下所述前顶盖10时,首先依照上一实施例的方式解除所述四个锁持部件30对前顶盖10的锁持,然后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的装设于汽车车身上的前顶盖,所述前顶盖组件还包括若干个锁持部件,所述若干个锁持部件间隔装设于所述前顶盖上,每一所述锁持部件均包括卡钩,所述车身上对应每一卡钩设置有挂钩,所述锁持部件的卡钩可搭接于挂钩或者脱离与挂钩的卡持,对应实现固定所述前顶盖于所述车身上,或者从所述车身上取下所述前顶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刘海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