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909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主动悬置,其包括外壳、悬置主簧、皮碗流道总成,其中在悬置主簧的橡胶主簧、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了上液压腔,在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皮碗之间形成下液压腔,上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用于连接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的流动通道,其中半主动悬置还包括具有阀杆和阀座的阀,皮碗以硫化方式固定到阀杆上,驱动装置驱动阀杆使得阀座沿流动通道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从而使得半主动悬置在纯橡胶悬置和解耦液压悬置之间切换,以降低汽车噪声。该半主动悬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工艺简单以及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主动悬置
本专利技术涉 及一种半主动悬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半主动悬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市场上有多种类型半主动悬置,半主动悬置能够衰减来自车辆动力总成的振动噪声,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现有技术的半主动悬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发动机提供真空度,悬置内有膜片。当对悬置抽真空时,半主动悬置相当于解耦液压悬置;当不抽真空时,半主动悬置相当于纯橡胶悬置。另一类是用电动泵提供动力,悬置内有膜片和第三个液压腔。当将上下液压腔的液体抽到第三液压腔时,半主动悬置相当于纯橡胶悬置;当将第三液压腔液体抽回上下液压腔时,半主动悬置相当于解耦液压悬置。现有技术的半主动悬置的缺陷是结构复杂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半主动悬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半主动悬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工艺简单以及成本低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半主动悬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悬置主簧、设置在外壳中悬置主簧下方的皮碗流道总成以及阀,其中所述悬置主簧包括带有碗状部的橡胶主簧,皮碗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总成和皮碗总成,流道总成包括上流道总成和下流道总成,其中上流道总成包括上流道盖板、解稱膜片以及上流道总成本体,上流道盖板包括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本体,在邻近上流道盖板环形本体的中心通孔处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并且在邻近上流道盖板环形本体周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解耦膜片为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膜片,上流道总成本体包括上流道内环形壁、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以及上流道外环形壁,解耦膜片通过其中心通孔套装在上流道内环形壁上并设置在上流道内环形壁与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上流道盖板固定到上流道总成本体上,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对应于上流道内环形壁和上流道中间环形壁形成的空间,至少一个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对应于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与上流道外环形壁形成的上流道;下流道总成包括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下流道内环外环形壁,下流道盖板与上流道盖板构造一样,下流道内环形壁与下流道外环形壁形成下流道,下流道总成通过下流道盖板连接于上流道总成本体上,皮碗总成包括柱状皮碗本体和与其硫化在一起的皮碗,皮碗的中心带有通孔;其中所述阀包括阀杆和固定于阀杆的阀座,阀座具有底座和与底座一体形成的间隔开的多个指状部,皮碗通过硫化方式固定到阀杆上,所述装配后的半主动悬置在橡胶主簧碗状部、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上液压腔,在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皮碗之间形成下液压腔,上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用于连接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的流动通道,阀座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着该流动通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半主动悬置,其中驱动装置为电机或者拉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半主动悬置,其中当阀杆在电机或者拉索的驱动下使得阀座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半主动悬置相当于解耦液压悬置,用于衰减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半主动悬置,其中当阀杆在电机或者拉索的驱动下使得阀座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半主动悬置相当于纯橡胶悬置,用于衰减汽车怠速噪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半主动悬置,其中橡胶主簧、解耦膜片以及皮碗由橡胶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半主动悬置,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管状中空外壳本体以及固定到外壳本体上的外壳安装支架,外壳本体包括第一管状部和第二管状部,第一管状部与第二管状部的连接处形成台肩,外壳本体的顶部具有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半主动悬置,其中悬置主簧包括悬置主簧内芯、橡胶主簧以及悬置主簧本体,其中橡胶主簧通过硫化方式将悬置主簧内芯与悬置主簧本体固定在一起,悬置主簧内芯包括环形本体、设置在其环形本体上方的带有盲孔的柱状部以及设置在环形本体下方的锥形部,其中带有盲孔的柱状部的顶部上具有柱状突起,悬置主簧内芯穿过外壳本体的顶部的通孔,橡胶主簧带有碗状部,悬置主簧本体抵靠在外壳的台肩处。半主动悬置通过控制阀门的开闭,实现功能从橡胶悬置到解耦液压悬置之间切换。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I是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悬置主簧分解立体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皮碗流道总成的分解立体视图。图5是阀关闭时的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剖面视图。图6是阀打开时的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剖面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流道总成的分解立体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半主动悬置的皮碗总成的立体视图。部件及标号列表I悬置主簧内芯—I外壳本体橡胶主簧I悬置主簧本体~~4^环形凹槽~上流道盖板5a上流道盖板凹口~~5b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5^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6解耦膜片 ~外壳安装支架8皮碗本体9Wm~ 下流道总成IOa下流道内环形壁IOb下流道外环形壁 下流道外环形壁凸起11上流道总成TT上流道总成本体Ila上流道内环形壁Ilb上流道中间环形壁Ilc上流道外环形壁~ 2mW~~14悬置主簧权利要求1.一种半主动悬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悬置主簧、设置在外壳中悬置主簧下方的皮碗流道总成以及阀,其中所述悬置主簧包括带有碗状部的橡胶主簧,皮碗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总成和皮碗总成,流道总成包括上流道总成和下流道总成,其特征在于,上流道总成包括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总成本体,上流道盖板包括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本体,在邻近上流道盖板环形本体的中心通孔处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并且在邻近上流道盖板环形本体周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解耦膜片为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膜片,上流道总成本体包括上流道内环形壁、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以及上流道外环形壁,解耦膜片通过其中心通孔套装在上流道内环形壁上并设置在上流道内环形壁与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上流道盖板固定到上流道总成本体上,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对应于上流道内环形壁和上流道中间环形壁形成的空间,至少一个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对应于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与上流道外环形壁形成的上流道;下流道总成包括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下流道内环外环形壁,下流道盖板与上流道盖板构造一样,下流道内环形壁与下流道外环形壁形成下流道,下流道总成通过下流道盖板连接于上流道总成本体上,皮碗总成包括柱状皮碗本体和与其硫化在一起的皮碗,皮碗的中心带有通孔;其中所述阀包括阀杆和固定于阀杆的阀座,阀座具有底座和与底座一体形成的间隔开的多个指状部,皮碗通过硫化方式固定到阀杆上,所述装配后的半主动悬置在橡胶主簧碗状部、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上液压腔,在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皮碗之间形成下液压腔,上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用于连接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的流动通道,阀座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着该流动通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主动悬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为电机或者拉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主动悬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主动悬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悬置主簧、设置在外壳中悬置主簧下方的皮碗流道总成以及阀,其中所述悬置主簧包括带有碗状部的橡胶主簧,皮碗流道总成包括流道总成和皮碗总成,流道总成包括上流道总成和下流道总成,其特征在于,上流道总成包括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总成本体,上流道盖板包括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本体,在邻近上流道盖板环形本体的中心通孔处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并且在邻近上流道盖板环形本体周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解耦膜片为带有中心通孔的环形膜片,上流道总成本体包括上流道内环形壁、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以及上流道外环形壁,解耦膜片通过其中心通孔套装在上流道内环形壁上并设置在上流道内环形壁与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上流道盖板固定到上流道总成本体上,上流道盖板内流动通孔对应于上流道内环形壁和上流道中间环形壁形成的空间,至少一个上流道盖板外流动通孔对应于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与上流道外环形壁形成的上流道;下流道总成包括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下流道内环外环形壁,下流道盖板与上流道盖板构造一样,下流道内环形壁与下流道外环形壁形成下流道,下流道总成通过下流道盖板连接于上流道总成本体上,皮碗总成包括柱状皮碗本体和与其硫化在一起的皮碗,皮碗的中心带有通孔;其中所述阀包括阀杆和固定于阀杆的阀座,阀座具有底座和与底座一体形成的间隔开的多个指状部,皮碗通过硫化方式固定到阀杆上,所述装配后的半主动悬置在橡胶主簧碗状部、上流道盖板、解耦膜片以及上流道中间环形壁之间形成上液压腔,在下流道盖板、下流道内环形壁以及皮碗之间形成下液压腔,上流道内环形壁形成用于连接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的流动通道,阀座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着该流动通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