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554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品质的充气轮胎。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侧壁部在轮胎径向上的一定区域内具有装饰区域,该装饰区域在轮胎周向和所述轮胎径向上分别邻接地连续配置有两个以上的装饰部,该装饰部在外表面于所述轮胎周向上邻接地配置有凸起的多个凸脊,凸脊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的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在同一所述装饰部中相同,与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凸脊排列角度不同,并且连接凸脊的位于邻接装饰部的附近侧的端部的第1虚拟界线与连接邻接的装饰部的凸脊的位于第1虚拟界线的附近侧的端部的第2虚拟界线的距离不足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上安装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汽车等车辆上安装的充气轮胎中,有的轮胎会具有锯齿状突起,即在轮胎的侧壁部小间隔地形成多个由较小的线状凸部或者凹部构成的凸脊的部分。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一种在侧壁的表面上具有圆环状装饰体的充气轮胎,该圆环状装饰体由以5_左右以下的小间隔设在周向上并且高度为2mm左右以下的多个小凸脊构成。此外,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充气轮胎中,该圆环状装饰体由细带状的分段带区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半月状装饰体,该分段带区朝向以与径向成70°以上且不足90°的大角度倾斜的方向延伸,该凸脊在同一半月状装饰体内几乎相互平行地延伸,在邻接的半月状装饰体中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充气轮胎,将侧壁部于轮胎周向上分割为多个扇状区域,并且将与邻接的扇状区域的表面粗糙度的差设为50 μ m以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许第36453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6-1069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拟解决的问题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充气轮胎所示,通过在轮胎的侧壁上形成由多个凸脊构成的锯齿状突起,能够改善轮胎的外观不良。但是,即使是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充气轮胎,由于轮胎的侧壁部的凹凸具体地说就是帘布接合部和帘布卷起部的凹凸并未充分修饰,所以有时会出现外观品质未充分改善的情况。此外,如专利文献2中的记载所示,即便使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的区域分别改变表面粗糙度,有时仍会出现修饰性不充分,外观品质未充分改善的情况。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又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品质的充气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侧壁部、以及胎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在轮胎径向上的一定区域内具有装饰区域,该装饰区域在轮胎周向和所述轮胎径向上分别邻接地连续配置有两个以上的装饰部,该装饰部在外表面于所述轮胎周向上邻接地配置有凸起的多个凸脊,所述凸脊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的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在同一所述装饰部中相同,与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凸脊排列角度不同,第I虚拟界线与第2虚拟界线之间的距离不到1mm,其中第I虚拟界线是由所述凸脊中相邻接的所述装饰部附近侧的端部连接起来而成的,第2虚拟界线是由相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凸脊的位于所述第I虚拟界线附近侧的端部连接起来而成的。充气轮胎通过在侧壁部设配置有多个分别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与邻接的装饰部凸脊排列不同的装饰部的装饰区域,能够更适当地修饰帘布接合部和帘布卷起部的凹凸,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外观的立体感。因此,既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又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品质。此处,所述第I虚拟界线和所述第2虚拟界线优选周期性地配置在所述轮胎周向和所述轮胎径向上。通过周期性地配置所述第I虚拟界线和所述第2虚拟界线,能够使各装饰部形成相似形状或者实质相同的形状,能够更适当地修饰侧壁部的凹凸,使外观的立体感更优秀。 此外,所述装饰部优选所述凸脊排列角度与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凸脊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160°以下。通过使凸脊排列角度形成一定角度以上的不同,能够更适当地修饰侧壁部的凹凸,使外观的立体感更优秀。此外,所述装饰区域优选具有3种以上12种以下所述凸脊排列角度不同的所述装饰部。这样可以更适当地修饰帘布接合部和帘布卷起部的凹凸,并且使外观的立体感更优秀。此外,所述装饰区域优选在所述轮胎周向和所述轮胎径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配置有所述装饰部,该装饰部的所述凸脊排列角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组合。这样,能够使外观的立体感更优秀。此外,所述装饰部的面积优选为O. 3cm2以上10. Ocm2以下。能够更适当地修饰帘布接合部和帘布卷起部的凹凸,使外观的立体感更优秀。此外,所述装饰区域优选至少具有一个每单位面积的所述凸脊长度与所述装饰部中含有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凸脊长度不同的所述装饰部。能够更适当地修饰帘布接合部和帘布卷起部的凹凸,使外观的立体感更优秀。此外,所述装饰部优选凸脊与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凸脊分离。这样,能够更适当地抑制裂纹,并且提高耐久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可获得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品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装饰区域的局部的说明图。图3是进一步放大显示装饰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放大显示装饰部和装饰部的界限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5A是表示装饰区域的其他一例的局部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装饰区域的其他一例的局部的说明图。图5C是表示装饰区域的其他一例的局部的说明图。图是表示装饰区域的其他一例的局部的说明图。图5E是表示装饰区域的其他一例的局部的说明图。图5F是表示装饰区域的其他一例的局部的说明图。图6是放大显示装饰部和装饰部的界限附近的其他例的放大侧视图。图7是放大显示装饰部和装饰部的界限附近的其他例的放大侧视图。图8是放大显示充气轮胎的装饰区域的其他例的放大侧视图。图9是放大显示充气轮胎的装饰区域的其他例的放大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依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此夕卜,该实施例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内容或实质上相同的内容。此外,本实施例中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可在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进行任意的组合。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充气轮胎I的旋转轴(未图示)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离开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的一侧。轮胎周向是指以旋转轴为中心轴的圆周方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靠近旋转轴的一侧,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上离开旋转轴的一侧。此外,轮胎赤道面是指与旋转轴正交,并且通过充气轮胎I中轮胎宽度中心的平面。此外,轮胎宽度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之间的宽度,即,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部分之间的距离。此外,轮胎赤道线是指轮胎赤道面上沿着充气轮胎I的周向的线。此处,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装饰区域的局部的说明图。图3是进一步放大显示装饰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放大显示装饰部和装饰部的界限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充气轮胎I如图I所示,其由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2、将该充气轮胎I组装到轮辋6上并安装到车辆上时可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进行识别的侧壁部3、以及组装到轮辋6上时与该轮辋6嵌合的胎圈部4构成。侧壁部3如图I和图2所示,在其表面具有装饰区域(锯齿状突起部)5。装饰区域5形成为圆环状,即在侧壁部3的轮胎径向的一定范围内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形状。装饰区域5基本上设在轮胎径向上的规定区域内,该规定区域包括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位置、构成充气轮胎I的骨架的帘布(未图示)于胎圈部4折返的端部(帘布卷起部)的位置、以及帘布重叠部分(帘布接合部)。如图2所示,装饰区域5是由外圈52和内圈53围成的圆环状的区域。另外,图2中,装饰区域5中虽然仅显示了轮胎周向上一定宽度内的装饰区域5,但是如图I所示,装饰区域5配置在轮胎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外圈52和内圈53是以充气轮胎I的径向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侧壁部、以及胎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在轮胎径向上的一定区域内具有装饰区域,该装饰区域在轮胎周向和所述轮胎径向上分别邻接地连续配置有两个以上的装饰部,该装饰部在外表面于所述轮胎周向上邻接地配置有凸起的多个凸脊,所述凸脊与轮胎径向的内侧端缘的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即凸脊排列角度在同一所述装饰部中相同,与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凸脊排列角度不同,第1虚拟界线与第2虚拟界线之间的距离不到1mm,其中第1虚拟界线是由所述凸脊中相邻接的所述装饰部附近侧的端部连接起来而成的,第2虚拟界线是由相邻接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凸脊的位于所述第1虚拟界线附近侧的端部连接起来而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甲田启石田昌宏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