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38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的品质的充气轮胎。胎侧部在轮胎径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连续配置有2个以上装饰部的装饰区域,装饰部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配置有向外表面凸的多个隆起;隆起在同一所述装饰部,隆起排列角度相同,角度与相邻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装饰部,在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其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与相邻的装饰部重叠;第1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不足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车辆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充气轮胎中具有在轮胎的胎侧部具备所谓的锯齿部(serration)的轮胎,所述锯齿部是以较短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由较小的线状凸部或者凹部构成的隆起的部分。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胎侧部的表面具备圆环状装饰体的充气轮胎,所述圆环状装饰体包括在周向隔开5_左右以下的较小间隔而设置的高度为2_左右以下的多个较小隆起。另外,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该圆环状装饰体由相对于子午线方向以70°以上且小于90°的较大角度倾斜的细带状的分割帯状区域在周向分割为多个半月状装饰体,该隆起在同一半月状装饰体中互相大致平行地延伸,在相邻的半 月状装饰体中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645358号公报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所示,在轮胎的胎侧部形成由多个隆起构成的锯齿部,因而能够提高轮胎的外观不良。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也具有下述的情况轮胎的胎侧部的凹凸具体地说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的掩饰(camouflage)变得不够充分,外观品质的提高变得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轮胎外观的品质的充气轮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是ー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其特征在干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连续配置有2个以上装饰部的装饰区域,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上相邻地配置有向外表面凸的多个隆起;所述隆起在同一所述装饰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端边缘处与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即隆起排列角度相同,角度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其所述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重叠;第I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从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端部延伸到外侧端部为止,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与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不足1mm,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连结所述隆起的在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附近侧的端部,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连结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隆起的在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附近侧的端部。充气轮胎在胎侧部设置装饰区域,因而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由此,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提高轮胎外观的品质。在这里,优选所述装饰部其隆起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分离。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抑制裂纹,能够提高耐久性。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具有所述隆起排列角度不同的3种以上且9种以下的所述装饰部。由此,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中,在所述轮胎周向上以所述隆起排列角度阶梯性増加的顺序或者減少的顺序配置有多个所述装饰部。由此,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中,所述装饰部的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第I假想边界线的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所成的角为10°以下。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另外,优选所述装饰区域至少具备I个排列间距与所述装饰部所含的所述隆起的排列间距不同的所述装饰部。能够更适当地掩饰胎体重叠部和/或胎体卷起部的凹凸,进而也能够使立体外观更优异。 本专利技术中的充气轮胎起到下述的效果能够维持轮胎的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轮胎外观的品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说明图。图3是放大表示锯齿部的装饰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装饰部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其他例子放大侧视图。图7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其他例子放大侧视图。图8是表示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符号说明I :充气轮胎2 :胎面部3 :胎侧部4 :胎圈部5 :锯齿部51 :隆起52 :外环53:内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并且容易置換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在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自明的范围内能够任意组合。在下面的说明中,另外,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指的是与充气轮胎I的旋转轴(未图示)平行的方向,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远离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的ー侧。所谓轮胎周向是以旋转轴为中心轴的周向。另外,所谓轮胎径向指的是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ー侧,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远离旋转轴的ー侧。另外,所谓轮胎赤道面是与旋转轴正交并且通过充气轮胎I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另外,轮胎宽度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即在轮胎宽度方向上距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部分之间的距离。另外,所谓轮胎赤道线指的是在轮胎赤道面上沿充气轮胎I的周向的线。在这里,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充气轮胎的锯齿部的说明图。图3是放大表示锯齿部的装饰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装饰部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装饰部与装饰部的边界附近的放大侧视图。充气轮胎I如图I所示,包括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2 ;在将该充气轮胎I组装于轮辋6并安装于车辆时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观察到的胎侧部3 ;和在组装于轮辋6时与该轮辋6嵌合的胎圈部4。 胎侧部3如图I以及图2所示,在其表面具有锯齿部5。锯齿部5形成为在胎侧部3的轮胎径向的预定范围内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形状、即圆环状。锯齿部5基本在轮胎径向的预定区域设置于包含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位置、形成充气轮胎I的骨骼的胎体(未图示)在胎圈部4折回后的端部(胎体卷起部)的位置以及胎体重叠的部分(胎体重叠部)的区域。锯齿部5如图2所示,在由外环52与内环53包围的圆环状的区域中具有第I装饰区域10、第2装饰区域12、标记形成区域14和单独装饰部16a、16b、16c、16d。外环52与内环53是以充气轮胎I的径向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另外,外环52是直径比内环53大的圆。构成锯齿部5的第I装饰区域10、第2装饰区域12、标记形成区域14和単独装饰部16a、16b、16c、16d形成于轮胎周向的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说,锯齿部5在轮胎周向上,在图2中顺时针按照第I装饰区域10、标记形成区域14、单独装饰部16a、单独装饰部16b、第2装饰区域12、单独装饰部16c、单独装饰部16d的顺序配置。另外,锯齿部5中,在单独装饰部16d的轮胎周向上顺时针位置配置有第I装饰区域10。第I装饰区域10如图3所示,具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配置的多个装饰部22、24、26、28。另外,在图3中,在构成第I装饰区域10的装饰部中仅对装饰部22、24、26、28付与了符号,但装饰部为4个以上。构成第I装饰区域10的装饰部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具备2个以上装饰部即可,优选具备3个以上装饰部。装饰部22是由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胎侧部和胎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部在轮胎径向的一定区域具有在轮胎周向上相邻地连续配置有2个以上装饰部的装饰区域,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上相邻地配置有向外表面凸的多个隆起;所述隆起在同一所述装饰部在轮胎径向的内侧端边缘处与所述装饰区域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即隆起排列角度相同,角度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隆起排列角度相差20°以上且160°以下;所述装饰部,在所述轮胎周向的整个区域,其所述轮胎径向的至少一方与相邻的所述装饰部重叠;第1假想边界线与第2假想边界线从所述轮胎径向的内侧端部延伸到外侧端部为止,所述第1假想边界线与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的距离不足1mm,所述第1假想边界线连结所述隆起的在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附近侧的端部,所述第2假想边界线连结相邻的所述装饰部的所述隆起的在所述第1假想边界线的附近侧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昌宏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