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919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中,一边使轮胎侧壁的空气动力性能提高,一边可降低轮胎的旋转阻力,可实现燃费性能的提高,高速行驶时的轮胎与路面的稳定的触地,由此,提高行驶稳定性。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轮胎的轮胎侧壁,该轮胎侧壁设置于与胎面的端部连接的肩部和安装于轮上的车轮凸缘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壁的平面的基准面的顶侧,压纹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沿侧壁按顺时针方向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的车辆用轮胎,其中,一方面使轮胎侧壁的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另外一方面可降低轮胎的旋转阻力,提高燃费性能,并使高速行驶时的轮胎与路面稳定的触地,由此,提高行驶稳定性。
技术介绍
车辆用轮胎如图12所示,由与路面直接接触的胎面100、侧壁101、作为侧壁101顶部的肩部102、以及车轮凸缘部103构成,该侧壁101在轮胎两侧部,进行顺利的伸屈运动,该肩部102与胎面100的端部连接,该车轮凸缘部103安装于轮104上。在这里,上述侧壁101主要为刻有轮胎记号(marking)事项等的部分,刻有表示商品名、牌号、荷载、空气压力信息、警告信息、其它的认证标志等的各种信息的文字。轮胎侧·壁101具有作为弹簧的作用,即,将力在路面和触地的胎面100与轮104之间传递,通过伸屈运动,承受荷载。但是,最近,强调车的环境性能,燃费性能作为重要的事项而正在受到重视,由此,即使涉及轮胎侧壁,仍进行低燃费用的各种尝试。其中,在JP特开平1996-318717和JP特开2001-191745号文献中,公开有下述的结构,其中,产生于轮胎侧壁的表面上的凹凸部不醒目,由此,连续排列抑制轮胎的外观不良的多个锯齿状的脊部。另外,在过去,还具有下述的尝试,其中,在轮胎侧壁中刻有微凹状,由此,在行驶中产生紊流(turbulence),降低空气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是其结构和目的不同于上述那样的过去的结构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壁上形成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中,在侧壁的平面基准面的顶侧,设置压纹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由此,一方面使轮胎侧壁的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另外一方面提闻行驶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轮胎,其中,轮胎侧壁设置于与胎面的端部连接的肩部,与安装于轮上的车轮凸缘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壁的平面的基准面的顶侧,压纹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沿侧壁部按顺时针方向形成,该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一侧的始端部从车轮凸缘部顶层的轮缘(rim)法兰部分开始,相反侧的终端部连续延伸到位于侧壁顶端的分隔部的底端线(line),这样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在侧壁的基准面,以相同结构按等角度连续反复地形成。附图说明图I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胎的侧面部分的图;图2为沿图I中的I-I线的放大剖视图3为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侧壁中,突出曲线造成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侧壁中,车的车轮外壳(Wheel house)底端的下压力(downforce)效果的图;图5 图1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的车辆用轮胎的侧面部分的示意图;图12为过去的安装于普通车轮上的车辆用轮胎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示例子,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如图I的实施例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轮胎的侧壁,其位于与胎面10的端部连接的肩部12和安装于轮上的车轮凸缘部13之间,在该侧壁11的平面的基准面1(为 在轮胎侧壁形成压纹,以刻入方式刻有字符时该压纹和刻入的基准(O)的面,为了对突出形状进行说明,采用‘基准面(sidemold base)’的术语)的顶侧,压纹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沿侧壁按顺时针方向,在对角线方向延伸地形成。该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一侧的始端部3从车轮凸缘部13的顶层的轮缘(rim)法兰部分开始,相反侧的终端部4连续地延伸到位于侧壁11顶端的轮缘部的底端线(line)5,这样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按照沿侧壁的基准面,按相同的结构,以等角度连续反复的方式形成。此外,如图2所示,侧壁11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顶侧面6和底侧面7分别通过棱线,延伸到侧壁的基准面I的平缓的曲线,呈截面左右对称的突出曲线状。这样的侧壁11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可改变沿侧壁11而流动的空气流,S卩,如图3所示,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将进入侧壁11的空气A变为不同于该空气A的流动的方向的流动B,在该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底端部,在较低的空气的流C中,仅仅少量的空气流动,作用于侧壁11的整体上的空气压力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底端部的压力因低的空气的流动而上升,产生沿横向按压的力,有利地作用于轮胎的旋转,从而产生燃费性能的提高的效果。另外,如图4所示,进入侧壁11的空气A的流没有自然地通过该侧壁11,而移动到车的轮外壳15的内侧,产生将轮胎的胎面10的顶端下压的下压力(down force)D0该下压力(down force)D可实现高速行驶时的轮胎和路面的稳定的触地,由此,提高行驶稳定性,其为与车的后襟翼产生紊流,下压车的后端的效果相同的原理。另一方面,图5 图11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轮胎侧壁的图,图5的实施例表示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始端部3和终端部4呈直线状延伸,图6的实施例表示该突出曲线部2的始端部3和终端部4呈半径小于图I的实施例的曲线状延伸,图7的实施例表示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沿图I的实施例的相反的逆时针方向呈曲线状。此外,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其表示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始端部3和终端部4呈锯齿状延伸,图9表示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通过2个曲线而连接,在图10中,在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的顶侧和底侧,形成而设置多个微凹部9,该微凹部9可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各种形式,由此,其尺寸相同,或按照不同的方式形成。最后,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2按照从I个始端部3分支,具有不同的终端部4的方式形成。这样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胎侧壁具有下述的功能,S卩,一方面通过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在行驶时,提高轮胎的空气动态性能,另外一方面可实现高速行驶时的轮胎和路面的稳定的接地,由此,提1 行驶稳定性。权利要求1.一种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该轮胎侧壁设置于与胎面的端部连接的肩部和安装于轮上的车轮凸缘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壁的平面的基准面的顶侧,压纹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沿顺时针方向形成,位于该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一侧的始端部从车轮凸缘部顶层的轮缘法兰部分开始,相反侧的终端部连续延伸到位于侧壁顶端的分隔部的底端线,这样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在侧壁的基准面上以相同结构按等角度连续反复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顶侧面和底侧面为通过棱线延伸到侧壁的基准面的平缓的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为截面左右对称的突出曲线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始端部和终端部呈直线状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沿逆时针方向呈曲线状。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始端部和终端部呈锯齿状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由两个曲线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顶侧和底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壁上形成有曲线突出部的车辆用轮胎,该轮胎侧壁设置于与胎面的端部连接的肩部和安装于轮上的车轮凸缘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壁的平面的基准面的顶侧,压纹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沿顺时针方向形成,位于该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的一侧的始端部从车轮凸缘部顶层的轮缘法兰部分开始,相反侧的终端部连续延伸到位于侧壁顶端的分隔部的底端线,这样的棱线状的突出曲线部在侧壁的基准面上以相同结构按等角度连续反复地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在成崔允榛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