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0940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0:54
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包括旁承体、固定轴、衬垫、衬套、滚子、旁承垫板、止动块和螺钉,旁承体设置在转向架构架横梁两侧的旁承盒内,旁承体底部与旁承盒之间设置有厚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的旁承垫板,固定轴设置在旁承体两侧板上的定位孔内,止动块设置在固定轴的端部与旁承体侧板上的定位孔之间,滚子设置在固定轴上,且位于旁承体两侧板的中间,滚子与旁承体侧板之间设置有衬垫,滚子与固定轴配合的内孔中设置有自润滑衬套,螺钉设置在固定轴端部。当车辆运行于过超高或欠超高的曲线线路时,滚子顶面与车辆的上旁承接触,滚子旁承装置在防止车辆发生侧滚的同时,并提供合适的回转阻尼,使车辆顺利的通过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车辆领域的滚子旁承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冶金行业大载重车辆转向架一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的滚子旁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铁路货物车辆两轴转向架采用的旁承主要有常接触式弹性滚子旁承和间隙式刚性旁承两种型式。常接触式弹性滚子旁承在使用过程中与车辆的上旁承处于常接触状态,对于抑制车辆的蛇形运动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当车辆通过曲线时具有较大的回转阻尼,对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不利,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常接触式弹性滚子旁承还存在橡胶老化、螺钉丢失、磨耗板裂损、顶面及侧面磨耗等系列问题,常接触式弹性滚子旁承主要适用于运行速度较高的货物车辆。对于运行速度不高的车辆,一般采用间隙式刚性旁承,在使用过程中与车辆的上旁承之间在一般运行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间隙,只有车辆运行于曲线时才有可能接触,相对于常接触式弹性滚子旁承,间隙式刚性旁承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回转阻尼,提高了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但是目前所采用的间隙式刚性旁承通常为一实体块状物,具有单一的整体式结构,而且由于其顶面为一平面,因此与车辆上旁承的接触为平面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为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由此给车辆提供的回转阻尼也依然较大,且存在顶面磨耗大甚至非正常磨耗、磨损后修复不便等一系列问题。采用上述传统型式旁承的现有冶金车辆具有同上所述的一系列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对线路适应能力差以及曲线超高不足或过超高时,旁承压死后,转向架回转力矩急剧增加,导致车辆脱轨等技术问题,因此,研制开发一种适用于冶金车辆的新型旁承装置,以满足冶金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非常现实、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以消除目前所采用技术的上述缺点,解决现有冶金车辆对线路适应能力差以及曲线超高不足或过超高时,旁承压死后,转向架回转力矩急剧增加,导致车辆抗脱轨安全性较差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间隙式刚性滚子旁承装置的技术实现方案,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包括旁承体、固定轴、衬垫、衬套、滚子、旁承垫板、止动块和螺钉,旁承体设置在转向架构架横梁两侧的旁承盒内,旁承体底部与旁承盒之间设置有厚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的旁承垫板,固定轴设置在旁承体两侧板上的定位孔内,止动块设置在固定轴的端部与旁承体侧板上的定位孔之间,滚子设置在固定轴上,且位于旁承体两侧板的中间,滚子与旁承体侧板之间设置有衬垫,滚子与固定轴配合的内孔中设置有自润滑衬套,螺钉设置在固定轴端部。当车辆运行于过超高或欠超高的曲线线路时,滚子顶面与车辆的上旁承接触,滚子旁承装置在防止车辆发生侧滚的同时,并提供合适的回转阻尼,使车辆顺利的通过曲线。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旁承体采用箱型结构,由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组成,在两个侧板的对称位置上设置固定轴安装孔。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固定轴的一端通过止动块安装后焊固,另一端通过两个螺钉固定于旁承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滚子采用弧形外表面,衬套采用过盈配合压装于滚子内孔中,衬套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使滚子可绕固定轴相对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衬垫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使衬垫可自由活动,而且在滚子的两端均设置有衬垫。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旁承垫板的数量可根据滚子顶面与车辆上旁承之间的间隙大小在I 3块之间进行选择,而且旁承垫板本身的厚度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实施上述专利技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I、本专利技术将间隙式刚性滚子旁承装置首次应用在铁道车辆领域。2、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冶金车辆对线路适应能力差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冶金车辆通过超高不足或过超高的曲线时,旁承压死后,转向架回转力矩急剧增加,导致车辆脱轨等一系列曲线通过问题。4、本专利技术消除了目前常用的间隙式刚性旁承存在的摩擦阻力大、顶面磨耗大、磨损后修复不便等一系列缺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 图2是本专利技术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 图3是本专利技术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侧视全剖视 图4是本专利技术附图2中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至图4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2、3和4所示的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旁承体I、固定轴3、衬垫4、衬套5、滚子6、旁承垫板7、止动块2和螺钉8。旁承体I安装在转向架构架横梁中心两侧的旁承盒内,且旁承体I与旁承盒底部之间设置有旁承垫板7,旁承垫板7本身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且其数量可根据滚子6的顶面与车辆上旁承之间间隙的大小在I 3块之间进行调整;旁承体I采用箱型结构,由两个侧板和两个端板组成,其整体可采用焊接或者铸造制造而成,在每个侧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轴3的安装孔;固定轴3的端部组装于安装孔内,其中一端通过止动块2组装后焊固,另一端通过两个螺钉8紧固,将固定轴3固定在旁承体I上,使固定轴3与旁承体I之间在使用过程中无相对运动,保证了两者的接触面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磨耗;衬垫4和滚子6安装于固定轴3上,其中衬垫4与固定轴3、衬垫4与旁承体I的侧板之间均存在一定间隙,保证了衬垫4可以自由活动,防止滚子6的端部与旁承体I的侧板内侧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滚子6两个端面的磨损,滚子6的内孔中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组装有带自润滑功能的衬套5,从而使衬套5与滚子6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滚子6的内孔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磨耗,因此在长期使用后滚子6的内孔无需维护而仅需更换衬套5,大大延长了滚子6的使用寿命,衬套5与固定轴3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使滚子6能绕固定轴3自由转动, 因而当滚子6与车辆上旁承接触时,将目前常用的间隙式刚性旁承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同时降低了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回转阻尼,提升了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和对线路的适应能力,另外,滚子6具有带弧形的外表面,进一步减小了滚子6与车辆上旁承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两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磨耗,而且使表面的磨耗向更加均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冶金车辆两轴转向架滚子旁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旁承体、固定轴、衬垫、衬套、滚子、旁承垫板、止动块和螺钉,所述的旁承体设置在转向架构架横梁两侧的旁承盒内,旁承体底部与旁承盒之间设置有厚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的旁承垫板,所述的固定轴设置在旁承体两侧板上的定位孔内,所述的止动块设置在固定轴的端部与旁承体侧板上的定位孔之间,所述的滚子设置在固定轴上,且位于旁承体两侧板的中间,滚子与旁承体侧板之间设置有衬垫,滚子与固定轴配合的内孔中设置有自润滑衬套,所述的螺钉设置在固定轴端部;当车辆运行于过超高或欠超高的曲线线路时,滚子的顶面与车辆的上旁承接触,所述的滚子旁承装置在防止车辆发生侧滚的同时,并提供合适的回转阻尼,使车辆顺利的通过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