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64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取力器和吊装支架,所述变速箱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可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输出;所述取力器与变速箱固定连接,可接收变速箱传递的动力并输出;所述吊装支架固定于取力器上并直接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动力总成的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力总成中发动机附件下支架的刚度得到保证,取力器安装稳定,并且可降低成本,减小零件占用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动カ总成及含有该动カ总成的汽车。
技术介绍
变速器上的取カ器是用于汽车行驶以外的发动机动カ供给的,例如自卸大货车的后备箱就是用取力器供给动カ实现自卸的。取力器带动附加设备,比如带动油泵的吊车,翻斗车,水泥搅拌车,带动水泵的洒水车,带真空泵的吸污车等。现有技术的动カ总成中,取力器的安装结构如图I和图2所示,发动机附件下支架4丨安装于发动机(图中未示出)上,变速箱(图中未示出)安装于发动机上,通过齿轮连接到发动机内,用于将发动机产生的动能传递出去,取力器3 '安装于变速箱上,并与变速箱内的齿轮连接,可接收来自变速箱的动カ并输出该动力。并且,取力器3'上通过螺栓固定安 装有吊装支架5',吊装支架5'同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至发动机附件下支架4 '上。上述结构中,零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成本高。重要的是,由于吊装支架5 '的影响,发动机附件下支架4 '的刚度会降低,影响取カ器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因取力器的安装导致的发动机附件下支架的刚度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ー种动カ总成,其发动机附件下支架的刚度得到保证,取力器安装稳定,并且可降低成本,减小零件占用空间。本技术公开的动カ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取力器和吊装支架,所述变速箱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可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カ并输出;所述取カ器与变速箱固定连接,可接收变速箱传递的动カ并输出;所述吊装支架固定于取カ器上并直接与发动机固定连接。进ー步的,所述吊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连接部和取力器连接部,所述发动机连接部与发动机固定连接;所述取カ器连接部与取力器固定连接。进ー步的,所述发动机连接部和取力器连接部成L型。进ー步的,所述吊装支架还包括固定加强部,所述固定加强部同时与取力器连接部和发动机连接部固定连接。进ー步的,所述固定加强部所在平面与取力器连接部和发动机连接部的交线垂直。进ー步的,所述固定加强部位于竖直方向上。进ー步的,所述发动机连接部上具有发动机连接孔,所述发动机与发动机连接部通过发动机连接孔螺栓连接。进ー步的,所述取カ器连接部上具有取力器连接孔,所述取カ器与取力器连接部通过取カ器连接孔螺栓连接。进ー步的,所述取カ器连接部、发动机连接部、固定加强部为一体结构。进ー步的,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主体及安装于车身主体上的动カ总成,其中,所述动力总成为上述任意ー种动カ总成。本技术公开的动カ总成中,取力器通过吊装支架直接固定于发动机上,一方面可减小吊装支架的结构,优化发动机舱内的空间布局,降低吊装支架的成本;另ー方面,由于吊装支架直接固定于发动机上,取力器的安装不会对发动机附件下支架产生拉力,从而保证发动机附件下支架的刚度。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动力总成中取力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动カ总成中取力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动カ总成中吊装支架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动カ总成中吊装支架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动カ总成中吊装支架的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动カ总成中吊装支架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作为ー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动カ总成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发动机I、变速箱2、取力器3、发动机附件下支架4以及吊装支架5。其中,发动机I为本领域公知的,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机动车的动力源。同样,变速箱2也是本领域公知的,通过与发动机I齿轮连接,接收发动机I提供的动力,并可选择不同的齿轮配合,实现动力的变速变矩输出。如本领域公知的,取力器3是ー组变速齿轮,又称功率输出器,一般是由齿轮箱、离合器组合而成,与变速箱2使用齿轮连接,与举升泵是轴连接。举升泵是ー个液压装置,举升车箱,实现自卸功能。自卸车、消防车、水泥搅拌车、制冷等需要额外动力的专用车辆,是通过取力器3获取的,取力器3是装在变速箱2外侧的附加装置(水泥搅拌车的取力器3是在离合器外壳上),它从变速箱2的某个齿轮获取动力。本技术中,所述变速箱2与发动机I相互固定并齿轮连接,取力器3与变速箱2相互固定并齿轮连接,发动机附件下支架4固定于发动机I上,上述具体连接结构为本领域常用的,本技术中不再赘述。本技术的改进在于,在取力器3上固定有吊装支架5,同时该吊装支架5与发动机I直接固定连接。其中,吊装支架5的具体结构參见图5-图8,该吊装支架5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连接部51和取力器连接部52。发动机连接部51用于与发动机I固定连接,取力器连接部52用干与取力器3固定连接。上述两组部件的连接方式没有限制,优选情况下,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发动机连接部51上具有发动机连接孔510,发动机I与发动机连接部51通过发动机连接孔510螺栓连接。为保证连接强度,并兼顾装配的方便性,发动机连接孔510具有两个。类似的,取力器连接部52上具有取力器连接孔520,取力器3与取力器连接部52通过取カ器连接孔520螺栓连接,同样的,取力器连接孔520具有两个。发动机连接部51和取力器连接部52均为板状结构,优选情况下,二者成L型。为进ー步提高发动机I与取力器3的固定強度,吊装支架5还包括固定加强部53,所述固定加强部53同时与取力器连接部52和发动机连接部51固定连接。该固定加强部53同样为板状结构,并且位于竖直方向上,固定加强部53所在平面与取力器连接部52和发动机连接部51的交线垂直。对于该吊装支架5,可一体成型获得。此时,取力器3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传递给吊装支架5的取力器连接部52,取力器连接部52受到的拉カ同时传递给固定加强部53和与取力器连接部52成L型的发动 机连接部51,另外,固定加强部53受到的拉カ也传递给发动机连接部51,并通过发动机连接部51与发动机I的固定连接,将取カ器3的重力最終承担与发动机I上。此时,发动机I、变速箱2、取力器3、吊装支架5依次连接形成了一封闭环形的受カ体系,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动カ总成的稳定性。并且,固定于发动机I上的发动机附件下支架4未受到吊装支架5的作用力,其刚度得到了保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动カ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取力器和吊装支架,所述变速箱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可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カ并输出;所述取カ器与变速箱固定连接,可接收变速箱传递的动カ并输出;所述吊装支架固定于取カ器上并直接与发动机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发动机连接部和取力器连接部,所述发动机连接部与发动机固定连接;所述取カ器连接部与取力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カ总成,其特征在干,所述发动机连接部和取力器连接部成L型。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取力器和吊装支架,所述变速箱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可接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输出;所述取力器与变速箱固定连接,可接收变速箱传递的动力并输出;所述吊装支架固定于取力器上并直接与发动机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武刘明达王开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