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动机前端板(51)上安装有惰轮轴(1),所述的惰轮轴(1)一端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一端位于发动机前端板(51)外,惰轮轴(1)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的一端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所述的驱动齿轮(2)与惰齿轮或曲轴正时齿轮(7)相啮合,驱动齿轮(2)朝向齿轮室盖(52)的侧壁上固定有甩油涡轮(4),所述的甩油涡轮(4)的涡轮面朝向齿轮室盖(52),惰轮轴(1)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风管路(12)。结构简单,油气分离效率高,没有复杂的回油管路和庞大的油气分离通道,降低了成本,惰轮轴的多功能使用节省了空间,可长期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更具体的说涉及汽车发动机的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这部分气体在曲轴箱内凝结后将使机油变稀,性能变坏;同时使曲轴箱内的压カ増大,导致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等密封处渗油。因此应将气体排入到空气中,但气体直接排入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时就需要对窜入到曲轴箱内的气体进行油气分离。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作用就是把这部分气体经油气分离后排入大气,既防止了机油变质,同时也避免了曲轴箱压カ过高。 现有的车用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油气分离方式主要有三种1、单独的油气分离功能集中在汽缸盖罩内;2、油气分离功能集成在进气歧管内;2、使用単独的油气分离器。人们对现有的曲轴箱通风系统进行了诸多改进,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635799U,公告日2010年11月17日,名称为《一种集成油气结构的发动机汽缸盖罩及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技术专利中,提出了ー种集成油气结构的发动机汽缸盖罩及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汽缸盖罩总集成有冲击式油气分离腔和旋风式油气分离腔,冲击式油气分离腔末端的出气通道直接连接旋风式油气分离腔上部侧壁的进气ロ,在旋风式油气分离腔的顶部设置出气ロ,底部一体成型有虹吸管式的回油结构,回油结构通至凸轮轴室。该技术増加了结构的紧凑型,降低气体流程无效压损,提高油气分离效果。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874641U,公告日2011年6月22日,名称为《曲轴箱通风系统两级油气分离装置》的技术专利中,公开的曲轴箱通风系统两级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发动机汽缸盖罩和谐振腔,发动机汽缸盖罩内设第一级油气分离机构,发动机汽缸盖罩和谐振腔之间设置第二级油气分离进气歧管,第一级油气分离机构的输出与第二级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气端连接联通;第一级油气分离机构包括发动机汽缸盖罩下设的挡油板,挡油板与汽缸盖罩内壁之间或挡油板上设有油气ロ,正对油气ロ的上方设有油气分离挡板,发动机气缸盖罩上设有出气ロ。该两级油气分离,汽缸盖罩内的油气分离机构结构简单,使得汽缸盖罩制造简单,第二级油气分离进气歧管内部结构也简单,成本更低,同时固定安装方便。但是,该诸多改进仍然包含复杂的回油管路和庞大的油气分离通道,占有空间大,制造、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车用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结构复杂、包含复杂的回油管路和庞大的油气分离通道的不足,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动机前端板上安装有惰轮轴,所述的惰轮轴一端位于发动机齿轮室内,一端位于发动机前端板外,惰轮轴位于发动机齿轮室内的一端上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的驱动齿轮与惰齿轮或曲轴正时齿轮相啮合,驱动齿轮朝向齿轮室盖的侧壁上固定有甩油涡轮,所述的甩油涡轮的涡轮面朝向齿轮室盖,惰轮轴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风管路。所述的惰轮轴上驱动齿轮与甩油涡轮之间固定有压板。所述的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惰轮轴上。所述的驱动齿轮中心孔上固定有铜套,所述的铜套与惰轮轴滑动配合,铜套内孔径向上设置有储油凹槽。所述的通风管路设置在惰轮轴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的甩油涡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驱动齿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新颖,结构简単,油气分离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没有复杂的回油管路和庞大的油气分离通道;惰轮轴同时起到机构固定、驱动齿轮安装、气体通道和润滑油道的作用,惰轮轴的多功能使用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整个系统免维护,可长期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分解示意图。图3是曲轴正时齿轮与本专利技术啮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惰轮轴1,润滑通道11,通风管路12,驱动齿轮2,压板3,甩油涡轮4,发动机齿轮室5,发动机前端板51,齿轮室盖52,铜套6,储油凹槽61,曲轴正时齿轮7。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描述。參见图I-图3,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动机前端板51上安装有惰轮轴1,所述的惰轮轴I 一端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一端位于发动机前端板51外。发动机齿轮室5由发动机前端板51和齿轮室盖52组成。惰轮轴I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的一端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所述的驱动齿轮2与惰齿轮或曲轴正时齿轮7相啮合,驱动齿轮2朝向齿轮室盖52的侧壁上固定有甩油涡轮4,所述的甩油涡轮4的涡轮面朝向齿轮室盖52,惰轮轴I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风管路12 ;所述的通风管路12设置在惰轮轴I的中心轴线上。惰轮轴I上设计有润滑通道11,发动机前端板51上设计有油道为润滑通道11供油;惰轮轴I同时起到机构固定、驱动齿轮2安装、气体通道和润滑油通道的作用。所述的惰轮轴I上驱动齿轮2与甩油涡轮4之间固定有压板3防止驱动齿轮2轴向上窜动,压板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惰轮轴I上。所述的驱动齿轮2中心孔上固定有铜套6,所述的铜套6与惰轮轴I滑动配合,铜套6内孔径向上设置有储油凹槽61,储油凹槽61与惰轮轴I的润滑通道11相连通,铜套6及储油凹槽61的设计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耐磨性。所述的甩油涡轮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驱动齿轮2上。參见图I-图3,本专利技术以曲轴正时齿轮7为驱动源,发动机齿轮室5与曲轴箱相连通,发动机齿轮室5底部设置有回油孔与油底壳相连通。工作吋,曲轴正时齿轮7直接带动驱动齿轮2旋转或者曲轴正时齿轮7带动惰轮轴旋转从而带动驱动齿轮2旋转,进而带动甩油涡轮4旋转;通过甩油涡轮4的高速旋转将附近的油(滴)甩回到发动机齿轮室5,对混合气体进行了油气分离,从而防止油(滴)进入到通风管路12内,达到净化目的;分离后的气体由惰轮轴I的通风管路12排出,既保证了曲轴箱内的压カ不至于过大,同时也实现了曲轴箱中混合气体的油气分离净化。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ー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上述结构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前端板(51)上安装有惰轮轴(1),所述的惰轮轴(1)一端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一端位于发动机前端板(51)外,惰轮轴(1)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的一端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所述的驱动齿轮(2)与惰齿轮或曲轴正时齿轮(7)相啮合,驱动齿轮(2)朝向齿轮室盖(52)的侧壁上固定有甩油涡轮(4),所述的甩油涡轮(4)的涡轮面朝向齿轮室盖(52),惰轮轴(1)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风管路(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干在发动机前端板(51)上安装有惰轮轴(1),所述的惰轮轴(I) 一端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一端位于发动机前端板(51)タト,惰轮轴(I)位于发动机齿轮室(5)内的一端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所述的驱动齿轮(2)与惰齿轮或曲轴正时齿轮(7)相啮合,驱动齿轮(2)朝向齿轮室盖(52)的侧壁上固定有甩油涡轮(4),所述的甩油涡轮(4)的涡轮面朝向齿轮室盖(52),惰轮轴(I)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通风管路(1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轮轴(I)上驱动齿轮(2)与甩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涛,骆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