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宝玲专利>正文

避震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754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和中间的滑动板构成,所述套板远离滑动板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通过该滑动槽与套板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缸筒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顶杆以及弹簧构成,所述活塞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行驶速度较慢车辆通过时的震动与颠簸,而只对行驶速度较快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可有效促使驾驶员减速缓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设施
,具体涉及ー种避震減速帯。
技术介绍
在公路上、小区门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通常都会在路中央设置身上凸起的減速帯,控制车辆行驶的速度,以此来保证交通安全,減少事故发生。目前常用的减速带,是在路中央设置ー固定的减速带,该种减速带在车辆经过时都会被颠簸ー下,无论车辆是以较慢的速度行驶还是以较快的速度行驶,都会对车子产生颠簸,其不单会对乘座的乘客造成不适,同时对车辆本身也会有负面影响。为此,有人设计了气囊式的减速带,但其也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避震减速带,它能够使行驶速度较慢的车辆避免震动、颠簸。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和中间的滑动板构成,所述套板远离滑动板ー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ー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通过该滑动槽与套板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缸筒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顶杆以及弹簧构成,所述活塞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枢接,所述弹簧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槽内和滑动板上设有避免滑动板脱出的止挡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止挡结构由分别设置在滑动板和滑动槽上、且相互卡止定位的卡沿和挡沿构成。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内均设有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油孔的孔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有效避免行驶速度较慢车辆通过时的震动与颠簸,而只对行驶速度较快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可有效促使驾驶员减速缓行。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板与滑动板连接示意图。图中1、套板;2、滑动板;3、滑动槽;4、缸筒;5、活塞;6、顶杆;7、弹黃;8、进油孔;9、出油孔;10、卡沿;11、挡沿。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不,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I和中间的滑动板2构成,所述套板I远离滑动板2 —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2 —侧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板2通过该滑动槽3与套板I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槽3内和滑动板2上设有避免滑动板2脱出的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由分别设置在滑动板2和滑动槽3上、且相互卡止定位的卡沿10和挡沿11构成,所述滑动板2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4、缸筒4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顶杆6以及弹簧7构成,所述活塞5上设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9,进油孔8和出油孔9内均设有单向阀,使得缸筒4内的油只可以通过所述进油孔8流进而不能流出,同样只可以通过所述出油孔9流出而不能流进,所述进油孔8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油孔9的孔径,以保证在顶杆6被压下去时可以快速的回复到顶起状态,起到限速的作用,所述顶杆6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枢接,所述弹簧7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 5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本技术是利用活塞5的出油孔9大小不变,从而流出缸筒4的油量速度不变的原理,在常态时,顶杆6处于顶起状态,在有车驶过吋,在车的压力下,顶杆6随着活塞5下降,顶杆6下降速度与出油孔9的孔径大小有夫,如果行驶车辆速度较慢,车辆可以缓慢的驶过该減速帯,而不会对车辆造成颠簸,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较快,顶杆6来不及下降,车辆已经驶过减速带,这便会对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为了平稳驶过减速带,司机必须降低车速。由滑动板2及其两端的套板I滑动套接组成的限速板,其可对车辆双向限速。权利要求1.一种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I)和中间的滑动板(2)构成,所述套板(I)远离滑动板(2) —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2)—侧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板(2)通过该滑动槽(3)与套板(I)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2)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4)、缸筒(4)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顶杆(6)以及弹簧(7)构成,所述活塞(5)上设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9),所述顶杆(6)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枢接,所述弹簧(7)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5)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3)内和滑动板(2)上设有避免滑动板(2)脱出的止挡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由分别设置在滑动板(2)和滑动槽(3)上、且相互卡止定位的卡沿(10)和挡沿(11)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8)和出油孔(9)内均设有单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8)的孔径大于所述出油孔(9)的孔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避震减速带,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和中间的滑动板构成,所述套板远离滑动板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通过该滑动槽与套板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缸筒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顶杆以及弹簧构成,所述活塞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顶杆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枢接。本技术可有效避免行驶速度较慢车辆通过时的震动与颠簸,而只对行驶速度较快车辆造成颠簸感,因此可有效促使驾驶员减速缓行。文档编号E01F9/047GK202610732SQ201220308020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宝玲 申请人:陈宝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限速板和一油压缸,所述限速板由两端的套板(1)和中间的滑动板(2)构成,所述套板(1)远离滑动板(2)一侧与路面铰接,其靠近滑动板(2)一侧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板(2)通过该滑动槽(3)与套板(1)滑动套接,所述滑动板(2)是由左滑板与右滑板铰接在一起的,所述油压缸由缸筒(4)、缸筒(4)内可沿缸壁上下滑动的活塞(5)、顶杆(6)以及弹簧(7)构成,所述活塞(5)上设有进油孔(8)和出油孔(9),所述顶杆(6)设于所述油压缸内,其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枢接,所述弹簧(7)设于油压缸内,其两端分别推顶在活塞(5)底面与油压缸底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玲
申请(专利权)人:陈宝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