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375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包括进口集箱、出口集箱、盘管组件和固定支撑件,盘管组件通过固定支撑件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同轴心设置,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之间通过定位隔板来保持定位;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的进口与进口集箱相连通,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的出口与出口集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合理,低压高温,闭路循环,热损失小,系统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更加环保且利于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油炉,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热载体(导热油)进行加热的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燃油热油炉是一种利用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热载体(导热油)进行加热的设备。通过燃烧器燃烧柴油或重油,产生热量,与燃油热油炉供热管路结构内的导热油进行热交换,放出热量,来加热热油炉内的导热油,导热油通过热油循环泵提供动力来进行强制液相循环,将导热油的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放热,然后回油再流经油气分离器,油过滤器等部件除气、除杂质后,热油循环泵将导热油回油泵入热油炉,通过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再次加热,构成燃油热油炉的供热循环系统。现有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通常采用的是单盘管、异形管或湿背等结构,热 油效率低,管中阻力较大,容易产生结焦碳化现象,影响热油热油炉的安全运行,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其结构新颖合理,低压高温,闭路循环,热损失小,系统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更加环保且利于节约能源。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包括进口集箱、出口集箱、盘管组件和固定支撑件,盘管组件通过固定支撑件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同轴心设置,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之间通过定位隔板来保持定位;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的进口与进口集箱相连通,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的出口与出口集箱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管组件还包括有香盘管,所述盘香管的外圈与内盘管或中盘管的出口对接连通,香盘管的内圈出去与出口集箱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盘管是由三根或双根大口径无缝钢管盘成,内盘管设置在高温炉膛区域(火焰平均温度1500°C左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盘管是由双根或单根大口径无缝钢管盘成,中盘管设置在高温烟气的第一回程区域(烟气平均温度60(T80(TC)。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I)、本技术结构新颖合理,低压高温,闭路循环,热损失小,系统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与蒸汽热油炉相比可节能2(Γ30%左右。(2)、本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供热管路内结焦物质的产生,减少事故的发生,延长热油炉的使用周期,提高了热量使用效率,降低燃料油的消耗,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也为节约能源作出了贡献。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f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主要由进口集箱I、出口集箱2、盘管组件和固定支撑件8组成,所述盘管组件通过固定支撑件8支撑固定,盘管组件主要包括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同轴心设置,由 中心向外依次为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之间通过定位隔板7来保持定位,在实际制造中,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之间的径向间距根据烟气阻力情况进行设计;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的进口与进口集箱I相连通,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的出口与出口集箱2相连通。如图广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换热效果,本技术的盘管组件中还可以设置香盘管6来实现烟气密封。所述盘香管的外圈与内盘管3或中盘管4的出口对接连通,香盘管6的内圈出去与出口集箱2连通。本技术中,所述内盘管3是由三根或双根大口径无缝钢管盘成,内盘管3设置在高温炉膛区域(火焰平均温度1500°C左右)。这样可以使单根钢管长度减小,从而缩短热油从进炉至出炉行程,大大减少热载体(导热油)结焦碳化现象,多盘管的设计同时也能显著地提高热油炉的效率。所述中盘管4是由双根或单根大口径无缝钢管盘成,中盘管4设置在高温烟气的第一回程区域(烟气平均温度60(T800°C),从而进一步使结焦碳化的危险降到最低。具体应用时,本技术设置在热油炉炉体内,热油循环泵将导热油从进口集箱I泵入热油炉,导热油在进口集箱I处分经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进入热油炉,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由中心向外依次对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同时也对香盘管6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和香盘管6内的导热油吸收热量后在出口集箱2内汇合并由管路输送至各用热设备,放热后,流经油气分离器、热油过滤器等部件除气、除杂质后,由热油循环泵再次泵入热油炉内进行加热。本技术中,由于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内的导热油的行程逐渐增大,但是它们的进出口油压相等,在此情况下,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内的导热油流速也是逐渐降低的,从而可以使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被更好地吸收利用,另外,香盘管6可以阻止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流失,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显著地提高热油炉的效率。权利要求1.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包括进口集箱(I)、出口集箱(2)、盘管组件和固定支撑件(8),盘管组件通过固定支撑件(8)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同轴心设置,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之间通过定位隔板(7)来保持定位;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的进口与进口集箱(I)相连通,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的出口与出口集箱(2)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还包括有香盘管(6),所述盘香管的外圈与内盘管(3)或中盘管(4)的出口对接连通,香盘管(6)的内圈出去与出口集箱(2)连通。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管(3)是由三根或双根大口径无缝钢管盘成,内盘管(3)设置在高温炉膛区域。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盘管(4)是由双根或单根大口径无缝钢管盘成,中盘管(4)设置在高温烟气的第一回程区域。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包括进口集箱、出口集箱、盘管组件和固定支撑件,盘管组件通过固定支撑件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同轴心设置,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和外盘管之间通过定位隔板来保持定位;所述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的进口与进口集箱相连通,内盘管、中盘管、外盘管的出口与出口集箱相连通。本技术结构新颖合理,低压高温,闭路循环,热损失小,系统换热效率高,安全可靠,更加环保且利于节约能源。文档编号F24H9/00GK202598855SQ20122020423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丁建峰, 沈明, 朱海锋 申请人:无锡威力特船用锅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燃油热油炉的供热管路结构,包括进口集箱(1)、出口集箱(2)、盘管组件和固定支撑件(8),盘管组件通过固定支撑件(8)支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包括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同轴心设置,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和外盘管(5)之间通过定位隔板(7)来保持定位;所述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的进口与进口集箱(1)相连通,内盘管(3)、中盘管(4)、外盘管(5)的出口与出口集箱(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峰沈明朱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力特船用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