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19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4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包括布设于油箱本体上且用于与碳罐相连通的蒸发管,所述蒸发管通过安全阀与所述油箱本体相连接,该安全阀定位于所述油箱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油箱本体上具有水平位置高于该上表面的油箱高位面,所述蒸发管由所述上表面布设至所述油箱高位面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于上表面与油箱高位面之间形成一上升段。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安全便利,通过将布设在油箱本体表面上的蒸发管设置一上升段,使得急刹车时液态燃油无法通过上升段进而无法进入碳罐中而直接流回油箱本体中,可有效地规避了液态燃油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情形,同时相比油气分离器更加经济实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属于液态燃油油箱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在管路上加油气分离器、在碳罐上设置积液腔或者将碳罐布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上。由于整车布置原因如某些车型底盘空间较小无法将碳罐布置在高于油箱的位置,后期用户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急刹车时液态燃油通过安全阀直接进入碳罐,导致碳罐失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管路上加装油气分离器会导致成本增加,基于这些考虑同时结合油箱的实际情况,需重新对油箱及其附属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结构简单,有效地规避了液态燃油进入碳罐造成失效的情形,同时相比油气分离器更加经济实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包括布设于油箱本体上且用于与碳罐相连通的蒸发管,所述蒸发管通过安全阀与所述油箱本体相连接,该安全阀定位于所述油箱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油箱本体上具有水平位置高于该上表面的油箱高位面,所述蒸发管由所述上表面布设至所述油箱高位面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于上表面与油箱高位面之间形成一上升段。进一步的,所述油箱本体上具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上表面的油箱低位面,所述蒸发管由所述油箱高位面布设至该油箱低位面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于油箱高位面与油箱低位面之间形成一下降段。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管贴设于所述油箱本体表面布设。进一步的,在所述油箱本体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沟槽线,所述蒸发管定位于该沟槽线内。进一步的,在所述沟槽线两侧的油箱本体上具有若干对所述蒸发管进行限位的限位耳。进一步的,所述油箱高位面、油箱低位面、沟槽线及限位耳均随所述油箱本体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安全便利,通过将布设在油箱本体表面上的蒸发管设置一上升段,使得急刹车时液态燃油无法通过上升段进而无法进入碳罐中而直接流回油箱本体中,可有效地规避了液态燃油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情形,同时相比油气分离器更加经济实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种如图1-图3所述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包括布设于油箱本体1上且用于与碳罐相连通的蒸发管3,蒸发管3通过安全阀2与油箱本体1相连接,该安全阀2定位于油箱本体1的上表面10上,油箱本体1上具有水平位置高于该上表面10的油箱高位面11,蒸发管3由上表面10布设至油箱高位面11后直接与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3于上表面10与油箱高位面11之间形成一上升段31。本技术通过将布设在油箱本体1表面上的蒸发管3设置一上升段31,使得急刹车时液态燃油无法通过上升段31进而无法进入碳罐中而直接流回油箱本体1中,可有效地规避了液态燃油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情形,因取消了油气分离阀,相比情况下更加经济实惠。优选的,上升段31处于安全阀2出口连接处。另外还可以在油箱本体1上具有水平位置低于上表面10的油箱低位面12,蒸发管3由油箱高位面11布设至该油箱低位面12后与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3于油箱高位面11与油箱低位面12之间形成一下降段32。本例中蒸发管3均贴设于油箱本体1表面布设。安全阀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使用条件而定,如使用多个安全阀2则针对连接该多个安全阀2的蒸发管3均配置上升段31,然后将所有蒸发管3在油箱高位面11进行汇合于一整的蒸发管3后与碳罐相连通即可。在油箱本体1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沟槽线13,蒸发管3定位于该沟槽线13内,并在沟槽线13两侧的油箱本体1上具有若干对蒸发管3进行限位的限位耳14,一方面保证整个油箱本体1的表面整洁度,另一方面,方便对蒸发管3的布局管理,同时还节省了油箱本体1的装配空间,非常实用。最后,油箱高位面11、油箱低位面12、沟槽线13及限位耳14均随油箱本体1 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简单。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布设于油箱本体(1)上且用于与碳罐相连通的蒸发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3)通过安全阀(2)与所述油箱本体⑴相连接,该安全阀⑵定位于所述油箱本体⑴的上表面(10)上,所述油箱本体(1)上具有水平位置高于该上表面(10)的油箱高位面(11),所述蒸发管(3)由所述上表面(10)布设至所述油箱高位面(11)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3)于上表面(10)与油箱高位面(11)之间形成一上升段(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本体(1)上具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上表面(10)的油箱低位面(12),所述蒸发管(3)由所述油箱高位面(11)布设至该油箱低位面(12)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3)于油箱高位面(11)与油箱低位面(12)之间形成一下降段(3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3)贴设于所述油箱本体(1)表面布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箱本体(1)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沟槽线(13),所述蒸发管(3)定位于该沟槽线(1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线(13)两侧的油箱本体(1)上具有若干对所述蒸发管(3)进行限位的限位耳(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高位面(11)、油箱低位面(12)、沟槽线(13)及限位耳(14)均随所述油箱本体(1)一体成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其包括布设于油箱本体上且用于与碳罐相连通的蒸发管,所述蒸发管通过安全阀与所述油箱本体相连接,该安全阀定位于所述油箱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油箱本体上具有水平位置高于该上表面的油箱高位面,所述蒸发管由所述上表面布设至所述油箱高位面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于上表面与油箱高位面之间形成一上升段。该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使用安全便利,通过将布设在油箱本体表面上的蒸发管设置一上升段,使得急刹车时液态燃油无法通过上升段进而无法进入碳罐中而直接流回油箱本体中,可有效地规避了液态燃油进入碳罐造成碳罐失效的情形,同时相比油气分离器更加经济实惠。【IPC分类】B60K15/035【公开号】CN205097933【申请号】CN201520868369【专利技术人】李熠 【申请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申请日】2015年11月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液态燃油进入碳罐的油箱管路布置结构,包括布设于油箱本体(1)上且用于与碳罐相连通的蒸发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3)通过安全阀(2)与所述油箱本体(1)相连接,该安全阀(2)定位于所述油箱本体(1)的上表面(10)上,所述油箱本体(1)上具有水平位置高于该上表面(10)的油箱高位面(11),所述蒸发管(3)由所述上表面(10)布设至所述油箱高位面(11)后与所述碳罐相连通,该蒸发管(3)于上表面(10)与油箱高位面(11)之间形成一上升段(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熠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