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1671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其中一个安装平台的外侧设置扶梯,所述扶梯的底部悬空;在两个安装平台之间设置过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由移动,可直接将其推入到轨道车辆的两侧,因此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可以直接通过侧面的扶梯进入平台,不存在安全隐患;在平台内侧设置伸缩台,适用不同宽度的车型,通用性强,无需重复制作工装,节约成本;两个平台间设置过桥,方便操作人员两边平台走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顶部件装配工装,具体说是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车顶一般都含有空调、废排、受电弓、高压电缆等部件需要进行装配,而且在进行一些轨道车辆试验时,必要需到车顶进行观察。目前解决部件装配主要依靠建立三层高站平台或者吊装式操作平台进行装配,三层高站平台一般固定不动,如果临时需要进入车辆车顶进行操作,则需要专门将车辆导入三层高站平台,如果在没有设有三层高站的车间,则还需专门将车辆导入含有三层高站的车间,而这就浪费大量时间在不停的倒车的过程中,操作很不方便;而使用吊装式操作平台进行装配,操作人员只能从端面进入平 台,且需要使用梯子首先爬到车顶,再进入平台,而这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每种吊装式平台只能适用一种车型,因此每种车型都需制作吊装式平台,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节省时间,使用方便,不存在安全隐患,且可以节省成本的轨道车辆车顶部件装配工装是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的技术难点,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节省时间,使用方便,不存在安全隐患,且可以节省成本的轨道车辆车顶部件装配工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其中一个安装平台的外侧设置扶梯,所述扶梯的底部悬空;在两个安装平台之间设置过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平台包括支撑骨架和平台面,所述平台面设置在支撑骨架的顶部,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支撑骨架的底部;在支撑骨架的底部和扶梯的底部之间设置水平支撑杆。进一步的,所述平台面上除内侧外,其他三侧设有环形护栏。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台面的内侧设有伸缩台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套管、滚动轴承、推杆和折弯波纹板,所述套管固定在水平台面的底部,滚动轴承设置在套管上,推杆伸入套管的内孔中,并与滚动轴承配合,在推杆上沿长向均布若干通孔,在套管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销孔,销孔内设置销轴;所述折弯波纹板与水平台面的内侧面相贴合;推杆的一端与折弯波纹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折弯波纹板上设有减震垫。进一步的,所述过桥包括中间行走平台,所述中间行走平台的两端分别连接平台面,在行走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栏杆。进一步的,所述扶梯的底部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脚。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自由移动,可直接将其推入到轨道车辆的两侧,因此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可以直接通过侧面的扶梯进入平台,不存在安全隐患;在平台内侧设置伸缩台,适用不同宽度的车型,通用性强,无需重复制作工装,节约成本;两个平台间设置过桥,方便操作人员两边平台走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有扶梯的安装平台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装有扶梯的安装平台的主视图; 图4为装有扶梯的安装平台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过桥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伸缩台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8为伸缩台机构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平台1,所述安装平台I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2,其中一个安装平台I的外侧设置扶梯3,所述扶梯3的底部悬空;在两个安装平台I之间设置过桥4。操作人员直接推动安装平台就可使装配平台整体自由移动,当需停止时,直接将万向轮刹车打开即可。如图2至4所示,所述安装平台I包括支撑骨架5和平台面6。支撑骨架5由四根主支撑方管和若干加强方管焊接组成;万向轮2设置在支撑骨架5的底部,在支撑骨架5的底部和扶梯3的底部之间设置水平支撑杆7。平台面6是由纵横交错的方管和花纹铝板焊接组成;平台面6设置在支撑骨架5的顶部,在平台面6上除内侧外,其他三侧设有环形护栏19,环形护栏19中部开口,以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扶梯3进入平台面6。为了防止在装配平台使用时,平台面6与车体之间缝隙较大,可能造成人员脚漏空,在水平台面6的内侧设有伸缩台机构20。如图7至8所示,所述伸缩台机构20包括套管11、滚动轴承12、推杆13和折弯波纹板14,所述套管11固定在水平台面6的底部,滚动轴承12设置在套管11上,推杆13伸入套管11的内孔中,并与滚动轴承12配合,在推杆13上沿长向均布若干通孔15,在套管11上设有与通孔15相对应的销孔16,销孔16内设置销轴17 ;所述折弯波纹板14与水平台面6的内侧面相贴合;推杆13的一端与折弯波纹板14连接。为了折弯波纹板14与车顶碰擦,在折弯波纹板14上设有减震垫18。如图6所示,所述过桥4包括拱形的中间行走平台9,所述中间行走平台9的两端分别连接平台面6,在行走平台9的两侧分别设置栏杆10。如图3和5所示,扶梯3的扶梯踏面和平台底面都由花纹铝板和骨架焊接组成,为保证使用时扶梯3具有足够支撑的强度,在扶梯3的底部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脚8,支撑脚8的上端设有螺纹,扶梯3的底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螺孔,支撑脚8的上端旋入扶梯3底部的螺孔内,使支撑脚8的高度上下可调。装配平台闲置不使用时,支撑脚8下端为悬空状态,从而方便装配平台进行推移;而在装配平台使用时,将支撑脚8下调,使支撑脚8得下端与底面接触,从而实现支撑。该装配平台可以适用于两种台位高度如果台位是两层高站,则直接将其吊装放置在二层高站上使用;如果台位未设任何高站,则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将其作为三层高站实用。在使用时,首先根据车型的不同,利用伸缩台机构20调节平台面6的宽度。调节宽度时,将销轴17抽出,推动推杆13,使得折弯波纹板14在车体横向位置变化,宽度调节到位之后,将推杆13的通孔15和套管11的销孔16对齐,重新将销轴17插入。然后确定扶梯3底部的支撑脚8为悬空状态,如果为悬空状态将其推入到或者吊装到轨道车辆两侧。 操作人员将扶梯3底部的支撑脚8往下调节,使得支撑脚8下端贴紧地面之后,操作人员通过扶梯3进入平台。进入平台之后,操作人员需观察橡胶减震垫18是否与车顶之间的缝隙较大,可能造成人员脚漏空,如果是则需重新调节伸缩台机构20,最后工作人员进入车顶进行操作。由于车顶除部分位置已经喷涂防滑涂料供人员行走以外,并不是所有位置人员可行走,因此操作人员需通过过桥4实现两边安装平台的行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平台(I),所述安装平台(I)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2),其中一个安装平台(I)的外侧设置扶梯(3),所述扶梯(3)的底部悬空;在两个安装平台(I)之间设置过桥(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⑴包括支撑骨架(5)和平台面(6),所述平台面(6)设置在支撑骨架(5)的顶部,所述万向轮⑵设置在支撑骨架(5)的底部;在支撑骨架(5)的底部和扶梯(3)的底部之间设置水平支撑杆(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面(6)上除内侧外,其他三侧设有环形护栏(1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可移动车顶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平台(1),所述安装平台(1)的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2),其中一个安装平台(1)的外侧设置扶梯(3),所述扶梯(3)的底部悬空;在两个安装平台(1)之间设置过桥(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平魏瑞霞雷莉薛海峰李春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