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变速器中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689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4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中阀体,包括本体,该本体的厚度为41.5~42.1mm,在本体外板面的下端部横向并排有外阀板侧第一油槽、外阀板侧第二油槽和外阀板侧第三油槽;所述本体内板面的下端部设有内阀板侧第一油槽,该内阀板侧第一油槽位于所述外阀板侧第一油槽和外阀板侧第二油槽之间,所述外阀板侧第一油槽的深度为10~10.6mm,外阀板侧第二油槽的深度为17~17.6mm,外阀板侧第三油槽的深度为17~17.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增加物料(即铝水)的流动性,从而便于物料填充,使中阀体本体内部产生的气孔大幅减少,结构简单、工艺合理,适于大规模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部件,尤其涉及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中阀体。
技术介绍
如图1、2所示,传统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中阀体,包括本体1,该本体的厚度H为 41. 5 42. 1mm,在本体外板面的下端部横向并排有外阀板侧第一油槽2、外阀板侧第二油槽3和外阀板侧第三油槽4。同时,所述外阀板侧第一油槽2、外阀板侧第二油槽3和外阀板侧第三油槽4的深度相同,且均为19. 4mm。另外,所述本体1内板面的下端部设有内阀板侧第一油槽5,该内阀板侧第一油槽5位于所述外阀板侧第一油槽2和外阀板侧第二油槽3 之间,且内阀板侧第一油槽5的深度也为19.4mm。目前,中阀体一般都通过压铸成型,压铸时我们发现第一油槽2、外阀板侧第二油槽3、外阀板侧第三油槽4和内阀板侧第一油槽5 的深度过深,这样就直接导致物料(即铝水)的流动性较差,从而阻碍物料填充,致使中阀体本体的内部产生气孔,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部气孔有效减少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中阀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中阀体,包括本体(1),该本体的厚度为41. 5 42. 1mm,在本体(1)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俊高仲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