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7262 阅读:4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双离合器、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一端的空心输入轴、设在变速箱壳体另一端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在空心输入轴内的实心输入轴,其中,双离合器中的第一离合器与空心输入轴连接,第二离合器与实心输入轴连接,所述空心输入轴和实心输入轴之间设有固定轴承,变速箱壳体内设置有中间支撑结构,所述中间支撑结构撑住空心输入轴,变速箱壳体内设有一个与空心输入轴相平行的中间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换挡过程中动力冲击,缩短了换档时间,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与换档品质;同时增加了中间支撑结构,有效的避免了两输入轴在换挡过程中因扭矩过大产生的摩擦,有利于提高轴的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变速箱,具体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 技术背景目前汽车自动变速箱主要有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无级变速器 (CV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具有起步平稳,加速迅速、均勻、柔和等优点,但是它同时具有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成本高、效率低、油耗高等不足;机械式无级变速器虽实现无级变速,但是它的动力性欠佳,金属传动带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传动带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导致了它的制造成本和维修费用高;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虽具有成本和价格较低、传动效率较高等优点,但在换档过程中存在动力中断以及换档冲击的问题。而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汽车换档过程动力中断的问题, 克服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档冲击的缺点,缩短了换档时间,保证了车辆的动力性与换档品质,同时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中国专利20091030M77. X公布了一种汽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该变速器由变速器壳体、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差速器组成。转矩从发动机由两个离合器选择性的传递给两个输入轴,再分别传给其对应的中间轴,最后传给差速器传出;该装备的结构复杂,双中间轴将增大变速箱的重量,并且空心输入轴和实心输入轴之间悬浮没有支撑,在换挡过程中,两个离合器滑磨时,因扭转变形使两轴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的单中间轴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另外,该结构有效避免了空心输入轴与实心输入轴之间的扭转摩擦, 有利于提高输入轴的寿命。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 双离合器、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一端的空心输入轴、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另一端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在空心输入轴内的实心输入轴,其中,双离合器中的第一离合器与空心输入轴连接,第二离合器与的实心输入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输入轴和实心输入轴之间设有固定轴承,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置有中间支撑结构,所述中间支撑结构撑住空心输入轴,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有一个与空心输入轴相平行的中间轴。所述空心输入轴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二档主动齿轮、二四档同步器和四档主动齿轮;所述实心输入轴上依次固定连接有倒档主动齿轮、一倒档同步器、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和三五档同步器;所述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三五档同步器配合的五档主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二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倒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优选的,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置有与中间轴平行的倒档轴,所述倒档轴固定连接有惰轮,该惰轮与倒档主动齿轮及倒档从动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从动盘总成与空心输入轴连接;第二离合器的从动盘总成与实心输入轴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辆在某一档位行驶时,其与对应的离合器相连接, 当其加速或减速时,控制系统根据车速预先判断即将进入工作的下一档位,此时与此档位相连接的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故此档位仍旧处于空转状态,并未传递动力,所以自动换档机构能够十分方便的预先换入这一档位。当车辆运行到达至换档点时,将正在工作的离合器分离,同时将另一个离合器接合,则使汽车使用下一个档位行驶。在换档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力始终不断的被传递到车轮,所以在换档过程中动力不中断。本技术将二档主动齿轮、二四档同步器和四档主动齿轮安装在述空心输入轴上;将主动齿轮、一倒档同步器、一档主动齿轮、三档主动齿轮和三五档同步器安装在实心输入轴上;将二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倒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三档从动齿轮和五档从动齿轮安装在中间轴上;将五档主动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本技术通过上述四点结构设置,特别是单中间轴的齿轮布置,使得该变速箱相比现有变速箱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另外本技术通过在空心输入轴和实心输入轴之间设置固定轴承,在变速箱壳体内设置用来撑住空心输入轴的中间支撑结构,使得该变速箱能有效避免空心输入轴与实心输入轴之间的扭转摩擦,有利于提高输入轴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档运行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二档运行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1-实心输入轴、2-空心输入轴、3- 二档主动齿轮、4- 二四档同步器、5-四档主动齿轮、6-中间支撑结构、7-倒档主动齿轮、8-—倒档同步器、9-一档主动齿轮、10-三档主动齿轮、11-三五档同步器、12-五档主动齿轮、13-五档从动齿轮、14-三档从动齿轮、 15- 一档从动齿轮、16-倒档从动齿轮、17-惰轮、18-倒档轴、19-四档从动齿轮、20- 二档从动齿轮、21-中间轴、22-第一离合器、23-第二离合器、24-输出轴、25-变速箱壳体、26-固定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25、双离合器、设置在变速箱壳体25 —端的空心输入轴2、设置在变速箱壳体25另一端的输出轴24、同轴设置在空心输入轴2内的实心输入轴1,其中,第一离合器22的从动盘总成与空心输入轴2连接;第二离合器23的从动盘总成与实心输入轴1连接,第一离合器22、第二离合器23的主动摩擦片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空心输入轴2和实心输入轴1之间设有固定轴承沈,变速箱壳体 25内设置有中间支撑结构6,中间支撑结构6撑住空心输入轴2,变速箱壳体25内设有一个与空心输入轴2相平行的中间轴21。上述对空心输入轴2和实心输入轴1的支撑方式,能减少空心输入轴2与实心输入轴1之间在换档过程中因扭矩过大引起的扭转摩擦,有利于提高输入轴的寿命。上述技术方案中,空心输入轴2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二档主动齿轮3、二四档同步器 4和四档主动齿轮5 ;实心输入轴1上依次固定连接有倒档主动齿轮7、一倒档同步器8、一档主动齿轮9、三档主动齿轮10和三五档同步器11 ;输出轴M上固定连接有与三五档同步器11配合的五档主动齿轮12 ;中间轴21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二档从动齿轮20、四档从动齿轮19、倒档从动齿轮16、一档从动齿轮15、三档从动齿轮14和五档从动齿轮13。变速箱壳体25内设置有与中间轴21平行的倒档轴18,倒档轴18固定连接有惰轮17,该惰轮17与倒档主动齿轮7及倒档从动齿轮16相啮合。上述从动齿轮均与其对应的主动齿轮相配合。下面介绍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时,第一离合器22与第二离合器23都是常开式的,因此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不会被传递出去。当车辆以一档起步时,自动换档机构将一倒档同步器8与一档主动齿轮9接合,档位切换为一档。如图2所以,此时第一离合器22保持断开状态,第二离合器23接合,发动机曲轴输出的动力经过第二离合器23传递到实心输入轴1,然后经一倒档同步器8、一档主动齿轮9、一档从动齿轮15传递到中间轴21,再经过五档从动齿轮13到达五档主动齿轮12, 由于五档主动齿轮12固定连接在输出轴M上,故此时动力经过一系列的传递经输出轴M 传递。由于二四档同步器4在空心输入轴2上,空心输入轴2与第一离合器22相连接, 当车辆以一档行使时,第一离合器22处于仍分离状态。当车辆继续行使时,车辆接近二档的换档点时,自动换档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结构,包括变速箱壳体(25)、双离合器、设置在变速箱壳体(25)一端的空心输入轴(2)、设置在变速箱壳体(25)另一端的输出轴(24)、同轴设置在空心输入轴(2)内的实心输入轴(1),其中,双离合器中的第一离合器(22)与空心输入轴(2)连接,第二离合器(23)与实心输入轴(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输入轴(2)和实心输入轴(1)之间设有固定轴承(26),所述变速箱壳体(25)内设置有中间支撑结构(6),所述中间支撑结构(6)撑住空心输入轴(2),所述变速箱壳体(25)内设有一个与空心输入轴(2)相平行的中间轴(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灿周杰敏张昌德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