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春朋专利>正文

运秧机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0061 阅读:6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运秧机变速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运秧机变速箱扭矩小、挡位少,不适应较为复杂工作环境的问题。该运秧机变速箱包括平行布置的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二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三轴上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为双联动齿轮,三轴上还依次固定有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四轴上依次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九齿轮、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为双联动齿轮;四轴上还固定有第十二齿轮;五轴上固定有与第十二齿轮啮合的第十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秧机变速箱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秧机
,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运秧机上的、传递扭矩大、挡位多的运秧机变速箱

技术介绍

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近些年来国家加快合作社的建立,所以现阶段水稻的大面积种植都在于农垦和水稻种植合作社,小户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大面积种植水稻在插秧的时候人工给插秧机运送秧苗费时费力,并且不能满足插秧机的正常工作,耽误农业生产工期,所以运秧机就孕育而生。
最开始的运秧机是水稻种植户自行改装,有的用手扶拖拉机、有的用三轮车、有的用插秧机等等,各式各样的,慢慢开始一些专业的农业机械厂开始深入研究,实验,生产运秧机,市面上的运秧机也是鱼龙混杂。一般的运秧机挡位少,扭矩小,不适应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运秧机变速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秧机变速箱扭矩小、挡位少,不适应较为复杂工作环境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运秧机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有平行布置的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所述一轴为动力输入轴,所述五轴为动力输出轴;
所述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二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用于将动力从一轴输出至二轴;
所述三轴上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为双联动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实现变速箱的高挡位输出,所述第五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实现变速箱的低挡位输出;所述三轴上还依次固定有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
所述四轴上依次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九齿轮、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九齿轮用于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十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一齿轮用于与所述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十齿轮与所述第十一齿轮为双联动齿轮;所述四轴上还固定有第十二齿轮;
所述五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十二齿轮啮合的第十三齿轮,用于输出动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有三个拨叉,其中一个拨叉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另一个拨叉连接所述第九齿轮,第三个拨叉连接所述第十齿轮。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一轴和五轴的两端均位于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外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变速箱通过五根传动轴及十三个传动齿轮的配合,实现动力的输出,其扭矩大,挡位多,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其具体的动力输出如下:
1、一挡时,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八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二轴→第三齿轮→第五齿轮→三轴→第八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2、二挡时,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二轴→第三齿轮→第五齿轮→三轴→第六齿轮→第九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3、三挡时,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八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四齿轮→三轴→第八齿轮→第十一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4、四挡时,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七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二轴→第三齿轮→第五齿轮→三轴→第七齿轮→第十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5、五挡时,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六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四齿轮→三轴→第六齿轮→第九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6、六挡时,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七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四齿轮→三轴→第七齿轮→第十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7、倒挡时,第三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动力输出路线:一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二轴→第三齿轮→第九齿轮→四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五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的动力传输示意图;
图中:1-变速箱壳体;2-皮带轮;3-拨叉;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第五齿轮;16-第六齿轮;17-第七齿轮;18-第八齿轮;19-第九齿轮;110-第十齿轮;111-第十一齿轮;112-第十二齿轮;113-第十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运秧机变速箱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该变速箱包括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变速箱壳体1,在该变速箱壳体1内布置有平行的一轴Ⅰ、二轴Ⅱ、三轴Ⅲ、四轴Ⅳ和五轴Ⅴ,其中,一轴Ⅰ为动力输入轴,其一端连接发动机,五轴Ⅴ为动力输出轴,其一端固定有皮带轮2,可直接驱动运秧机的前后桥,实现运秧机的行走。
另外,该实施例将一轴Ⅰ和五轴Ⅴ的两端均设置于变速箱壳体1的外部,这种结构可以在一轴Ⅰ和五轴Ⅴ的两端均连接机械结构,使得一轴Ⅰ不仅能够作为变速箱的动力输入部分,也可作为其他机械结构的动力输出部分,五轴Ⅴ不仅可以作为变速箱的动力输出部分,也可作为其他机械结构的动力输入部分。
如图2所示,为变速箱内的动力传输示意图,在一轴Ⅰ上固定有第一齿轮11,二轴Ⅱ上固定有第二齿轮12和第三齿轮13,第二齿轮12与第一齿轮11啮合,用于将动力从一轴Ⅰ输出至二轴Ⅱ。
三轴Ⅲ上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四齿轮14和第五齿轮15,第四齿轮14与第五齿轮15为双联动齿轮,第四齿轮14用于与第二齿轮12啮合,实现变速箱的高挡位输出,第五齿轮15用于与第三齿轮13啮合,实现变速箱的低挡位输出;三轴Ⅲ上还依次固定有第六齿轮16、第七齿轮17和第八齿轮18。
四轴Ⅳ上依次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九齿轮19、第十齿轮110和第十一齿轮111,第九齿轮19用于与第六齿轮16啮合,第十齿轮110用于与第七齿轮17啮合,第十一齿轮111用于与第八齿轮18啮合,第十齿轮110与第十一齿轮111为双联动齿轮;四轴Ⅳ上还固定有第十二齿轮112。
五轴Ⅴ上固定有与第十二齿轮112啮合的第十三齿轮113,用于输出动力。
为了便于调节变速箱的挡位,在变速箱壳体1上还设置了三个拨叉3,其中一个拨叉连接第四齿轮14,另一个拨叉连接第九齿轮19,第三个拨叉连接第十齿轮110。
下面就变速箱的挡位及动力输出做详细描述:
1、一挡时,控制其中一个拨叉3移动第四齿轮14和第五齿轮15,控制另外一个拨叉3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运秧机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有平行布置的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所述一轴为动力输入轴,所述五轴为动力输出轴;所述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二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用于将动力从一轴输出至二轴;所述三轴上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为双联动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实现变速箱的高挡位输出,所述第五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实现变速箱的低挡位输出;所述三轴上还依次固定有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所述四轴上依次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九齿轮、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九齿轮用于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十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一齿轮用于与所述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十齿轮与所述第十一齿轮为双联动齿轮;所述四轴上还固定有第十二齿轮;所述五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十二齿轮啮合的第十三齿轮,用于输出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运秧机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体内设有平行布置的一轴、二轴、三轴、四轴和五轴,所述一轴为动力输入轴,所述五轴为动力输出轴;
所述一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二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用于将动力从一轴输出至二轴;
所述三轴上套设有可沿其往复滑动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为双联动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实现变速箱的高挡位输出,所述第五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实现变速箱的低挡位输出;所述三轴上还依次固定有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
所述四轴上依次套设有可沿其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朋
申请(专利权)人:姚春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