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2544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1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量阀本体,所述的流量阀为设有端盖、外壳体和密封部件围成的腔体;所述的腔体内设有活塞和阀芯,活塞连接弹性部件,所述的活塞设有至少两条流量孔。本实新确保了双润滑油路系统在车辆正常行驶中齿轮箱及电机处的齿轮均能得到有效的润滑及冷却,变速箱频繁换挡及极限工况下,确保了齿轮箱中齿轮的润滑及冷却。防止因润滑油不足造成的齿轮损坏等问题,旁通孔的设计确保了在变速箱频繁换挡及极限工况下,电机处齿轮的有效润滑及冷却。该阀体结构紧凑,解决了变速箱处位置及空间狭小不易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变速箱主动润滑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变速箱多采用传统的被动曲轴飞溅润滑方式。现因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大量应用及技术提升,国内主机厂开始使用变速箱主动润滑系统。主动润滑系统具有润滑效率高,受高低温环境影响较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变速箱油底壳内变速箱润滑油经油泵作用,通过输油管到达各润滑点对变速箱内齿轮润滑。如果只有一个润滑点,润滑点处流量取决于油泵的流量。但当多个润滑点时,需要对各润滑的流量进行控制:既要保证各润滑点出齿轮的正常润滑,也要保证极限工况下变速箱内的冷却。双回路润滑系统,油泵出油后一条回路通往电机处,另外一条回路通往齿轮箱。当极限工况油泵输油量最大时,为保证齿轮箱的正常润滑及冷却,需对双离合器电机处齿轮润滑点流量进行限制,在保证该处正常润滑情况下流量尽可能的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量阀本体,所述的流量阀为设有端盖、外壳体和密封部件围成的腔体;所述的腔体内设有活塞和阀芯,活塞连接弹性部件,所述的活塞设有至少两条流量孔。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密封部件为O型圈。皮圈等其他橡胶圈也可以实现密封的功能,但是O型圈是密封效果最好的。所述的弹性部件为设置在腔体内的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端盖内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活塞凸台处。弹簧起到限位和复位功效。所述的活塞包括主流量孔、旁通孔、阀芯腔、弹簧用凸台,所述的阀芯腔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的阀芯设置在阀芯腔内,阀芯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固定于腔体内,阀芯控制主流量孔的打开和闭合。所述的端盖和外壳体通过设置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密封连接端盖和外壳体,内部形成腔体。所述的流量阀设置于电机齿轮润滑回路上,电机齿轮润滑回路一端连接电机,一端连接油泵,齿轮箱润滑回路一端连接齿轮箱,一端连接油泵,油泵连接变速箱油。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油泵后双润滑回路系统。将该阀装配在其中通往电机的润滑回路中。正常情况下,该阀处于开启状态,通往电机处润滑油及通往齿轮箱中轮滑油均能起到良好的润滑及冷却的功能。但是当变速箱工作频繁或处于极限工况下,为保证齿轮箱内齿轮的正常润滑及冷却,必须将通往电机的润滑油流量限定在一定的流量下。1.该阀的应用,确保了双润滑油路系统在车辆正常行驶中齿轮箱及电机处的齿轮均能得到有效的润滑及冷却2.在变速箱频繁换挡及极限工况下,确保了齿轮箱中齿轮的润滑及冷却。防止因润滑油不足造成的齿轮损坏等问题3.旁通孔的设计确保了在变速箱频繁换挡及极限工况下,电机处齿轮的有效润滑及冷却。4.该阀体结构紧凑,解决了变速箱处位置及空间狭小不易装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量阀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塞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结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端盖;2-外壳体;3-活塞;4-阀芯;5-弹簧;6-O型圈;7-弹簧用凸台;8-阀芯腔;9-旁通孔;10-主流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流量阀由端盖1、外壳体2、活塞3、阀芯4、弹簧5、O型圈6组成。阀芯4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固定于端盖1的内腔中,弹簧5的一端与端盖1内腔结合,另一端与活塞3凸台处配合。端盖1与外壳体2通过内、外表面的螺纹配合。O型圈6起密封作用,防止工作过程中润滑油泄露。图2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活塞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由主流量孔10、旁通孔9、阀芯腔8、弹簧用凸台7组成。其中主流量孔10与阀芯4配合,起到主油路通、断的作用。旁通孔9位常开孔。弹簧用凸台7起到装配固定弹簧5的作用。装配情况下弹簧5因活塞3及端盖1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压缩状态,活塞3因弹簧5预紧力处于图示最左端位置。活塞3中主流量孔10及阀芯4处于开启状态,中间形成环形间隙已便于润滑油通过。在变速箱正常工作情况下,润滑油从左端进油口进入,通过主流量孔10及旁通孔9,经右侧出油口流出。当油泵流量增大时,流进该阀体的润滑油流量加大,作用于活塞3断面的压力也增加。油压小于弹簧5预紧力时,活塞3不运动,主流量孔10及阀芯4继续开启,润滑油通过环形间隙及旁通阀流出。当流量继续增大,作用于活塞3断面的油压作用力大于弹簧5的预紧力时,活塞3向右移动,主流量孔10及阀芯4间间隙变小,但仍有润滑油通过环形间隙流出。当流量足够大时或油泵处于极限状态,活塞3继续右行,主流量孔10及阀芯4关闭。主流量通道关闭,仅小流量润滑油通过旁通孔9流出继续润滑冷却作用图3可知,在未加入流量阀的方案原理为润滑油从油底壳经油泵加压后,通过齿轮箱润滑回路、电机润滑回路到达齿轮箱及电机中,润滑相应的齿轮及轴承。油泵的出油量越大,齿轮箱润滑回路及电机润滑回路中的流量也越大。且齿轮箱润滑回路和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比例是恒定的,主要取决于两端回路的长度及回路的内径。例如:原始设计时两段回路的内径及长度设定,当油泵出油量为1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0.2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0.8L/min.当油泵出油量增加到5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1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4L/min.以此类推。齿轮箱润滑回路和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比例是恒定的。这就造成了在
有的情况下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超出了电机内齿轮正常润滑及冷却所需的润滑油量,但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就低于齿轮箱内齿轮正常润滑及冷却所需的润滑油量,造成了齿轮箱内齿轮过早损坏。加入了流量阀的方案原理为流量阀机械式常开流量熔断阀。装在润滑回路中,两端通过螺纹与回路管接头连接。当油泵出油量较小时,流量阀处于开启状态,润滑油从油底壳经油泵加压后,通过齿轮箱润滑回路、电机润滑回路到达齿轮箱及电机中,润滑相应的齿轮及轴承。如当油泵出油量为1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0.2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0.8L/min.当油泵出油量增加,通过电机润滑回路的油量即将达到限值(即作用于活塞3的作用力等于弹簧5的预紧力),流量阀主油路为关闭前的流量为:当油泵出油量为7.5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1.5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6L/min.当油泵出油量继续增加,通过电机润滑回路的油量达到限值(即作用于活塞3的作用力大于弹簧5的预紧力),流量阀的主油路关闭,润滑油仅能通过旁通油路进入到电机中,旁通油路的额定流量为1L/min。此时整个系统流量为:1).油泵出油量为8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1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7L/min.2).油泵出油量为10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1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9L/min.3).油泵出油量为12L/min时,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为1L/min,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为11L/min.这样可保证在油泵额定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齿轮箱润滑回路的流量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流量范围内,同时保证电机润滑回路的流量尽可能的大,确保变速箱极限工况下齿轮箱内齿轮正常润滑及冷却,避免齿轮箱内齿轮过早损坏。由于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量阀本体,所述的流量阀为设有端盖、外壳体和密封部件围成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内设有活塞和阀芯,活塞连接弹性部件,所述的活塞设有至少两条流量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量阀本体,所述的流量阀为设有端盖、外壳体和密封部件围成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内设有活塞和阀芯,活塞连接弹性部件,所述的活塞设有至少两条流量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部件为O型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部件为设置在腔体内的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端盖内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活塞凸台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润滑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包括主流量孔、旁通孔、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凯胡海珍周晓军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