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4222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可匹配内燃牵引车前轮,且使前、后轮制动器安全制动的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后轮制动器和制动器控制系统,内燃牵引车前轮上设置有自增力制动器,制动器控制系统包括制动总泵和比例阀,制动总泵通过比例阀与自增力控制器、后轮制动器上的制动分泵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燃牵引车前轮设置自增力制动器,并安装控制总泵对其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比例阀分配后轮制动器和自增力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从而有效得实现安全制动,消除了只靠后轮制动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燃牵引车的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牵引车在使用过程的特殊性要求,其制动系统对整车的安全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些我国使用的内燃牵引车前轮转向,只依靠后轮制动,使得运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此类牵引车由于受作业空间影响,前轮直径小,所需的制动力距要求较大,因此很难有匹配的前轮制动器。中国专利局2010年11月10日公告了名称为一种叉车制动器的技术专利,公告号为201627846U。该叉车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制动器摩擦片、拉绳、制动轮缸、回位弹簧、调整螺钉、弹簧、弹簧支架、自调拔板、拉绳吊环,并在制动器上设置导向块和销轴,导向块通过销轴与制动蹄片连接,拉绳钩挂在导向块上。该叉车制动器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导向块和销轴,无疑增加了叉车制动器的整个体积,无法匹配内燃牵引车前轮直径小、所需制动力矩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内燃牵引车只依靠后轮制动,存在安全隐患,且由于前轮直径小,所需的制动力矩要求较大,无匹配制动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匹配内燃牵引车前轮,且使前、后轮制动器安全制动的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包括后轮制动器和制动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燃牵引车前轮上设置有自增力制动器,所述的制动器控制系统包括制动总泵和比例阀,所述的制动总泵通过比例阀与自增力控制器、后轮制动器上的制动分泵相连。本技术在前轮上增加自增力制动器,通过内部増力提供较大的力矩,同时能够保证制动器的整个体积较小,匹配内燃机牵引车的前轮。自增力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通过控制总泵进行控制,并通过比例阀实现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从而达到安全有效得制动。作为优选,所述的自增力制动器包括制动器底板、制动鼓、制动分泵、制动蹄、支承销、回位弹簧、拉簧和调整器,所述的支承销固定在制动器底板上,所述的制动蹄包括左摩擦片和右摩擦片,所述的制动分泵的顶杆两端分别与左摩擦片和右摩擦片相连,左摩擦片和右摩擦片的上端设置有回位弹簧,下端连接有调整器和拉簧,所述的回位弹簧挂在支承销上。在制动时,左、右摩擦片受制动分泵推力作用,左、右摩擦片贴合制动器底板上平面向两端张开,左摩擦片张开方向与制动鼓旋转方向相同,产生增势作用,通过调整器给右摩擦片比原推力大的多的支点反力,同时左、右摩擦片还承受制动鼓作用于其上的正压力与摩擦力,达到制动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摩擦片和右摩擦片上均设置有压簧拉杆,所述的压簧拉杆分别穿过摩擦片和制动器底板,所述的压簧拉杆上端与摩擦片固定,下端设置有压簧座,压簧座内设置有压簧。压簧拉杆连接摩擦片和制动器底板,并通过压簧和压簧座使得左、右摩擦片贴合制动器底板,已达到更佳的制动效果。本技术在内燃牵引车前轮设置自增力制动器,并安装控制总泵对其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比例阀分配后轮制动器和自增力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从而有效得实现安全制动,消除了只靠后轮制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自增力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增力制动器的纵截面示意图。图中1、制动总泵,2、自增力制动器,3、比例阀,4、后轮制动器,5、左摩擦片,6、制动分泵,7、右摩擦片,8、制动器底板,9、回位弹簧,10、拉簧,11、调整器,12、支承销,13、压簧,14、压簧座,15、压簧拉杆,16、制动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一种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后轮制动器4、自增力制动器2、制动总泵1和比例阀3,制动总阀1通过比例阀3与自增力控制器2、后轮制动器4上的制动分泵6相连。自增力制动器2包括制动器底板8、制动鼓16、制动分泵6、制动蹄、支承销12、回位弹簧9、拉簧10和调整器11,支承销12固定在制动器底板8上,制动蹄包括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制动分泵6的顶杆两端分别与左、右摩擦片相连,左、右摩擦片的上端设置有回位弹簧9,下端连接有调整器11和拉簧10,回位弹簧9挂在支承销12上。左、 右摩擦片上均设置有压簧拉杆15,压簧拉杆15分别穿过摩擦片和制动器底板8,压簧拉杆 15上端与摩擦片固定,下端设置有压簧座14,压簧座14内设置有压簧13。压簧拉杆14连接摩擦片和制动器底板8,并通过压簧13和压簧座14使得左、右摩擦片贴合底板8,已达到更佳的制动效果。自增力制动器的直径为200mm,制动蹄宽40mm,制动中心30mm,分泵直径为22. 22_,额定制动力矩为2100N · m。对自增力制动器的直径及相应零件的尺寸进行设计,使其匹配前轮的空间大小,并最终达到制动力矩的要求。在制动时,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受制动分泵6推力和压簧13压力的作用,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贴合制动器底板8上表面向两端张开,左摩擦片5张开方向与制动鼓16旋转方向相同,产生增势作用,通过调整器11给右摩擦片7比原推力大的多的支点反力,右摩擦片7受制动6分泵推力及支点反力,同时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还承受制动鼓 16作用于其上的正压力与摩擦力,达到制动效果。当松开制动时,上端两只回位弹簧9分别拉住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贴合支承销12,制动器恢复初始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包括后轮制动器(4)和制动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燃牵引车前轮上设置有自增力制动器(2),所述的制动器控制系统包括制动总泵(1)和比例阀(3),所述的制动总泵(1)通过比例阀(3)与自增力控制器(2)、后轮制动器(4)上的制动分泵(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增力制动器(2) 包括制动器底板(8)、制动鼓(16)、制动分泵(6)、制动蹄、支承销(13)、回位弹簧(9)、拉簧 (10)和调整器(11),所述的支承销(12)固定在制动器底板(8)上,所述的制动蹄包括左摩擦片(5 )和右摩擦片(7 ),所述的制动分泵(6 )的顶杆两端分别与左摩擦片(5 )和右摩擦片(7)相连,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的上端设置有回位弹簧(9),下端连接有调整器(11) 和拉簧(10),所述的回位弹簧(9)挂在支承销(1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摩擦片(5)和右摩擦片(7)上均设置有压簧拉杆(15),所述的压簧拉杆(15)分别穿过摩擦片和制动器底板(8),所述的压簧拉杆(15)上端与摩擦片固定,下端设置有压簧座(14),压簧座(14)内设置有压簧(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可匹配内燃牵引车前轮,且使前、后轮制动器安全制动的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后轮制动器和制动器控制系统,内燃牵引车前轮上设置有自增力制动器,制动器控制系统包括制动总泵和比例阀,制动总泵通过比例阀与自增力控制器、后轮制动器上的制动分泵相连。本技术在内燃牵引车前轮设置自增力制动器,并安装控制总泵对其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比例阀分配后轮制动器和自增力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从而有效得实现安全制动,消除了只靠后轮制动的安全隐患。文档编号B60T1/06GK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内燃牵引车制动系统,包括后轮制动器(4)和制动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内燃牵引车前轮上设置有自增力制动器(2),所述的制动器控制系统包括制动总泵(1)和比例阀(3),所述的制动总泵(1)通过比例阀(3)与自增力控制器(2)、后轮制动器(4)上的制动分泵(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宏叉车制动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