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5467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通过铰链(6)与车身连接,包括后背门框(1)、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在所述的后背门框(1)的门侧柱和门槛之间设有两个加强杆(2),所述的加强杆(2)设置在所述的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加强杆端部的销孔和位于门侧柱和门槛的销钉相互配合并铰接在一起,相当于用加强杆连接门侧柱和门槛,加强杆与门侧柱及门槛形成两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后背门框的刚度提高,防止门框发生横摆变形和鼓状变形。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后背门防撞杆,当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减小后侧入侵量,提高后碰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的汽车车身而言,整个后背门框相当于一个面积巨大的开口截面,由于 构成后背门框的门槛、门侧柱、顶梁的刚度比较弱,导致整个后背门框的刚度将无法保证。 如果后背门框的刚度低,那么整个门框的开口变形就比较大,门框极易发生横摆变形和鼓 状变形,同时,还会降低整车的横摆和扭转模态频率值。从汽车的实际使用方面讲,如果后 背门框的刚度较低,后背门会随着门框变形而发生移位,从而导致后背门左右横摆或者上 下抖动,继而引起铰链、锁扣、限位块的疲劳损坏。在严重地情况下,后背门框和后背门局部 将会发生永久性变形或者开裂。除此之外,后背门框的变形会导致整车密封性能下降,降低 整车的防尘防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目的提高后背门 框刚度、防止门框发生横摆和鼓状变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通过铰链与车身连接,包 括后背门框、后背门外板和后背门内板,在所述的后背门框的门侧柱和门槛之间设有两个 加强杆,所述的加强杆设置在所述的后背门外板和后背门内板之间。所述的加强杆的两端与分别与所述的后背门框的门侧柱和门槛铰接。在所述的加强杆与后背门框的门侧柱和门槛铰接处设有销孔。在所述的后背门框上设有与销孔形状相适应的销钉。所述的销孔和销钉是相互配合的喇叭口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加强杆端部的销孔和位于门侧柱 和门槛的销钉相互配合并铰接在一起,相当于用加强杆连接门侧柱和门槛,加强杆与门侧 柱及门槛形成两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后背门框的刚度提高,防止门框发生横摆变形 和鼓状变形,还可以提高整车模态频率值,增加车身的刚性。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后背门防 撞杆,当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有效地减小后侧入侵量,提高后碰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门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门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车身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销钉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销孔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后背门框,2、加强杆,3、后背门外板,4、后背门内板,5、销孔,6、铰链,7、销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 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 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至6所表达的本技术的结构,这是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通 过铰链6与车身连接,包括后背门框1、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 陷,实现提高后背门框刚度、防止门框发生横摆和鼓状变形。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 为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在所述的后背 门框1的门侧柱和门槛之间设有两个加强杆2,所述的加强杆2设置在所述的后背门外板3 和后背门内板4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背门关闭的情况下,相当于用所述的加强杆2封闭了整 个开口截面,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防止后背门框发生发生横摆变形和鼓状变形。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的加强杆2的两端与分别与所述的后背门框1的门侧柱 和门槛铰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2为二力杆,两端分别与门侧柱和门槛铰接,承受拉压 力,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如图1至图6所示,在所述的加强杆与后背门框1的门侧柱和门槛铰接处设有销 孔5。在所述的后背门框上1设有与销孔5形状相适应的销钉7。所述的销孔5和销钉7是相互配合的喇叭口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和后背门框采用销钉、销孔相互配合的喇叭口结构,可 以使加强杆和后背门框铰接,加强杆设置在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之间,不影响车辆外 观和后背门的启闭。另外,当后背门开启时,加强杆和后背门框相互分离,不影响汽车后背 门框开口截面的通过功能。按照后背门实际的样式和尺寸,设计出相应的加强杆2,并且将其焊接在汽车内板 或者外板上,也可以是螺栓或卡扣等连接方式,并预留销孔位置。同时,在后背门框1的门 槛、门侧柱上选取局部刚度较大的位置预埋销钉7。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局部加强板,防 止门侧柱、门槛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最后组装车门时,通过对铰链位置的微调,保证销 钉7和销孔5之间紧密配合。由于汽车结构的灵活多样性,本技术的实际应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加 强杆2的形状不限于圆管,可以是其他任意截面;同时,本技术中,使用了两根加强杆,实际当中可以是一根甚至多根,排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另外,销孔5和销钉7的样式也 无限制,在车身侧布置销钉7、车门侧布置销孔5 ;或者是在车身侧布置销孔5,车门侧布置 销钉7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除此之外,后背门的开启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例 如侧开式,对开式,掀背式等。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备了实质性 的特点,并在技术上取得了进步,值得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所以,本技术具有新颖性、 创造性和实用性。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 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通过铰链(6)与车身连接,包括后背门框(1)、后 背门外板⑶和后背门内板(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背门框⑴的门侧柱和门槛之间 设有两个加强杆(2),所述的加强杆(2)设置在所述的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⑷之 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杆(2)的两 端与分别与所述的后背门框⑴的门侧柱和门槛铰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加强杆与后背 门框(1)的门侧柱和门槛铰接处设有销孔(5)。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背门框上(1) 设有与销孔(5)形状相适应的销钉(7)。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孔(5)和销钉 (7)是相互配合的喇叭口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通过铰链(6)与车身连接,包括后背门框(1)、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在所述的后背门框(1)的门侧柱和门槛之间设有两个加强杆(2),所述的加强杆(2)设置在所述的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加强杆端部的销孔和位于门侧柱和门槛的销钉相互配合并铰接在一起,相当于用加强杆连接门侧柱和门槛,加强杆与门侧柱及门槛形成两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后背门框的刚度提高,防止门框发生横摆变形和鼓状变形。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后背门防撞杆,当车辆发生追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通过铰链(6)与车身连接,包括后背门框(1)、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背门框(1)的门侧柱和门槛之间设有两个加强杆(2),所述的加强杆(2)设置在所述的后背门外板(3)和后背门内板(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挺芮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