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背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977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背门结构中设有:包括内件(3)和外件(2)的背门(1);安装在背门(1)的下边部(3E)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的销扣(16);设于背门(1)的下边部(3E)的销扣安装部上的销扣用开口部(24);加强销扣用开口部(24)的周边的加强件(23);其中,在加强件(23)的车宽方向侧部设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内件(3)和外件(2)予以连接的侧壁部(27、27)。由此,能够确保背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背门结构,具体而言涉及背门包括内件和外件,该内件包括构 成窗用开口部的上边的上边部、从该上边部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以及与该上 部侧边部的下端连接的下边部这样的车辆的背门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箱式汽车等车辆中,在车身的后壁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背门来进行开 闭。上述的背门闭合时,车身侧的撞销与背门侧的销扣相结合,而在车辆行驶时,由于 路面的凹凸通过车轮作为外部振动被输入,因此,为了防止发生由该外部振动造成的来自 背门的噪音,便要求确保背门下部有足够的刚性。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以往已专利技术了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3480号所公 开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即,该车辆的背门结构在车身背面设置有开口部,背门通过设置在该开口部的上 边部上的铰链以上部为中心转动,由此来开闭该开口部,该背门由内件和外件构成,为中空 体,在上述内件的下面部形成有销扣用开口部,该销扣用开口部让收容于背门内部中的销 扣的卡合部面临外部,从而在背门闭合时能够让销扣的卡合部与车身侧的撞销卡合,上述 销扣经由用于加强上述内件中的销扣用开口部周边的加强板,安装在该内件的下面部,上 述加强板上设有从该加强板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并与上述外件接合的上方延长部,并且上述 内件与该上方延长部接合。根据上述专利文献所揭示的以往结构,能够提高内件的下面部的刚性,抑制变形, 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伴随该变形的振动和噪音,但由于上述的上方延伸部的车宽方 向的宽度小,因此不能充分地抑制振动和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背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的车辆的背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背门结构中设有包括内件和外件的背门;安装在所述背门的下 边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的销扣;设于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销扣安装部上的销扣用开口 部;加强所述销扣用开口部的周边的加强件;其中,在所述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侧部设有以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内件和所述外件予以连接的侧壁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所述侧壁部能够确保背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另外,以下叙述的较为理想的结构只不过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 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侧壁部隔着所述销扣用开口部而设于所述加强件 的两侧部。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更高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音。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内件侧接合部向车宽方 向内侧弯折形成,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外件侧接合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折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在车宽方向较窄的范围上牢固地结合于内件,而且能 够将该侧壁部在车宽方向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牢固地结合于外件。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越靠近外件侧相互的距 离越大。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在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结合于外件。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越往上方相互的距离越 大。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在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结合于外件上尽量上方的部 位。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外件侧接合部设 置在与设于所述外件的车外侧的外装件对应的位置上,并通过焊接与所述外件接合。上述 外装件可以是车牌照。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外件侧接合部与外件在由焊接来确保刚性的状态下接合,而 且能够由外装件覆盖焊接痕迹,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恶化。即,能够兼顾确保刚性和防止外 观恶化。本专利技术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内件包括构成窗用开口部的上边的上边部;从所 述上边部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与所述上部侧边部的下端连接的下半部;其 中,所述下半部包括在所述背门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构成所述窗用开口部的下边的中间 边部;构成所述背门的下边的所述下边部;形成在所述中间边部与所述下边部之间的开口 部;设于所述开口部左右的下部侧边部;以向车宽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所述中间边部与所述 下部侧边部的接合部近旁、与所述下边部予以结合的倾斜部。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内件的下半部设置大的开口部,能够实现背门的轻型化,并且 通过上述倾斜部与销扣安装部处的加强件,能够确保刚性,抑制振动以及噪音。亦即,能够兼顾背门的轻型化和基于刚性的确保而实现的振动和噪音的抑制。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中间边部上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外件侧 延伸并与该外件接合的接合部。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接合部将内件的中间边部和外件予以接合,因此,能够确保 中间边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倾斜部上设有向外件侧延伸并与该外件接合的接合部ο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的接合部将内件的倾斜部和外件予以接合,因此,能够确保 倾斜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接合部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根据该结构,通过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的上述的接合部,外件与中间边 部被接合,而且外件与倾斜部被接合,因此,能够有效地确保刚性。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接合部通过焊接与所述外件接合,所述外件的车外侧设有外装件。上述外装件可以是装饰件、车牌照等。根据该结构,由于接合部与外件由焊接来接合,因此,通过该焊接能够确保刚性, 并且通过设置在外件的车外侧的外装件能够覆盖焊接痕迹等,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恶化。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设有将所述倾斜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下部侧边部予 以连接或者将所述倾斜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下边部予以连接的连接部。根据该结构,利用连结部将倾斜部与下部侧边部或与下边部予以连接,能够确保 倾斜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的车辆的背门结构的后视图图2是背门的内件的后视图。图3是背门的内件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图5是加强件的背视图。图6是加强件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左侧视图。图8是图6的右侧视图。图9是加强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由加强件形成的加强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与图2的B-B线相当的部位的扩大剖面图。图12是表示加强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表示车辆的背门结构,在图1至图3中,背门1通过图1所示的外件2与图2、 图3所示的内件3接合而被构成。在说明背门1的详细结构之前,首先就车身侧的结构作叙述。如表示在图4中的 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所示,该结构中设置有形成行李室4的底板的后底板5 (地板),在 该后底板5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置有通过向下方降级而形成的备胎室6。另外,上述的后底板5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向上方立起规定量的后端件7,在该后端 件7的后侧接合固定有后端梁8,在该后端梁8与上述的后端件7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 伸的后端闭合剖面9,以提高下部车身刚性。另外,在图4中,符号10表示树脂制的后保险 杠。另一方面,设置有在上方覆盖车室以及行李室4的作为车顶部的车顶板11,该车 顶板11的后端部行李室侧设置有车顶增强件12,并且在该车顶增强件12的更靠行李室侧 接合有后顶梁13,在车顶板11与后顶梁13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的顶梁闭合剖面14,以提 高上部车身刚性。另外,在车身后壁上设有开口部15,该开口部15被上述背门1可开闭地覆盖。上述背门1通过上部设置在与顶梁闭合剖面14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包括内件和外件的背门;安装在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的销扣;设于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销扣安装部上的销扣用开口部;加强所述销扣用开口部的周边的加强件;其中,在所述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侧部设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内件和所述外件予以连接的侧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浩一藤川孝司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