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踏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49107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卡式踏板结构,包括:一踏板本体,该踏板本体具有一上、一下表面,且该踏板本体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一第二连接端,该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踏组与一第二卡踏组,该第一卡踏组由该第一连接端上的第一前挡件与该第二连接端的一第一后挡件所组成,而该第二卡踏组由该第二连接端上第二前挡件与该第一连接端上的一二后挡件所组成;该第一前挡件与该第二后挡件以一第一枢轴部同轴枢接于该第一连接端,而该第二前挡件与该第一后挡件亦以第二枢轴部同轴枢接于该第二连接端,该第一、第二枢轴部上各轴设有提供扭力的第一弹簧元件与一第二弹簧元件,以使该第一、第二后挡件可分别以该第二、第一枢轴部为轴心进行扭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自行车卡式踏板,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具简化结构及轻量 化,并可提高稳固性的卡式踏板结构
技术介绍
按,自行车的卡式踏板是藉由卡鞋扣片将卡踏与卡鞋相扣合的原理,使自行车骑 士的鞋子不会与踏板分离。相较于传统不具卡扣结构的踏板,卡式踏板会让自行车骑士更 节省踩踏力量,使踩踏的加速力量持续,且可防止足部与踏板分离,因此在登山车、越野车、 竞赛车等车型经常使用卡式踏板。习用的自行车卡式踏板,主要由一踏板本体、一前档件与一后档件,以及供该后档 件转动与弹性回复作用的一扭转弹簧所组成,而该踏板本体上设有一承载板供承载该前挡 件与该后挡件,且该前、后挡件与该承载板间设有多个锁固零件供与该踏板本体相结合;整 体观之,其结构相当复杂,且所使用的锁固与连接的零件亦相当多,因此制造厂商于组装时 需要藉由人工方式逐一进行各部分的组装;另一方面,由于该结构复杂,且因各部元件皆由 金属制成,因此其重量必定相当重,且成本上亦相当高昂。综合上开先前技术的缺点,大致上包括习用自行车卡式踏板结构复杂,且所使用 的锁固与连接的零件亦相当多,因此组装上相当不便且费时,亦导致制造成本高昂;而鉴于 解决上述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卡式踏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卡式踏板结构,其结构简单耐用,组装方便可靠, 且成本较低,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卡式踏板结构,包括一踏板本体,于中 央穿设一使该踏板本体可随之进行旋转的踏板轴,该踏板本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 且该踏板本体于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连接端,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上分别 设有一第一卡踏组与一第二卡踏组,该第一卡踏组由该第一连接端上的一第一前挡件与该 第二连接端上的一第一后挡件组成,而该第二卡踏组由该第二连接端上一第二前挡件与该 第一连接端上的一第二后挡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前挡件与该第二后挡件以一第一枢轴部同轴枢接于该第一连接端,而该第 二前挡件与该第一后挡件亦以一第二枢轴部同轴枢接于该第二连接端,该第一、第二枢轴 部上各套设有提供该第一后挡件及该第二后挡件的弹性扭力从而使该第一、第二后挡件可 分别以该第二、第一枢轴部为轴心进行转动的一第一弹簧元件与一第二弹簧元件。其中,该第一连接端上设有一第一连接槽,该第二连接端上设有一第二连接槽,该 第二后挡件与该第一前挡件分别以该第一枢轴部枢接于该第一连接槽内侧及该第一连接 端外侧,该第一后挡件与该第二前挡件分别以该第二枢轴部枢接于该第二连接槽内侧及该 第二连接端外侧。其中,该第二后挡件两侧相对应该踏板本体处各设有一第二斜楔面,而该第一连 接槽两侧内壁对应该第二斜楔面处各设有一与该第二斜楔面配合以使该第一弹簧元件供 该第二斜楔面常态往该第一挡止部靠合从而供该第二后挡件单向定角度旋转及限位的第 一挡止部。其中,该第一弹簧元件为一扭转弹簧,该第二后挡件于相对应该第一弹簧元件处 向内延伸设有一抵顶该第一弹簧元件从而利用第一弹簧元件提供该第二后挡件弹性回复 力的第二压抵部。其中,该第一后挡件两侧相对应该踏板本体处各设有一第一斜楔面,而该第二连 接槽两侧内壁对应该第一斜楔面处各设有一与该第一斜楔面配合以使该第二弹簧元件供 该第一斜楔面常态往该第二挡止部靠合从而供该第一后挡件单向定角度旋转及限位的第 二挡止部。其中,该第二弹簧元件为一扭转弹簧,该第一后挡件于相对应该第二弹簧元件处 向内延伸设有一抵顶该第二弹簧元件从而利用该第一斜楔面与该第二挡止部的配合以使 该第二弹簧元件提供该第一后挡件弹性回复力的第一压抵部。其中,该第一前挡件两侧相对应该踏板本体处各设有一第一卡抵面,而该第一连 接端两侧上各设有一与该第一卡抵面相对应的一使该第一前挡件卡置固定于该第一连接 端外侧的第一承靠面。其中,该第二前挡件两侧相对应该踏板本体处各设有一第二卡抵面,而该第二连 接端两侧上各设有一与该第二卡抵面相对应的一使该第二前挡件卡置固定于该第二连接 端外侧的第二承靠面。其中,该第一前挡件于一侧向内转折延伸设有一供一第一螺锁元件自该第一前挡 件顶面穿设以使该第一螺锁元件底端可活动顶抵于该第一弹簧元件相对于该第二后挡件 的另一端处从而利用该第一螺锁元件压缩或松放该第一弹簧元件以调整该第一弹簧元件 的弹性预力的第一调整座。其中,该第二前挡件于一侧向内转折延伸设有一供一第二螺锁元件自该第二前挡 件顶面穿设以使该第二螺锁元件底端可活动顶抵于该第二弹簧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后挡件 的另一端处从而利用该第二螺锁元件压缩或松放该第二弹簧元件以调整该第二弹簧元件 的弹性预力的第二调整座。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1)藉由该第一、第二枢轴部即可快速串连多个部件,故结构上相当简易,而无须 使用多个连接及锁固元件,因此于组装上相当便利且快速;另一方面,藉由简化结构的方 式,亦可达到轻量化的目的。(2)该踏板本体具有双面使用的功能,因此可适用于左、右踏板,且因该第一连接 端与该第二连接端上的各组件为对称,因此各组件可相互通用,对于制造厂商而言,可透过 大量制造以节省制造成本。(3)藉由该第一、第二前挡件上的一第一、第二螺锁元件即达到调整该第一、第二 弹簧元件弹性预力,进而调整一鞋体的卡踏结构与该第一后挡件或该第二后挡件间所需的 结合紧固力;其操作方法简单且便利,以供骑乘者依照本身的需求来调整至最适合自己的 使用状态。为便于说明本案于上述创作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 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 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调整第一、第二弹簧元件弹性预力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调整第一、第二弹簧元件弹性预力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卡式踏板结构,包括一踏板本体10、一第一 卡踏组20与一第二卡踏组30。该踏板本体10于中央穿设一踏板轴40,使该踏板本体10可随该踏板轴40进行旋 转,而该踏板本体10具有一上表面11及一下表面12,该第一卡踏组20设于该上表面11, 该第二卡踏组30设于该下表面12,使该踏板本体10具有双面使用的功能;该踏板本体10 于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端13与一第二连接端14,该第一连接端13上设有一第一连接 槽131,该第二连接端14上设有一第二连接槽141。该第一卡踏组20由该第一连接端13上的一第一前挡件21及该第二连接端14上 的一第一后挡件22所组成,该第二卡踏组30则由该第二连接端14上的一第二前挡件31 及该第一连接端13上的一第二后挡件32所组成。该第一连接端13上的结构如下该第一前挡件21与该第二后挡件32以一第一枢轴部50分别枢接于该第一连接 端13外侧及该第一连接槽131内侧,该第一枢轴部50由二第一螺栓元件51所组成,该等 第一螺栓元件51分别由该第一连接槽131两侧穿入,且该等第一螺栓元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式踏板结构,包括:一踏板本体,于中央穿设一使该踏板本体可随之进行旋转的踏板轴,该踏板本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且该踏板本体于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二连接端,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卡踏组与一第二卡踏组,该第一卡踏组由该第一连接端上的一第一前挡件与该第二连接端上的一第一后挡件组成,而该第二卡踏组由该第二连接端上一第二前挡件与该第一连接端上的一第二后挡件组成;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前挡件与该第二后挡件以一第一枢轴部同轴枢接于该第一连接端,而该第二前挡件与该第一后挡件亦以一第二枢轴部同轴枢接于该第二连接端,该第一、第二枢轴部上各套设有提供该第一后挡件及该第二后挡件的弹性扭力从而使该第一、第二后挡件可分别以该第二、第一枢轴部为轴心进行转动的一第一弹簧元件与一第二弹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鋐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