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连杆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265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改良,连杆体大头端与连杆盖可拆卸固连并形成曲柄轴孔,衬套固插于连杆体小头端的活塞销孔内,上、下轴瓦插于曲柄轴孔内,上、下轴瓦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劣弧形内凹第二油槽和半圆形内凹第一油槽,上轴瓦第二油槽处径向设有第一油孔,连杆体曲柄轴孔内壁上有与第一油孔连通的弧形内凹第三油槽,衬套外侧壁上有内凹环状第四油槽,第四油槽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连杆体上设有至少一条油路,油路分别与第三、四油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把曲柄轴内的润滑油引到衬套内,使连杆与活塞销及连杆与曲柄轴的连接处得到充分的润滑,连杆往复运动时对曲轴的冲击力小,上、下轴瓦、连杆和衬套的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很多柴油发动机的连杆机构,在工作时连杆只是起到能量转换的功能, 由于连杆体的大头端与曲柄轴相连接,小头端与活塞相连接,当发动机以1500r/min转动 时,曲柄轴与连杆体大头端和连杆体小头端和活塞销连接的地方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和冲 击力,如果润滑不足,将会大大降低活塞销及上、下轴瓦的使用寿命,由于上述连接的地方 属于间隙配合,目前是发动机在其轴向端面外部喷油对其进行润滑的,这种方式使得润滑 油很难深入到间隙的中间部份进行润滑,使得连接处润滑不充分,连杆往复运动时对曲柄 轴的冲击力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改良,该发动机连杆 结构简单,润滑充分,在往复运动时对曲柄轴的冲击力小。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改 良,连杆包括连杆体、连杆盖、衬套、上轴瓦、下轴瓦,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连杆体大头端远离 小头端一侧与连杆盖可拆卸固连,连杆体小头端设有活塞销孔,大头端与连杆盖共同形成 与活塞销孔同向的曲柄轴孔,衬套固定插置于连杆体小头端的活塞销孔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改良,连杆包括连杆体(1)、连杆盖(2)、衬套(3)、上轴瓦(4)、下轴瓦(5),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连杆体大头端远离小头端一侧与连杆盖(2)可拆卸固连,连杆体(1)小头端设有活塞销孔(11),大头端与连杆盖共同形成与活塞销孔(11)同向的曲柄轴孔(12),衬套(3)固定插置于连杆体小头端的活塞销孔(11)内,上轴瓦(4)和下轴瓦(5)径向组合形成一圆环型并插置于连杆体大头端的曲柄轴孔(12)内,下轴瓦(5)内侧壁上设有半圆形内凹第一油槽(51),上轴瓦(4)内侧壁上靠近下轴瓦(5)一侧设有一段劣弧形内凹的第二油槽(41),该第一、二油槽(51、41)连通,其特征为:上轴瓦(4...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改良,连杆包括连杆体(1)、连杆盖(2)、衬套(3)、上轴瓦(4)、下轴瓦(5),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连杆体大头端远离小头端一侧与连杆盖(2)可拆卸固连,连杆体(1)小头端设有活塞销孔(11),大头端与连杆盖共同形成与活塞销孔(11)同向的曲柄轴孔(12),衬套(3)固定插置于连杆体小头端的活塞销孔(11)内,上轴瓦(4)和下轴瓦(5)径向组合形成一圆环型并插置于连杆体大头端的曲柄轴孔(12)内,下轴瓦(5)内侧壁上设有半圆形内凹第一油槽(51),上轴瓦(4)内侧壁上靠近下轴瓦(5)一侧设有一段劣弧形内凹的第二油槽(41),该第一、二油槽(51、41)连通,其特征为上轴瓦(4)的第二油槽(41)处径向开设有一第一油孔(42),连杆体(1)大头端的曲柄轴孔(12)内壁上设有一段弧形内凹的第三油槽(121),所述第三油槽(121)与上轴瓦(4)的第一油孔(42)连通,衬套(3)外侧壁上设有一圈内凹环状第四油槽(31),衬套(3)的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格特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