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265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滤清器座内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之间通过第一机油通道、冷油器和第三机油通道连通,滤清器座的第一出油口与滤清器连通,滤清器的滤清出油口与滤清器座的第二进油口连通,滤清器座的第二出油口与机体内部连通,滤清器位于滤清器座下方,滤清器与滤清器座通过空心螺套连通,冷油器位于滤清器座和机体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冷油器通过紧固件直接与滤清器座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整个滤清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省去了油管,解决了油管容易老化、占用空间大等缺陷,节省了空间、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柴油发动机散热装置对于发动机机械传动至关重要,柴油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 由于燃油在缸套中燃烧,产生大量热量,热量通过介质向机体的各个方向传播,若采用自然 散热,则必然使自然散热的热平衡温度升高,使机油的温度过高,而油温超过允许温度时, 其润滑系统就会被破坏,从而将导致发动机机件受到热损伤,使得机器使用寿命时间缩短, 这样,整个机器设备的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给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很多柴油发 动机的冷却系统使用的是分离式设计,也就是将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座及“板块式”或 “列管式”冷油器分别安装在机体外,为了能使机油相连通,只有分别使用油管将它们连接 起来,才能达到机油通油效果,这样的会造成使用过多的油管,油管长期暴露在外面,容易 老化,并且冷却效果不理想,占用空间大,安装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该柴油发 动机滤清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润滑充分,冷却效果显著。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 却装置,包括滤清器、滤清器座和冷油器,滤清器、滤清器座和冷油器分别固设于机体外侧, 滤清器座内设有第一、二进油口、第一、二出油口和第一、二、三机油通道,滤清器座内的第 一进油口外侧与供油设备连通,第一进油口内侧通过第一机油通道与冷油器的冷却进口连 通,冷油器的冷却出口与滤清器座的第三机油通道连通,滤清器座的第三机油通道与滤清 器座的第一出油口连通,机油通过冷油器进行充分冷却,滤清器座的第一出油口外侧与滤 清器的滤清进油口连通,滤清器的滤清出油口与滤清器座的第二进油口连通,冷却的机油 进入滤清器滤清后重新回到滤清器座内,滤清器座的第二进油口通过第二机油通道与第二 出油口连通,滤清器座的第二出油口与机体内部连通,经过冷却和滤清的机油排到发动机 内对发动机进行润滑,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滤清器位于滤清器座下方,滤清器的滤清进、出 油口分别与滤清器座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通过空心螺套连通,冷油器位于滤清器座 和机体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冷油器冷却进、出口分别通过紧固件(可为螺纹密封连接 也可为过盈密封卡合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直接与滤清器座的第一、三机油通道连通,这 样使整个滤清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安装也方便,还省去了油管,也就解决了油管 容易老化、占用空间大等缺陷,节省了空间、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滤清器座内还设有进水口、水道和出水口,进水口 通过水道与出水口连通,其中水道环绕位于冷油器和第一、三机油通道的外侧周围处,滤清 器座内的水道可循环让冷水通过,让冷水将冷油器和滤清器座内的热量带走,使机油进一步冷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冷油器为板翅式冷油器,板翅式冷油器的翅片对 流体的扰动使边界层不断破裂,因而具有较大的换热系数;同时由于隔板、翅片很薄,具有 高导热性,所以使得板翅式换热器可以达到很高的传热效率,使高温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 实现热交换,能大幅度的降低油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功率使其达到额定的机械功率,以 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负荷能力,并保护发动机的机件不受热损伤,延长使用受命,其结构紧 凑,具有扩展的二次表面,使得它的比表面积高,适应性强,占用空间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板翅式冷油器材料为不锈钢,这样可增大冷油器 的强度并且防锈,有效增加冷油器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滤清器座位于第一进油口的对立面设有一旁通 阀,当滤清器座第一进油口的压力过高时,旁通阀打开,机油经过旁通阀后压力降低,这样 可对滤清器座的第一、二、三机油通道和其它零部件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滤清器与滤清器座通过空心螺套直 接连通,同时冷油器放置在滤清器座与机体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并通过紧固件直接与滤清器 座连通,这样整个滤清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安装方便,还省去了油管,解决了油管 容易老化、占用空间大等缺陷,节省了空间、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油路走向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5为图1中C-C向剖视图图6为图4中D-D向剖视图图7为水路走向主视图;图8为水路走向右视图;图9为板翅式冷油器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包括滤清器1、滤清器座2和冷油器3,滤 清器1、滤清器座2和冷油器3分别固设于机体外侧,滤清器座2内设有第一、二进油口 21、 22、第一、二出油口 23、24和第一、二、三机油通道25、26、27,滤清器座2内的第一进油口 21 外侧与供油设备连通,第一进油口 21内侧通过第一机油通道25与冷油器3的冷却进口 31 连通,冷油器3的冷却出口 32与滤清器座2的第三机油通道27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三机 油通道27与滤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 23连通,机油通过冷油器3进行充分冷却,滤清器座 2的第一出油口 23外侧与滤清器1的滤清进油口 11连通,滤清器1的滤清出油口 12与滤 清器座2的第二进油口 22连通,冷却的机油进入滤清器1滤清后重新回到滤清器座2内,滤 清器座2的第二进油口 22通过第二机油通道26与第二出油口 24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二 出油口 24与机体内部连通,经过冷却和滤清的机油排到发动机内对发动机进行润滑,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滤清器1位于滤清器座2下方,滤清器1的滤清进、出油口 11、12分别与滤 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 23和第二进油口 22通过空心螺套4连通,冷油器3位于滤清器座 2和机体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冷油器3冷却进、出口 31、32分别通过紧固件(可为螺纹 密封连接也可为过盈密封卡合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直接与滤清器座2的第一、三机油通 道25、27连通,这样使整个滤清冷却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安装也方便,还省去了油管, 也就解决了油管容易老化、占用空间大等缺陷,节省了空间、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所述滤清器座2内还设有进水口 28、水道29和出水口 30,进水口 28通过水道29 与出水口 30连通,其中水道29环绕位于冷油器3和第一、三机油通道25、27的外侧周围 处,滤清器座2内的水道29可循环让冷水通过,让冷水将冷油器3和滤清器座2内的热量 带走,使机油进一步冷却。所述冷油器3为板翅式冷油器,板翅式冷油器的翅片对流体的扰动使边界层不断 破裂,因而具有较大的换热系数;同时由于隔板、翅片很薄,具有高导热性,所以使得板翅式 换热器可以达到很高的传热效率,使高温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实现热交换,能大幅度的降 低油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功率使其达到额定的机械功率,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负荷 能力,并保护发动机的机件不受热损伤,延长使用受命,其结构紧凑,具有扩展的二次表面, 使得它的比表面积高,适应性强,占用空间小。所述板翅式冷油器材料为不锈钢,这样可增大冷油器3的强度并且防锈,有效增 加冷油器3使用寿命。所述滤清器座2位于第一进油口 21的对立面设有一旁通阀5,当滤清器座2第一 进油口 21的压力过高时,旁通阀5打开,机油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包括滤清器(1)、滤清器座(2)和冷油器(3),滤清器(1)、滤清器座(2)和冷油器(3)分别固设于机体外侧,滤清器座(2)内设有第一、二进油口(21、22)、第一、二出油口(23、24)和第一、二、三机油通道(25、26、27),滤清器座(2)内的第一进油口(21)外侧与供油设备连通,第一进油口(21)内侧通过第一机油通道(25)与冷油器(3)的冷却进口(31)连通,冷油器(3)的冷却出口(32)与滤清器座(2)的第三机油通道(27)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三机油通道(27)与滤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23)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23)外侧与滤清器(1)的滤清进油口(11)连通,滤清器(1)的滤清出油口(12)与滤清器座(2)的第二进油口(22)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二进油口(22)通过第二机油通道(26)与第二出油口(24)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二出油口(24)与机体内部连通,其特征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滤清器(1)位于滤清器座(2)下方,滤清器(1)的滤清进、出油口(11、12)分别与滤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23)和第二进油口(22)通过空心螺套(4)连通,冷油器(3)位于滤清器座(2)和机体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冷油器(3)冷却进、出口(31、32)分别通过紧固件直接与滤清器座(2)的第一、三机油通道(25、27)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柴油发动机滤清冷却装置,包括滤清器(1)、滤清器座(2)和冷油器(3),滤清器(1)、滤清器座(2)和冷油器(3)分别固设于机体外侧,滤清器座(2)内设有第一、二进油口(21、22)、第一、二出油口(23、24)和第一、二、三机油通道(25、26、27),滤清器座(2)内的第一进油口(21)外侧与供油设备连通,第一进油口(21)内侧通过第一机油通道(25)与冷油器(3)的冷却进口(31)连通,冷油器(3)的冷却出口(32)与滤清器座(2)的第三机油通道(27)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三机油通道(27)与滤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23)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一出油口(23)外侧与滤清器(1)的滤清进油口(11)连通,滤清器(1)的滤清出油口(12)与滤清器座(2)的第二进油口(22)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二进油口(22)通过第二机油通道(26)与第二出油口(24)连通,滤清器座(2)的第二出油口(24)与机体内部连通,其特征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滤清器(1)位于滤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格特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