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2173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所述缸体采用了平分式结构,平分式缸体包括下机座以及设置在下机座上的上机体,下机座与设置在上机体上的主轴承盖联成整体,构成整个框架结构;上机体通过联接螺栓与下机座相固联,上机体与下机座均设有连通的油道,在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的油道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及起到导向作用的定位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机体下口刚度大大提高,不需要下机体增加钢板等弥补刚度不足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柴油机功率和爆发压力,使其功率可达400~445kW/1500min,爆发压力Pz达到18MPa或更高,机体底部在不加钢板的前提下,其结构合理,变形小,噪声及振动都达到国家标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柴油机上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中等功率柴油 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35柴油机的机体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机体内外安装着发动机所有主要零部件和 附件。在机体设计中,必须对重要表面的尺寸、几何形状、相互位置等提出严格的公差要求。 机体在柴油机运转时承受很多复杂的负荷各缸内气体对气缸盖底面和气缸表面的均布气 压力,经活塞作用于各气缸壁的侧向力,经曲轴加在各主轴承上的力,支架对柴油机的支承 反力和反力矩。此外,各气缸盖螺栓、主轴承螺栓也使被紧固部分受力。以上各种力和力矩 使机体各部分受到交变的拉压弯扭,产生复杂的应力状态。机体的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它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既不能发生裂纹和损坏,也不 能出现过大的变形。尤其是机体与气缸盖的结合处、缸孔或气缸套、主轴承座等处,若刚度 不足就会产生气缸密封失效、摩擦副磨损加剧、机体纵向振动加剧、机件产生附加应力等严重后果。现有柴油机的上机体连接结构具有两种1.龙门式机体有些135柴油机具有较大功率或高强化柴油机,对于机体刚度要 求较高,因此采用龙门式机体。但对高增压中冷柴油机也会发生振动大等缺点,因此有很多 柴油机在机体下端增加钢板或增加球墨铸铁件以弥补柴油机刚度不足;一般采用龙门式机 体的6135柴油机功率通常不超过320kW/1500r/min。2.隧道式机体有些135柴油机采用主轴承孔不分割的机体,一般称为隧道式机 体,其配用球铁组合式曲轴。这种机体像个箱子,看上去具有较好的刚度,但同时也显得笨 重。同时这种机体由于采用大直径滚动主轴承,因而在高速运转时,噪声和振动都很大,现 只用于低速、功率一般的柴油机上,6135柴油机功率一般不超过220kW/1500r/min。早期6135柴油机上机体由高强度铸铁组成,采用隧道式结构,机体侧面有三个检 视窗口和盖板,通过窗口可以检查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也可以拆装连杆螺钉及连杆盖 等,因此装拆维修保养方便,但也正是机体开了窗口对刚度影响很大,同时由于采用组合式 曲轴体积大、转动惯量大,因而在高速时运转时,噪声和振动都很大;隧道式机体由于受结 构限制,所承受的爆发压力Pz = l(TllMPa较小,因而强化柴油机提高功率将受到影响。为了提高功率、降低噪声及振动,6135柴油机改为采用整体式合金球墨铸铁曲轴, 同时机体采用龙门式结构,由于采用滑动轴承,承载能力大大提高,爆发压力可以达到Pz =12MPa,功率有所提高;曲轴强化后,爆发压力可达Pz = 14. 5MPa ;但机体此时已出现刚 度不够的现象,在机体与油底壳之间增加弥补风度的钢板后,振动力度仍属C级下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机体下口刚度,提高柴油机功率和爆发压力的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的连接结构, 其变形小,噪声及振动都能达到国家标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采用 了平分式缸体,所述平分式缸体包括下机座以及设置在下机座上的上机体,所述下机座与 设置在上机体上的主轴承盖联成整体,构成整个框架结构;所述上机体通过联接螺栓与下 机座相固联,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均设有连通的油道,在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的油道连接 位置设有密封圈和起到导向作用的定位圈。上述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中,所述联接螺栓包括主 轴承联接大螺栓、主轴承小螺栓以及起辅助联接作用的小螺栓;在所述的上机体和下体座 上均设有与联接螺栓相适配的大螺栓孔和小螺栓孔,所述小螺栓通过小螺栓孔连接平分式 缸体前后侧面,所述主轴承联接大螺栓、主轴承小螺栓和小螺栓拧紧在与其相适配的螺栓 孔内,从而将上机体与下体座相固联,构成所述的框架结构。上述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中,所述上机体与下体座 相对接的大螺栓孔处还设有定位圈,用以对主轴承上下轴瓦的定位,防止了轴瓦相对转动。上述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的连接结构中,所述主轴承联接大 螺栓至少设置有14个,所述主轴承小螺栓至少设置有14个,小螺栓至少设置有24个;所述上机体和下机座支承着整个所有柴油发动机部件,上机体和下机座上的七个 轴承档有14个M22 X 2大螺栓6、14个M12 X 1. 5小螺栓7,另外前后面两侧有24个M8 X 25 螺栓进行联接。本技术通过下机座把所有主轴承盖联成整体,构成框架结构,与上机体用主 轴承螺栓和其他螺栓固紧后,使机体下口刚度大大提高,不需要下机体增加钢板等弥补刚 度不足,进一步提高了柴油机功率和爆发压力,使其功率可达400 445kW/1500min,爆发 压力达到Pz = 18MPa或更高,机体在不加钢板的前提下,其结构合理,变形小,噪声及振动 都能达到国家标准。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合箱缸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合箱缸体另一实施例。其中1—下机座,2——上机体,3——定位圈,4——密封圈,5——油道,6—— 主轴承连接螺栓,7——主轴承连接小螺栓,8——轴瓦定位圈,9——小螺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柴油发动机平分式缸体上机体与下机座的连接结构,包括下机座1、上 机体2、定位圈3、密封圈4、油道5、主轴承连接大螺栓6、主轴承连接螺栓7、轴瓦定位圈8 和小螺栓9。该平分式缸体包括下机座1以及固定在下机座1上的上机体2,所述下机座1 与设置在上机体2上的主轴承盖联成整体,构成整个机体的框架结构;所述上机体2通过联 接螺栓与下机座1相固联,所述上机体2与下机座1均制有相互连通的油道5,在所述上机体2与下机座1的油道5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4和起到导向作用的定位圈3。本技术中,联接螺栓包括主轴承联接大螺栓6、主轴承小螺栓7以及起辅助联 接作用的小螺栓9 ;在所述的上机体2和下体座1上均设有与联接螺栓相适配的大螺栓孔 和小螺栓孔,所述小螺栓9通过小螺栓孔连接平分式缸体上机体2和下机座1的凸沿,所述 主轴承联接大螺栓6、主轴承小螺栓7和小螺栓9拧紧在与其相适配的螺栓孔内,从而将上 机体2与下体座1相固联,构成所述的框架结构,使机体下口刚度大大提高,不需要在下机 座增加钢板等弥补刚度不足,使柴油机功率可达445kW/1500min。所述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在上机体2与下体座1相对接的大 螺栓孔处还安装有定位圈8,用于对主轴承上、下轴瓦的定位。通过主轴承联接大螺栓6和 轴瓦定位圈8将上机体2与下机座1中的轴瓦固联,并限制了轴瓦的相对位移。所述主轴承联接大螺栓6至少设置有14个,所述主轴承小螺栓7至少设置有14 个,小螺栓9至少设置有24个;本技术中,所述上机体2和下机座1支承着整个柴油发动机部件,上机体2和 下机座1上的七个轴承档有14个M22 X 2的主轴承联接大螺栓6和14个M12 X 1. 5主轴承 小螺栓7,另外,下机座和上机体的凸沿上设有24个M8X 25小螺栓9进行联接。在上机体 2和下机座1之间的定位圈3起到导向作用,在上机体2和下机座1的油道5之间安装密封 圈4,机油泵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柴油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采用了平分式缸体,所述平分式缸体包括下机座以及设置在下机座上的上机体,所述下机座与设置在上机体上的主轴承盖联成整体,构成整个框架结构;所述上机体通过联接螺栓与下机座相固联,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均设有连通的油道,在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的油道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和起到导向作用的定位圈。

【技术特征摘要】
柴油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采用了平分式缸体,所述平分式缸体包括下机座以及设置在下机座上的上机体,所述下机座与设置在上机体上的主轴承盖联成整体,构成整个框架结构;所述上机体通过联接螺栓与下机座相固联,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均设有连通的油道,在所述上机体与下机座的油道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和起到导向作用的定位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平分式缸体的上机体与下机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联接螺栓包括主轴承联接大螺栓、主轴承小螺栓以及起辅助联接作用的小螺栓;在 所述的上机体和下体座上均设有与联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格特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