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摆线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293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纯摆线减速机,包括输入轴、压盖、输出盘、摆线盘、针齿壳、滚针、行星轴,输入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支承在压盖和输出盘上,输入轴上有多个偏心部,多个偏心部位置呈圆周均匀分布,摆线盘的数目与输入轴上偏心部的数目相等,输入轴通过其上面的偏心部与摆线盘安装在一起;摆线盘通过其圆周上的齿牙和装在针齿壳上的滚针相啮合,摆线盘通过行星轴和输出盘连接,压盖和针齿壳之间、输出盘和针齿壳之间用第二轴承支承,行星轴的两末端分别安装在压盖和输出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速机的输出采用行星架结构,行星轴与压盖和输出盘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起回转输出,这样输出的扭矩比普通的减速机大得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纯摆线减速机
技术介绍
国内的纯摆线针轮减速机大多体积较大,传动精度不高,且回差较大, 一般只能用在要求不高的设备上,如冶金矿山机械、起重设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减速机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大、刚度大,传动精度、效率高,体积小,回差小,将是以后减速机的发展的一个方向。 目前国内比较普通的摆线针轮减速机输入轴是有两个或三个偏心部,通过滚子轴承和摆线盘装在一起,针齿壳上的滚针通过两端或三点简支形式固定在针齿盘上,承载力矩有限;减速机的输出行星轴为悬臂式结构,输出扭矩也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大输出扭矩的纯摆线减速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纯摆线减速机,包括输入轴、压盖、输出盘、摆线盘、针齿壳、滚针、行星轴,所述的输入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支承在压盖和输出盘上,所述的输入轴上有多个偏心部,所述的多个偏心部位置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的摆线盘的数目与输入轴上偏心部的数目相等,所述的输入轴通过其上面的偏心部与摆线盘安装在一起;所述的摆线盘通过其圆周上的齿牙和装在针齿壳上的滚针相啮合,所述的摆线盘通过所述的行星轴和输出盘连接,所述的压盖和所述的针齿壳之间、所述的输出盘和所述的针齿壳之间用第二轴承支承,所述的行星轴的两末端分别安装在压盖和输出盘上。 优选地,所述的行星轴的两末端分别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压盖和输出盘上。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轴上的偏心部与所述的摆线盘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优选地,所述的滚针和针齿壳的内齿为背靠式接触,即滚针的半个外圆柱面与针齿壳的内齿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轴承的滚动体包括多个圆柱滚子和多个球形滚子,所述的圆柱滚子和球形滚子沿着同一圆周相间隔排列,并且相邻的圆柱滚子和球形滚子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的圆柱滚子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轴承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的球形滚子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圆柱滚子的直径,所述的球形滚子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圆柱滚子的高度。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的摆线盘之间设置有隔板。 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如下进步由于减速机的输出采用行星架结构,行星轴与压盖和输出盘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起回转输出,这样输出的扭矩比普通的减速机大得多。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纯摆线减速机的结构 附图2为图1的A-A向示 附图3为输入轴的结构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二轴承的循环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输入轴;2、第一轴承;3、摆线盘;4、针齿壳;5、滚针;6、行星轴;7、压盖;8、输出盘;9、第二轴承;10、第三轴承;11、第四轴承;12、螺栓;13、偏心部;14、圆柱滚子;15、球形滚子;16、保持架;17、隔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纯摆线减速机,输入轴1分别通过一对第一轴承2支承在压盖7和输出盘8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输入轴1上有两个偏心部13,两个偏心部13位置呈180°相对分布,所述的输入轴1通过其上面的偏心部13与两个摆线盘3安装在一起,两个摆线盘3之间设置有一个隔板17。为减少所述的输入轴1和所述的摆线盘3之间的摩擦,所述的输入轴1上的偏心部13与所述的摆线盘3之间有第三轴承10,图中该第三轴承10省去了内、外圈,仅保留了一圈沿圆周排列的滚动体。所述的摆线盘3通过其圆周上的齿牙和装在针齿壳4上的滚针5相啮合。这里滚针5和针齿壳4的内齿为背靠式接触,即滚针5的半个外圆柱面与针齿壳4的内齿面接触,这样能获得更大的承载扭矩。摆线盘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行星轴6分别装配在这些通孔中,所述的摆线盘3通过行星轴6和输出盘8连接。所述的行星轴6两端分别安装在压盖7和输出盘8上,为减少磨损,所述的行星轴6与所述的输出盘8和所述的压盖7之间各设置有第四轴承ll,此处的第四轴承11也简化了内、外圈, 一圈沿圆周排列的圆柱滚子。螺栓12把压盖7、输出盘8和摆线盘3紧密连接在一起,加上行星轴6的传递扭矩作用,使得输出扭矩比普通的大;所述的压盖7和所述的针齿壳4之间用第二轴承9支承,所述的输出盘8和所述的针齿壳4之间也用另一个第二轴承9支承,由于采用这种独特的支承结构,使纯摆线减速机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所述的摆线盘3沿着所述的针齿壳4的内圈作偏心摆动。 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二轴承9结构独特,构成该轴承的滚动体包括多个圆柱滚子14和多个球形滚子15,所述的圆柱滚子14和球形滚子15沿着同一圆周相间隔排列,并且相邻的圆柱滚子14和球形滚子15之间设置有保持架16,所述的圆柱滚子14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轴承9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的球形滚子15的直径小于所述的圆柱滚子14的直径,所述的球形滚子15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圆柱滚子14的高度,所述的球形滚子15的直径与所述的圆柱滚子14的直径的差值和所述的球形滚子15的直径与所述的圆柱滚子14的高度的差值都不超过O. lmm。这样,第二轴承9上的圆柱滚子14起径向支承作用,球形滚子15起轴向支承作用。此种轴向-径向轴承支承的结构形式,使得纯摆线减速结构可以设计得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上述的专利技术公开的是输入轴1上有两个偏心部13,参见附图3,实际上输入轴1上还可以有三个偏心部,此时三个偏心部在圆周上位置呈120°相互分布,与此相应上面安装三个摆线盘,可传递更大扭矩。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摆线减速机,包括输入轴(1)、压盖(7)、输出盘(8)、摆线盘(3)、针齿壳(4)、滚针(5)、行星轴(6),所述的输入轴(1)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支承在压盖(7)和输出盘(8)上,所述的输入轴(1)上有多个偏心部(13),所述的多个偏心部(13)位置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的摆线盘(3)的数目与输入轴(1)上偏心部(13)的数目相等,所述的输入轴(1)通过其上面的偏心部(13)与摆线盘(3)安装在一起;所述的摆线盘(3)通过其圆周上的齿牙和装在针齿壳(4)上的滚针(5)相啮合,所述的摆线盘(3)通过所述的行星轴(6)和输出盘(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7)和所述的针齿壳(4)之间、所述的输出盘(8)和所述的针齿壳(4)之间均用第二轴承(9)支承,所述的行星轴(6)的两末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压盖(7)和输出盘(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纯摆线减速机,包括输入轴(1)、压盖(7)、输出盘(8)、摆线盘(3)、针齿壳(4)、滚针(5)、行星轴(6),所述的输入轴(1)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支承在压盖(7)和输出盘(8)上,所述的输入轴(1)上有多个偏心部(13),所述的多个偏心部(13)位置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的摆线盘(3)的数目与输入轴(1)上偏心部(13)的数目相等,所述的输入轴(1)通过其上面的偏心部(13)与摆线盘(3)安装在一起;所述的摆线盘(3)通过其圆周上的齿牙和装在针齿壳(4)上的滚针(5)相啮合,所述的摆线盘(3)通过所述的行星轴(6)和输出盘(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盖(7)和所述的针齿壳(4)之间、所述的输出盘(8)和所述的针齿壳(4)之间均用第二轴承(9)支承,所述的行星轴(6)的两末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的压盖(7)和输出盘(8)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纯摆线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轴(6)的两末端分别通过第四轴承(11)安装在压盖(7)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铭淇彭学云柯翔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