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755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或元件的方法。先提供一基底。一栅电极接着形成于该基底上。一源/漏极区形成于该基底。一非晶区形成于该栅电极与该源/漏极区的一上部分。一应力盖层形成于该非晶区上。对该非晶区进行极速退火,并使该非晶区结晶。该应力盖层大致全部移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形成半导体结构或元件的方法,可提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的沟道区适当的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大致关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元件,尤指具有应力的沟道区的MOS元件与其相关制程。
技术介绍
VLSI电路的缩小化是一个半导体业界不断追求的目标。当电路变的更小更快,元件的驱动电流的改善也更显的重要。元件电流大致上跟栅极的长度、栅极电容、还有载流子移动率(carriermobility)相关。较短的多晶硅栅极长度、较大的栅极电容、与较高的载流子移动率等都可以改善元件电流的表现。栅极长度的缩短可以透过元件尺寸的缩小而达成,这是业界持续努力的目标。栅极电容的增大也会随着栅介电层的变薄、栅介电常数的增加等来达成。为了改善元件电流的表现,也有许多的方法来增加载流子移动率。在各种增加载流子移动率的方法当中,有一种已知的方法是形成一带有应力(strain or stress)的硅沟道。应力可以增强电子或是空穴的移动率。所以,MOS元件的特性就可以透过带有应力的沟道来改善。这样的技术,就可以在固定栅极长度的条件下,同时也没有增加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下,改善元件的特性。当硅被施加压应力时,常温下、共平面(in-phase)的电子移动率就可以显著的增加。一种提供这样应力的方法是透过生长一比例渐进的SiGe外延层来达成。这样的比例渐进的SiGe外延层可以是一无应力的(relaxed)SiGe层。一层硅层接着形成在此无应力的SiGe层上。这样,此硅层中就会有应力,然后,MOS元件才形成在此硅层上。因为SiGe的晶格常数(lattice constant)大于硅的晶格常数,所以此硅层就会有双轴应力(biaxial tension),而其中的载流子就可以呈现出在应力下时的移动率来。应力在一个元件中,可以依照方向的不同,有三个部分平行于MOS元件沟道长度的部分,平行于MOS元件沟道宽度的部分,以及垂直于沟道平面的部分。如果应力的方向是平行沟道长度或是宽度,这样的应力称为“共平面”应力。研究有发现,属于共平面张(tensile)应力的双轴应力可以改善NMOS的效能,而平行于沟道方向的压(compressive)应力可以改善PMOS的效能。应力也可以透过在MOS元件上形成一应力盖层(strainedcapping layer)来实现。譬如说,一接触蚀刻停止(contact etchstop,CES)层就可以当这样的应力盖层。当一应力盖层沉积时,因为应力盖层跟底下的物质之间晶格间隔距离的差异,为了要尝试去拉齐彼此的晶格,共平面应力就会因而产生。图1显示了具有一应力沟道区的一传统MOS元件。应力盖层,如同栅侧壁子9与CES层14所示,可以对源/漏极区12(包含LDD区15)引入应力,而这样的应力可以导入沟道区11中。所以沟道区11中的载流子移动率就可以改善。传统形成应力盖层的方法有不少的缺点,而且,其效果也受限于应力盖层本身的特性。譬如说,应力盖层的厚度不可以太厚,否则将增大后续填缝技术的困难度。因此,应力盖层所可以提供的应力就相当的有限。此外,一旦应力盖层移除了,所提供的应力往往就跟着消失了。因此,要如何提供MOS元件的沟道区适当的应力,就成了一个迫切祈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先提供一基底。一栅电极接着形成于该基底上。一源/漏极区形成于该基底。一非晶(amorphous)区形成于该栅电极与该源/漏极区的一上部分。一应力盖层形成于该非晶区上。对该非晶区进行极速退火(super annealing),并使该非晶区结晶。该应力盖层大致全部移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该非晶区是形成于该源/漏极区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形成该源/漏极区的步骤是以一离子注入制程进行,且该离子注入制程形成该非晶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形成该非晶区的步骤是包含有一预非晶化注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该栅电极包含有硅,且该非晶区是位于该栅电极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于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的步骤前,另包含有一额外的退火步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另包含有形成一栅侧壁子于该栅电极的一侧壁;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区于该源/漏极区;形成一接触蚀刻停止层于该源/漏极区与该栅电极上;以及形成一层间介电(inter layer dielectric,ILD)层于该接触蚀刻停止层上。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形成一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先提供一基底,具有一第一元件区。对该第一元件区中的一源/漏极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一应力盖层于该源/漏极区上。对该源/漏极区进行极速退火(super annealing),并使该源/漏极区结晶。最后,大致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该极速退火是以一高能量的放射源对该基底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该极速退火的处理时间是介于约1皮秒到约1秒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另包含有预非晶化该源/漏极区的一上部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于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的步骤前,另包含有一额外的退火步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另包含有形成一多晶硅栅电极层于该第一元件区;预非晶化该多晶硅栅电极层的一上部分;形成该应力盖层于该多晶硅栅电极层上;对该多晶硅栅电极层进行极速退火,并使该多晶硅栅电极层结晶;以及于大致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的步骤后,图案化该多晶硅栅电极层,以形成一栅电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另包含有形成一多晶硅栅电极层于该第一元件区;图案化该多晶硅栅电极层,以形成一栅电极;预非晶化该栅电极的一上部分;形成该应力盖层于该栅电极上;于大致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的步骤前,对该栅电极进行极速退火,并使该栅电极结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于大致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的步骤后,另包含有形成一栅侧壁子于该栅电极的一侧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于大致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的步骤前,另包含有形成一栅侧壁子于该栅电极的一侧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元件的方法,该基底另包含有一第二元件区,且该第二元件区于该源/漏极区进行该离子注入步骤、以及该极速退火与重结晶步骤时,该第二元件区是被遮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先提供一基底,具有一第一以及一第二元件区。形成一第一栅介电层于该第一元件区的该基底上,并形成一第一栅电极于该第一栅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二栅介电层于该第二元件区的该基底上,并形成一第二栅电极于该第二栅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一源/漏极区于该第一元件区。形成一第二源/漏极区于该第二元件区。预非晶化(pre-amorphizating)该第一源/漏极区以及该第一栅电极。形成一第一应力盖层于该第一源/漏极区以及该第一栅电极上。对该第一源/漏极区以及该第一栅电极进行极速退火(super annealing),并使该第一源/漏极区以及该第一栅电极结晶。并移除该第一应力盖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于对该第一源/漏极区以及该第一栅电极进行该极速退火以及该结晶之前,另包含有一步骤,遮住该第二元件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另包含有预非晶化该第二源/漏极区以及该第二栅电极;形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含有:提供一基底;形成一栅电极于该基底上;形成一源/漏极区于该基底;形成一非晶区于该栅电极与该源/漏极区的一上部分;形成一应力盖层于该非 晶区上;对该非晶区进行极速退火,并使该非晶区结晶;以及大致移除全部的该应力盖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豪聂俊峰李资良陈世昌梁孟松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