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用粘接膜、使用该膜的引线框、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0445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用粘接膜、使用了该膜的引线框、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用粘接膜的特征是由至少一层可用于半导体用粘接膜的树脂形成的树脂层构成,与引线框粘接后的树脂层和引线框在25℃下的90度剥离强度在5N/m以上,用封装材料封装后的树脂层与引线框及封装材料在0~250℃的温度范围内的至少一个温度下的90度剥离强度都在1000N/m以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简便地从引线框和封接树脂剥离、并能以高效作业性制造半导体插件的半导体用粘接膜、使用了该膜的引线框、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半导体插件一直采用如下结构,即,利用银糊等粘接剂将半导体元件粘接在压料垫上,再通过引线使其与引线框接合,然后除外部接线用的后引线之外,全部封装。但是,近年以来,随着半导体插件高密度化、小面积化、薄型化等要求的提出,已开发出各式各样结构的插件。其中虽有诸如LOC(leadon chip,引线在芯片上)和COL(chip on lead,芯片在引线上)等结构,但在小面积化、薄型化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出了只封装插件单面(半导体元件侧)、具有用内露引线框与外部连接结构的插件。这种结构的插件的引线框不会从封装树脂突出,可以实现小面积化、薄型化等,但容易出现封装时封装树脂埋入引线框内等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者们发现,先将粘接膜粘接在引线框里面把它保护起来、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可以防止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但此时所用的粘接膜,要求对引线框有足够的粘接力,而且树脂封装之后,必须用加热等方法能容易地剥离。目前,还没有找到能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在20-200℃的线热膨胀系数在3.0×10↑[-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1-10 1999-3203011.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在20-200℃的线热膨胀系数在3.0×10-5/℃以下。2.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在200℃加热2小时后的热收缩率在0.15%以下。3.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经过表面处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选自化学处理、砂褪光处理、等离子处理和电晕处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是碱处理或硅烷偶合剂处理。6.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A)与支撑膜的厚度(B)之比(A/B)在0.5以下。7.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形成有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层A,在其相反面形成有不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层B。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厚度之比为0.8∶1~1.2∶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A)与支撑膜的厚度(B)之比(A/B)在0.5以下。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为1-20μm。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B在230℃的弹性率为100-2000MPa。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和树脂层B均含有具有酰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纪安松浦秀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