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简便地从引线框和封接树脂剥离、并能以高效作业性制造半导体插件的半导体用粘接膜、使用了该膜的引线框、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半导体插件一直采用如下结构,即,利用银糊等粘接剂将半导体元件粘接在压料垫上,再通过引线使其与引线框接合,然后除外部接线用的后引线之外,全部封装。但是,近年以来,随着半导体插件高密度化、小面积化、薄型化等要求的提出,已开发出各式各样结构的插件。其中虽有诸如LOC(leadon chip,引线在芯片上)和COL(chip on lead,芯片在引线上)等结构,但在小面积化、薄型化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出了只封装插件单面(半导体元件侧)、具有用内露引线框与外部连接结构的插件。这种结构的插件的引线框不会从封装树脂突出,可以实现小面积化、薄型化等,但容易出现封装时封装树脂埋入引线框内等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者们发现,先将粘接膜粘接在引线框里面把它保护起来、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可以防止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但此时所用的粘接膜,要求对引线框有足够的粘接力,而且树脂封装之后,必须用加热等方法能容易地剥离。目 ...
【技术保护点】
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在20-200℃的线热膨胀系数在3.0×10↑[-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1-10 1999-3203011.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在20-200℃的线热膨胀系数在3.0×10-5/℃以下。2.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在200℃加热2小时后的热收缩率在0.15%以下。3.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支撑膜经过表面处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选自化学处理、砂褪光处理、等离子处理和电晕处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是碱处理或硅烷偶合剂处理。6.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或两面形成有树脂层A,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A)与支撑膜的厚度(B)之比(A/B)在0.5以下。7.半导体用粘接膜,用于将粘接膜粘贴在引线框的背面进行保护、封装后再剥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撑膜的一面形成有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层A,在其相反面形成有不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层B。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树脂层A与树脂层B的厚度之比为0.8∶1~1.2∶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A)与支撑膜的厚度(B)之比(A/B)在0.5以下。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的厚度为1-20μm。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B在230℃的弹性率为100-2000MPa。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用粘接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A和树脂层B均含有具有酰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纪安,松浦秀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