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6437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4:44
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进行线路制作后的线路板沉铜;进行抗蚀刻干膜前处理后,并在对应抗蚀刻沉铜表层部位贴附抗蚀干膜;在抗蚀刻干膜曝光时,降低曝光能量,并进行第一次显影和闪蚀;将所述线路板中相应抗镀金的部位贴附抗镀金干膜;当进行抗镀金干膜曝光时,在所述线路板中通孔的上方开窗;进行第二次显影后,将所述线路板电镀金;将所述线路板退膜并经行第二次闪蚀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降低ER曝光时的曝光能量,提升ER曝光的生产效率,使生产时间缩短30%,通过在通孔处开窗设计彻底解决了TLP微通孔产品的退膜不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适用于所有TLP流程的通孔线路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制线路板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电子元器件也向高密度、小型化方向进步,无引线镀金技术(TaillessProcess,TLP)在封装基板应用广泛,该技术利用沉铜层作为导电介质,以专用干膜的优良抗镀性,达到在金手指或其他焊接区域镀金的目的。无引线镀金板在贴附抗镀金干膜时,为了保证线路间隙的填充性避免渗金短路,通常采用真空贴膜法,真空贴膜使干膜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干膜受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在真空状态下充分填充线路间隙,同时也将填入微通孔内。流入孔内的干膜经过曝光充分发生光聚合反应后,在退膜时难以褪除,特别是经过二次干膜贴附和二次曝光后,干膜聚合更加充分,进行退膜操作后,难以将通孔内的干膜退除,导致通孔退膜不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引线镀金板上的干膜在二次曝光后,聚合更加充分,难以将通孔内的干膜褪除,导致通孔退膜不尽,而提供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进行线路制作后的线路板沉铜;进行抗蚀刻干膜前处理后,并在对应抗蚀刻沉铜表层部位贴附抗蚀干膜;在抗蚀刻干膜曝光时,降低曝光能量,并进行第一次显影和闪蚀;将所述线路板中相应抗镀金的部位贴附抗镀金干膜;当进行抗镀金干膜曝光时,在所述线路板中通孔上方的干膜上开槽;进行第二次显影后,将所述线路板电镀金;将所述线路板退膜并经行第二次闪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低曝光能量具体为:曝光能量范围在30~40mj之间;其中,mj为能量单位毫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进行抗镀金干膜曝光时,在所述线路板中的通孔上方的干膜上开槽具体为:在所述线路板中的通孔上方阻止曝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进行线路制作后的线路板沉铜具体为:对线路板沉铜厚度为0.5~1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附抗蚀干膜和抗镀金干膜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环境的具体参数为:真空压膜温度为60-90℃,抽真空时间为30~50s,压力为0.4~0.6MPa,加压时间为20~50s。上述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降低ER(EtchResist,抗蚀刻干膜)曝光时的曝光能量,提升了ER曝光的生产效率,单流程生产时间缩短30%。其次,通过在AR(AuResist,抗镀金干膜)曝光时通孔处开槽设计彻底解决了TLP微通孔产品的退膜不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另外,上述退膜方法适用于所有TLP流程的通孔线路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ER贴膜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ER曝光的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AR曝光和显影的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电镀金后的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退膜后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及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垂直”、“水平”、“上方”、“下方”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起说明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的实现流程,具体详述如下:在步骤S101中,将进行线路制作后的线路板沉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沉铜采用化学沉积法在基材表面沉积一层薄铜,起线路导通作用。整版沉铜的厚度为0.5~1μm之间,即确保电路导通,又不会对板面的线路造成影响。在步骤S102中,进行抗蚀刻干膜前处理,并在对应抗蚀刻沉铜表层部位贴附抗蚀干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抗蚀刻干膜贴附于需要防止被蚀刻的沉铜层部位。抗蚀刻干膜,在TLP流程中能够保护起导通作用的沉铜层,保证线路良好的导通性。在线路板上贴附ER(EtchResist,抗蚀刻干膜)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真空压膜温度为60~90℃,抽真空时间控制为30~50s,压力为0.4~0.6MPa,加压时间为20~50s。通过该温度和压力的作用,真空贴膜使该干膜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使该干膜充分填充线路间隙(参见图2)。真空贴膜广泛应用于封装基板,通过抽真空、热压的方式使该干膜充分填充线路间隙,同时也填入微通孔内,干膜将在抗蚀过程中起保护作用。在步骤S103中,在抗蚀刻干膜曝光时,降低曝光能量,并进行第一次显影和闪蚀;ER曝光时降低曝光能量,能够使进入通孔内的干膜不充分聚合,为通孔内干膜与退膜药水反应创造有利的条件(参见图3)。第一次显影和闪蚀可以为ER显影和ER闪蚀。闪蚀的目的在于将需要镀金的线路露出,闪蚀操作与现有的蚀刻操作相同,区别仅在于蚀刻的时间相对较短,主要由于需要蚀刻掉的沉铜层较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曝光能量通常为70mj(毫焦),此处采用曝光能量范围为30~40mj。在此范围内进行曝光,为通孔内干膜与退膜药水反应创造有利的条件,使退膜效果较好。在步骤S104中,将线路板中相应抗镀金的部位贴附抗镀金干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真空贴膜法,使AR(AuResist,抗镀金干膜)充分填充线路间隙,包括微通孔内。通孔通常不需要镀金,抗镀金干膜能够对通孔起到防止镀金的作用。在步骤S105中,当进行抗镀金干膜曝光时,在线路板中通孔上方的干膜上开槽;参见图4(a),在通孔上方进行开槽设计可以为在对应通孔处阻止曝光,避免孔内干膜发生二次聚合。尤其经过二次干膜贴附和二次曝光后,干膜聚合更加充分,使干膜难以褪除。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阻止曝光可以为在线路板所对应的设计文件中,将通孔对应处设计为不曝光;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阻止曝光可以采用行业内其他惯用手段来进行替代。在步骤S106中,进行第二次显影后,将线路板电镀金;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进行第二次显影可以为AR显影(参见图4(b)),然后将线路板镀金,抗氧化(参见图5)。在步骤S107中,将线路板退膜并进行第二次闪蚀。参见图6,在退膜时通过退膜药水顺利去除掉表面的干膜后,与孔内未完全聚合的干膜单体反应,降低了退膜的难度,从而达到将干膜完全褪除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通过降低ER曝光时的曝光能量,提升了ER曝光的生产效率,单流程生产时间缩短30%,再通过在AR曝光时通孔处开槽设计彻底解决了TLP微通孔产品的退膜不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适用于所有TLP流程的通孔线路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进行线路制作后的线路板沉铜;进行抗蚀刻干膜前处理后,并在对应抗蚀刻沉铜表层部位贴附抗蚀干膜;在抗蚀刻干膜曝光时,降低曝光能量,并进行第一次显影和闪蚀;将所述线路板中相应抗镀金的部位贴附抗镀金干膜;当进行抗镀金干膜曝光时,在所述线路板中通孔的上方开窗;进行第二次显影后,将所述线路板电镀金;将所述线路板退膜并经行第二次闪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进行线路制作后的线路板沉铜;进行抗蚀刻干膜前处理后,并在对应抗蚀刻沉铜表层部位贴附抗蚀干膜;在抗蚀刻干膜曝光时,降低曝光能量,并进行第一次显影和闪蚀;将所述线路板中相应抗镀金的部位贴附抗镀金干膜;当进行抗镀金干膜曝光时,在所述线路板中通孔上方的干膜上开槽;进行第二次显影后,将所述线路板电镀金;将所述线路板退膜并经行第二次闪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引线镀金板退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曝光能量具体为:曝光能量范围在30~40mj之间;其中,mj为能量单位毫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文谢添华李志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