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130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通过载重导向装置的T形载重臂的竖直杆固定连接在转向架本体上,载重导向轮设置在T形载重臂的水平杆上,上悬道岔承载轨设置在道岔内侧顶部中央,自道岔驶入侧随着道岔的分叉而分别向直行侧和侧行侧延伸,在道岔内,载重导向轮在上悬道岔承载轨内运行,上悬道岔承载轨与所述行走轨一起起到承重作用。本技术方案使行走小车更平稳地通过道岔,增加行走轨、行走轮的使用寿命,可用于更大载重的行走小车。

A suspension monorail turnou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道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为地铁系统、以及充分利用空中的跨座式单轨系统,而悬挂式单轨系统由于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已经渐渐地得到了应用。目前,如专利号为“CN108313068A”专利名称为“列车主动导向式悬挂单轨轨道道岔系统”以及专利号为“CN207955632U”专利名称为“悬挂式车辆通过道岔的转向系统”所示的道岔系统,通过设置转向轮与转向轨配合,起到通过道岔的效果。但是以上专利均存在在岔区,内侧的行走轨会存在行走轨间隔,导致行走轮出现悬空以及与行走轨碰撞的问题,会导致行走轮与行走轨寿命降低、车辆运行不稳、不适用于大承载量的车辆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通过在道岔上设置上悬道岔承载轨、在转向架上设置载重导向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包括:道岔,所述道岔包括在道岔底部水平设置的行走轨,还包括竖直设置在行走轨2两侧的导向轨;还包括转向轨,所述转向轨包括直行转向轨、侧行转向轨;设置在转向架上的转向轮、导向轮,所述转向轮与所述转向轨配合使行走小车进行直行或转向,所述导向轮外圆周与所述导向轨接触配合;转向架的前部和后部还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所述载重导向装置包括T形载重臂和载重导向轮,所述T形载重臂的竖直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上,所述载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T形载重臂的水平杆上;还包括上悬道岔承载轨,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设置在所述道岔内侧顶部中央,自道岔驶入侧随着道岔的分叉而分别向直行侧和侧行侧延伸,在道岔内,载重导向轮在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内运行,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与所述行走轨一起起到承重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载重导向轮通过调心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平杆上。进一步的,所述载重导向轮为橡胶轮。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中部也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包括两个L型轨,所述两个L型轨的水平轨位于竖直壁的内侧,两个所述竖直壁的顶部设置在所述道岔内侧顶部。进一步的,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的材料为高猛钢。进一步的,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道岔内侧顶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行走小车更平稳地通过道岔,增加行走轨、行走轮的使用寿命,可用于更大载重的行走小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示意图;图2:行走小车与道岔配合示意图;图3:一种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的行走小车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道岔;1.1驶入侧;1.2直行侧;1.3侧行侧;2、行走轨;3、导向轨;4、转向轨;5、转向架;6、转向轮;7、导向轮;8、载重导向装置;8.1、T形载重臂;8.11、竖直杆、8.12;水平杆;8.2、载重导向轮;9、上悬道岔承载轨;10、L型轨;10.1、水平轨;10.2、竖直壁;11、行走轮;12、行走轨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如图1、图2、图3所示,图1中为了表示清楚上悬道岔承载轨9与行走轨2的位置关系而未画出部分桁架和转向轨4,包括:道岔1,所述道岔1包括在道岔1底部水平设置的行走轨2,还包括竖直设置在行走轨2两侧的导向轨3;还包括转向轨4,所述转向轨4包括直行转向轨、侧行转向轨;设置在转向架5上的转向轮6、导向轮7,所述转向轮6与所述转向轨4配合使行走小车进行直行或转向,所述导向轮7外圆周与所述导向轨3接触配合;行走小车上的转向架5的前部和后部还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8,所述载重导向装置8包括T形载重臂8.1和载重导向轮8.2,所述T形载重臂8.1的竖直杆8.11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架5上,所述载重导向轮8.2设置在所述T形载重臂8.1的水平杆8.12上;还包括上悬道岔承载轨9,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设置在所述道岔1内侧顶部中央,自道岔驶入侧1.1随着道岔1的分叉而分别向直行侧1.2和侧行侧1.3延伸,在道岔1内,载重导向轮8.2在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内运行,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与所述行走轨2一起起到承重作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如
技术介绍
所述,对于通过转向轮6与转向轨4配合通过道岔的技术方案,在直行时,直行侧的转向轮6竖起,与直行转向轨配合从而执行;在需要侧行转向时,侧行一侧的转向轮6竖起与侧行转向轨作用,从而转向。但是由于行走轨间隔12的存在,在行走轮11通过行走轨间隔12时,只能依靠转向轨4对转向轮6的作用力、导向轨3对导向轮7的作用和另一侧行走轨2对行走轮11的作用力的合力,但是行走轮还是会与行走轨产生碰撞,导致行走轮与行走轨寿命降低、车辆运行不稳,尤其是在大承载量的车辆运行时上述问题更加严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引入了在转向架5前、后端上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8的行走小车和设置在道岔1内侧顶部的上悬道岔承载轨9,则可知,上悬道岔承载轨9也存在如行走轮间隔12一样的间隔。一般的,小车的两组行走轮设置在行走小车的偏中部位置,则可知,自小车从头至尾依次有前端的载重导向轮8.2、前端的行走轮11、后端的行走轮11、后端的载重导向轮8.2。所以,小车在通过道岔1时,依次为前载重导向轮8.2先通过上悬道岔承载轨9的间隔,前行走轮11通过行走轮间隔12;后端的行走轮11通过行走轨间隔12;后端的载重导向轮8.2先通过上悬道岔承载轨9的间隔。则,在行走轮11通过行走轨间隔12时,其上部始终有载重导向轮8.2在上悬道岔承载轨9起到承重作用,从而使行走轮11可以稳定通过行走轨间隔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行走小车更平稳地通过道岔,增加行走轨、行走轮的使用寿命,可用于更大载重的行走小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重导向轮通过调心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平杆8.12上。使用调心轴承,可以使在行走小车驶入侧行侧1.3时,载重导向轮的轴的角度随着转向而发生相应的调节,使小车更平稳通过道岔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重导向轮8为橡胶轮。使用橡胶轮,可以使行走轨11通过行走轨间隔12、载重导向轮8.2通过上悬道岔承载轨9的间隔使,小车运行更平稳。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转向架中部也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8。本实施例增加一个不与行走轮11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包括:/n道岔(1),所述道岔(1)包括在道岔(1)底部水平设置的行走轨(2),还包括竖直设置在行走轨(2)两侧的导向轨(3);还包括转向轨(4),所述转向轨(4)包括直行转向轨、侧行转向轨;/n设置在转向架(5)上的转向轮(6)、导向轮(7),所述转向轮(6)与所述转向轨(4)配合使行走小车直行或转向,所述导向轮(7)外圆周与所述导向轨(3)接触配合;/n其特征在于,/n转向架(5)的前部和后部还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8),所述载重导向装置(8)包括T形载重臂(8.1)和载重导向轮(8.2),所述T形载重臂(8.1)的竖直杆(8.11)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架(5)上,所述载重导向轮(8.2)设置在所述T形载重臂的水平杆(8.12)上;/n还包括上悬道岔承载轨(9),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设置在所述道岔(1)内侧顶部中央,自道岔驶入侧(1.1)随着道岔(1)的分叉而分别向直行侧(1.2)和侧行侧(1.3)延伸,在道岔(1)内,载重导向轮(8.2)在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内运行,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与所述行走轨(2)一起起到承重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道岔系统,包括:
道岔(1),所述道岔(1)包括在道岔(1)底部水平设置的行走轨(2),还包括竖直设置在行走轨(2)两侧的导向轨(3);还包括转向轨(4),所述转向轨(4)包括直行转向轨、侧行转向轨;
设置在转向架(5)上的转向轮(6)、导向轮(7),所述转向轮(6)与所述转向轨(4)配合使行走小车直行或转向,所述导向轮(7)外圆周与所述导向轨(3)接触配合;
其特征在于,
转向架(5)的前部和后部还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8),所述载重导向装置(8)包括T形载重臂(8.1)和载重导向轮(8.2),所述T形载重臂(8.1)的竖直杆(8.11)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向架(5)上,所述载重导向轮(8.2)设置在所述T形载重臂的水平杆(8.12)上;
还包括上悬道岔承载轨(9),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设置在所述道岔(1)内侧顶部中央,自道岔驶入侧(1.1)随着道岔(1)的分叉而分别向直行侧(1.2)和侧行侧(1.3)延伸,在道岔(1)内,载重导向轮(8.2)在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内运行,所述上悬道岔承载轨(9)与所述行走轨(2)一起起到承重作用。


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景空间智能交通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