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9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包括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相对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同时驱动转动连接在机壳本体两侧的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吊轮、第二导向吊轮;所述机壳本体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承重吊轮、第二承重吊轮。通过两个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承重吊轮和导向吊轮的位置,从而在实现转向功能的同时分担行走轮在转向时所受到的冲击力,即通过两个支重轮、导向吊轮及承重吊轮的分力作用将行走轮所受到的力分散开,从而增强单轨电动吊车在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A Steering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Steeri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单轨电动吊车是一种机动性强、运行速度快、载重量大、安全可靠的行驶于悬吊单轨系统的辅助运输设备。一条单轨电动吊车可以在多变坡、多岔道、多支线的路线中连续直达运输。单轨电动吊车一般包括轨道、承载小车、马达、减速箱、行走轮、转向机等。单轨电动吊车是利用悬空轨道,以气动马达经减速机构减速后带动摩擦轮沿轨道立板双边摩擦驱动的设备。单轨电动吊车在桁架上行走转向时主要是通过常用的转向机进行转向操作,这种转向机虽然可以驱使单轨电动吊车在桁架上转向,但其在转向过程中由于惯性及重力作用会使整个单轨电动吊车的行走轮承受过大的应力而很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通过在该转向结构上增加多个机械结构化支重受力点,提高单轨吊车转向时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包括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相对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同时驱动转动连接在机壳本体两侧的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吊轮、第二导向吊轮;所述机壳本体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承重吊轮、第二承重吊轮,所述第一承重吊轮、第二承重吊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相对机壳本体同时交替上升或下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转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吊轮与第二导向吊轮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设有两个工作位,分别为竖直导向位和水平闲置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吊轮、第二导向吊轮均通过固定方块固接在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端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承重吊轮、第二承重吊轮下端固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经机壳本体上表面开设的通孔深入机壳本体内部且与所述第二电机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直齿轮,所述第一承重吊轮、第二承重吊轮下端固接的支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啮合的齿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柱上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位于上挡环与下挡环之间,所述上挡环、下挡环与所述机壳本体的内壁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承重吊轮、第二承重吊轮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设有两个工作位,分别为高处承重位和低处闲置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向吊轮位于竖直承重位时,所述第一承重吊轮位于高处承重位;所述第二导向吊轮位于竖直承重位时,所述第二承重吊轮位于高处承重位。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通过两个驱动电机分别控制承重吊轮和导向吊轮的位置,从而在实现转向功能的同时分担行走轮在转向时所受到的冲击力,即通过两个支重轮、导向吊轮及承重吊轮的分力作用将行走轮所受到的力分散开,从而增强单轨电动吊车在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通过锥齿轮进行传动,不仅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而且易检修更换,可确保两个支重轮同时转动。3.齿轮齿条的啮合传动较为稳定,而且这种啮合连接具有一定的抗拉抗压强度,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局部剖面图;图3是图2在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中各构件为:1-机壳本体,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支重轮,5-第二支重轮,6-第一导向吊轮,7-第二导向吊轮,8-第一承重吊轮,9-第二承重吊轮,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三锥齿轮,13-固定方块,14-支柱,15-直齿轮,16-齿条,17-限位挡块,18-上挡环,19-下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所述机壳本体1相对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2同时驱动转动连接在机壳本体1两侧的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吊轮6、第二导向吊轮7;所述机壳本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在第二电机3的驱动下相对机壳本体1同时交替上升或下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转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0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啮合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吊轮6与第二导向吊轮7在第一电机2的驱动下设有两个工作位,分别为竖直导向位和水平闲置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吊轮6、第二导向吊轮7均通过固定方块13固接在所述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的端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下端固接有支柱14,所述支柱14经机壳本体1上表面开设的通孔深入机壳本体1内部且与所述第二电机3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直齿轮15,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下端固接的支柱14上设有与所述直齿轮15啮合的齿条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柱14上设有限位挡块17,所述限位挡块17位于上挡环18与下挡环19之间,所述上挡环18、下挡环19与所述机壳本体1的内壁一体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在第二电机3的驱动下设有两个工作位,分别为高处承重位和低处闲置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吊轮6位于竖直承重位时,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位于高处承重位;所述第二导向吊轮7位于竖直承重位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包括机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1)相对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2)同时驱动转动连接在机壳本体(1)两侧的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吊轮(6)、第二导向吊轮(7);所述机壳本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在第二电机(3)的驱动下相对机壳本体(1)同时交替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包括机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1)相对的两端设有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2)同时驱动转动连接在机壳本体(1)两侧的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支重轮(4)与第二支重轮(5)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吊轮(6)、第二导向吊轮(7);所述机壳本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所述第一承重吊轮(8)、第二承重吊轮(9)在第二电机(3)的驱动下相对机壳本体(1)同时交替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转轴上分别套设有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所述第一锥齿轮(10)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啮合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吊轮(6)与第二导向吊轮(7)在第一电机(2)的驱动下设有两个工作位,分别为竖直导向位和水平闲置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吊(6)轮、第二导向吊轮(7)均通过固定方块(13)固接在所述第一支重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景空间智能交通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