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4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包括:轨道梁,为下端开口的管廊结构;转向架本体,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行走轮在所述轨道梁内行走;双向导向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上端面,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内部两侧侧壁上的导向轨相配合;载重导向装置,共设有两个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相对的两端,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内部顶壁上的载重导向轨相配合;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下端面且贯穿轨道梁的下端口,用于连接单轨车辆。通过双向导向装置和载重导向装置的双结构稳定装置,在悬吊式单轨车辆转向时分散单轨车辆与轨道之间瞬时提高的冲击力,从而增强单轨电动吊车在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A bogie structure for monorai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单轨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
技术介绍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也称为空中轨道列车,是单轨交通制式的一种。轨道梁在列车上方,由立柱支撑在空中,车辆转向架置于下开口的轨道梁内,车厢悬挂于轨道梁下方运行。悬挂式单轨车辆在行走时,桁架会承受车辆施加的较大的重力,尤其是在单轨车辆转向时,转向架的导向装置和桁架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而现有的悬挂式单轨车辆普遍存在转向架的导向强度不够,车辆在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包括:轨道梁,为下端开口的管廊结构;转向架本体,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行走轮在所述轨道梁内行走;双向导向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上端面,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内部两侧侧壁上的导向轨相配合;载重导向装置,共设有两个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相对的两端,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内部顶壁上的载重导向轨相配合;方管,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下端面且贯穿轨道梁的下端口,用于连接单轨车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双向导向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上端面中间;减速箱,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用于控制导向轮与所述导向轨的分合动作;导向轮,分列在所述减速箱两侧的两个导向轮通过传动臂与所述减速箱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减速箱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载重导向装置包括T形载重臂和载重导向轮,所述T形载重臂的竖直杆部分连接在所述转向架本体上,所述载重导向轮通过调心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T形载重臂横杆部分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两个导向轮在减速箱的传动作用下来回交替在竖直配合位和水平分离位运动,所述导向轮在竖直配合位时与所述导向轨配合连接,所述导向轮在水平分离位时与所述导向轨分离。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减速箱内设有锥齿轮组,所述锥齿轮组包括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锥齿轮和与两个传动臂传动连接的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分布在主动锥齿轮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转向架本体两端还设有导向稳定轮,所述导向稳定轮紧贴所述轨道梁内部两侧侧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向稳定轮共有四组且通过双排固定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的四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双向导向装置和载重导向装置的双结构稳定装置,在悬吊式单轨车辆转向时分散单轨车辆与轨道之间瞬时提高的冲击力,避免过大的冲击力集中作用在一处,从而增强单轨电动吊车在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载重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向导向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构件为:1-轨道梁,2-转向架本体,3-行走轮,4-双向导向装置,401-驱动电机,402-减速箱,403-导向轮,404-传动臂,5-导向轨,6-载重导向装置,601-T形载重臂,602-载重导向轮,7-载重导向轨,8-方管,9-主动锥齿轮,10-从动锥齿轮,11-导向稳定轮,12-双排固定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图2,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包括:轨道梁1,为下端开口的管廊结构;转向架本体2,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行走轮3在所述轨道梁1内行走;管廊内的空间用于容纳转向架本体2及一些对转向架本体2起到导向作用的轨道,行走轮3一般设置为四个,分列在转向架本体2的两侧,行走轮3搭接在轨道梁1的内壁底壁上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着转向架本体2在轨道梁1上行走;双向导向装置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上端面,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内部两侧侧壁上的导向轨2相配合;转向架本体2在向左转弯或向右转弯时对轨道梁1施加的冲击力方向不一样,而双向导向装置4的作用就是在转向架本体2左转弯或右转弯时能够对其起到导向作用,使其能够在轨道梁1上平稳转弯;载重导向装置6,共设有两个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相对的两端,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内部顶壁上的载重导向轨7相配合;载重导向装置6与载重导向轨7相配合时对转向架本体2不仅能起到载重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与双向导向装置4一样的导向作用;方管8,一般可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下端面且贯穿轨道梁1的下端口,用于连接单轨车辆。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转向架本体2设置为平板式结构,行走轮3分列在转向架本体2两侧用于带动转向架本体2及固接在转向架本体2下端的单轨车辆沿轨道梁1的轨道路径行走,在此行走轨迹中,单轨车辆难免要左转弯或右转弯,在转弯过程中,转向架本体2就会对轨道梁1产生除重力以外的横向离心力。为了使转向架本体2及单轨车辆能够平稳运行,需要在轨道梁1和转向架本体2之间设置导向装置用以对转向架本体2施加反作用力抵消该离心力。因此在轨道梁1内部两侧壁上分别设置用于向左转弯的导向轨和用于向右转弯的导向轨,而设置在转向架本体2上端面中间的双向导向装置4则与该导向轨配合连接用以在转向架本体2向左或向右转弯时提供反作用。另外,由于单轨车辆及转向架本体2仅靠行走轮3架设在轨道梁1上,行走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轨道梁(1),为下端开口的管廊结构;/n转向架本体(2),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行走轮(3)在所述轨道梁(1)内行走;/n双向导向装置(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上端面,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内部两侧侧壁上的导向轨(5)相配合;/n载重导向装置(6),共设有两个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相对的两端,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内部顶壁上的载重导向轨(7)相配合;/n方管(8),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下端面且贯穿轨道梁(1)的下端口,用于连接单轨车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梁(1),为下端开口的管廊结构;
转向架本体(2),通过与其转动连接的行走轮(3)在所述轨道梁(1)内行走;
双向导向装置(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上端面,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内部两侧侧壁上的导向轨(5)相配合;
载重导向装置(6),共设有两个且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相对的两端,用于与固定设置在所述轨道梁(1)内部顶壁上的载重导向轨(7)相配合;
方管(8),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下端面且贯穿轨道梁(1)的下端口,用于连接单轨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导向装置(4)包括:
驱动电机(401),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本体(2)上端面中间;
减速箱(402),与所述驱动电机(40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用于控制导向轮(403)与所述导向轨(5)的分合动作;
导向轮(403),分列在所述减速箱(402)两侧的两个导向轮(403)通过传动臂(404)与所述减速箱(402)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402)上端面也固定设置有载重导向装置(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轨车辆用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景空间智能交通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