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0997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悬挂式空铁变轨时间长、安全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包括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和导向轨道梁,导向轨道梁设置于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且导向轨道梁与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均成锐角相切设置;导向轨道梁和第一轨道梁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轨道梁连通方向切换的第一变轨装置;导向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轨道梁连通方向切换的第二变轨装置,实现列车安全快速的变换轨道;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线轨道梁与变轨装置的配合,有效提高列车在岔口处的轨道变换效率,变轨装置与轨道梁的吻合对接保证对接精度及整体安全性。

Double track beam and suspension type air rail system based on double turnou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技术介绍
空中轨道列车属于城市快捷公交,是悬挂式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包括轨道支墩、轨道梁、空中轨道列车和车辆转向架,车辆转向架用于驱动空中轨道列车沿轨道梁的纵向行走,空中轨道列车,即悬挂式空中铁路,悬挂式空铁的轨道在上方,能利用桥下近地空间建设,建设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在交通拥挤的地方建设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同时,随着空铁的快速发展,轨道线路也变得相互交错多元化。现有技术中悬挂式空铁在相互交错轨道中变换轨线时通常采用道岔整体转动式、整体横移式、心轨转动式,整体转动式和整体横移式悬挂式空铁道岔结构笨重、转动时间长、转动动力大、造价高等,并存在转动不到位时车辆易发生运营安全事故的问题;心轨转动式悬挂式空铁道岔是靠直行和侧行的共同部位的心轨转动来实现,但由于心轨尖端和较长的部位没有支承,靠悬臂作用,心轨板又不能太厚(空间限制),以至强度不足,容易破坏,即不利于安全行车也不利于车辆快速变换轨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轨道梁包括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导向轨道梁、第一变轨装置和第二变轨装置;/n所述导向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且所述导向轨道梁与所述第一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均成锐角相切设置;/n所述导向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轨道梁连通方向切换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所述导向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轨道梁连通方向切换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线轨道梁包括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导向轨道梁、第一变轨装置和第二变轨装置;
所述导向轨道梁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且所述导向轨道梁与所述第一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均成锐角相切设置;
所述导向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轨道梁连通方向切换的所述第一变轨装置;所述导向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的连接部设置有用于轨道梁连通方向切换的所述第二变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构件、第二连通构件、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通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轨道部,所述第一轨道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通构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轨道部,所述第二轨道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通构件、所述第二连通构件二者之一向下移动与行驶轨道梁进行对接,同时驱动另一个上升至设定高度,以在道岔部件构建唯一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轨装置包括第三连通构件、第四连通构件、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三连通构件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三轨道部,所述第三轨道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四连通构件包括第四连接部和第四轨道部,所述第四轨道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连通构件、所述第四连通构件二者之一向下移动与行驶轨道梁进行对接,同时驱动另一个上升至设定高度,以在道岔部件构建唯一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道岔结构的双线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梁包括第一导向轨道段、第二导向轨道段和导向连接装置:
所述第一导向轨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梁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敏张敏张骎朱伟郅建国司小伟孙继辉李治国赵建阳武长虹沈子钿王鑫宏张兴洪岳渠德陈亚军董小鹏李自峰何海洋王浩东冯昭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