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悬挂式道岔及轨道系统,所述道岔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上的多根支撑梁、走行支架、走行架支座、驱动装置、横梁架、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走行支架设置于两个支座之间,并固定于多个支撑梁的下方;走行架支座可移动地设置在走行支架上;驱动装置驱动走行架支座相对于走行支架移动;横梁架固定于走行架支座上;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固定于横梁架的下方,弧形走行架上设置有弧形走行轨,直走行架上设置有直走行轨。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弧形走行架或直走行架与其它运轨道梁对接,以便于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货运动车通过,从而实现的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货运动车能够直线运行或者弧线转弯,实现了码头的全自动化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物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道岔及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全球货物装载器件如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世界各地主要货物装载器件码头均面临吞吐量急剧增长的挑战。货物装载器件船大型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13000TEU超大型货物装载器件船已成为市场的主力船型,即货物装载器件船舶的装载能力最大化和在港时间最小化的双重需要,给码头装卸作业的效率带来大幅压力,码头为此配置的大量人员、车辆和堆场也导致营运成本和管理难度的大幅增加。而自动化货物装载器件码头的出现恰恰起到了减少操作人员、降低营运成本、稳定可靠地提高作业效率的作用,从而提高竞争力。自动化码头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三代的特点是岸桥是小车结构,水平运输采用AGV小车为固定圆形线路运行,堆场的每一个堆区内的轨道吊采用接力式对称布置。国内最新的自动化码头是振华为长兴岛设计的,特点是小车结构,水平运输采用高架式轨道穿越系统,堆场每一个堆区有一台轨道吊。目前,这些自动化码头均解决了货物装载器件下船快速转运至堆场的问题,但是尚未解决将货物装载器件转运至其他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挂式道岔及轨道系统,不仅能实现码头的全自动化运行,还解决了将货物装载器件转运至其他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的染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挂式道岔,所述道岔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上的多根支撑梁、走行支架、走行架支座、驱动装置、横梁架、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所述走行支架设置于两个所述的支座之间,并固定于多个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走行架支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走行支架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走行架支座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移动;所述横梁架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所述弧形走行架和所述直走行架固定于所述横梁架的下方,所述弧形走行架上设置有弧形走行轨,所述直走行架上设置有直走行轨。优选地,所述横梁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槽钢,所述上横梁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并位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方,所述下横梁位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之下,所述下横梁通过连接槽钢固定连接于所述走行架支座和所述上横梁上。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走行支架上,所述丝杆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走行架支座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道岔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角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连接角钢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走行支架之间。优选地,所述支座为L形的支座,所述两个支座平行设置,多根所述支撑梁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支座和所述多根支撑梁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角钢。优选地,所述走行架支座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置于所述走行支架上。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液缸或者气缸,一端固定于所述走行支架上,另一端固定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轨道系统,所述轨道系统包括所述的道岔和悬挂式轨道梁;所述悬挂式轨道梁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上纵向梁、两平行设置的下纵向梁、竖向联接、竖向斜联、轨道支撑座和两走行轨;所述竖向联接竖向固定连接两所述上纵向梁和两所述下纵向梁中对应的上纵向梁和下纵向梁,所述竖向斜联倾斜固定连接两所述上纵向梁和两所述下纵向梁中对应的上纵向梁和下纵向梁;所述轨道支撑座固定于所述两下纵向梁上远离所述两上纵向梁的一侧;所述轨道支撑座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两下纵向梁相对两支撑板;所述两走行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支撑板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走行架支座带动所述弧形走行架和所述直走行架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移动,以使得所述弧形走行架的弧形走行轨或所述直走行架的直走行轨与所述轨道梁的走行轨对接。优选地,所述轨道支撑座与所述两下纵向梁之间设置有纵向联接。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通过设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上的多根支撑梁、走行支架、走行架支座、驱动装置、横梁架、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的道岔,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弧形走行架或直走行架与其它运轨道梁对接,以便于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货运动车通过,从而实现的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货运动车能够直线运行或者弧线转弯,不仅实现了码头的全自动化运行,而且还无需再采用货物装载器件卡车转运,解决了将货物装载器件转运至其他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的染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一种悬挂式道岔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为图1中的所述悬挂式道岔的主视图和测视图;图4为与图1中悬挂式道岔对接的悬挂式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轨道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悬挂式道岔及轨道系统,不仅能实现码头的全自动化运行,还解决了将货物装载器件转运至其他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申请通过设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上的多根支撑梁、走行支架、走行架支座、驱动装置、横梁架、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的道岔,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弧形走行架或直走行架与其它运轨道梁对接,以便于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货运动车通过,从而实现的携带货物装载器件的货运动车能够直线运行或者弧线转弯,不仅实现了码头的全自动化运行,而且还无需再采用货物装载器件卡车转运,解决了将货物装载器件转运至其他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的染技术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了实现码头的全自动化运行,还解决将货物装载器件转运至其他货物装载器件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及大量货物装载器件卡车尾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悬挂式道岔及轨道系统。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悬挂式道岔40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44、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44上的多根支撑梁43、走行支架48、走行架支座410、驱动装置41、横梁架412、弧形走行架414和直走行架41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44为L形的支座,所述两个支座44平行设置,多根所述支撑梁43平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所述支座44与所述支撑梁4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所述支座44和所述多根支撑梁4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角钢45。所述多根支撑梁43包括两外侧梁和设置在两外侧梁之间的内侧梁,所述内测梁的长度小于两外侧梁的长度,所述两内测梁与轨道梁上的两上纵向梁分别对接。走行支架48设置于两个所述的支座44之间,并位于多个所述支撑梁43的下方,固定于多个所述支撑梁4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支架48为框形。具体地,所述走行支架48通过连接板46和连接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式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上的多根支撑梁、走行支架、走行架支座、驱动装置、横梁架、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所述走行支架设置于两个所述的支座之间,并固定于多个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走行架支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走行支架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走行架支座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移动;所述横梁架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所述弧形走行架和所述直走行架固定于所述横梁架的下方,所述弧形走行架上设置有弧形走行轨,所述直走行架上设置有直走行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座、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支座上的多根支撑梁、走行支架、走行架支座、驱动装置、横梁架、弧形走行架和直走行架;所述走行支架设置于两个所述的支座之间,并固定于多个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走行架支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走行支架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走行架支座相对于所述走行支架移动;所述横梁架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所述弧形走行架和所述直走行架固定于所述横梁架的下方,所述弧形走行架上设置有弧形走行轨,所述直走行架上设置有直走行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槽钢,所述上横梁固定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并位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上方,所述下横梁位于所述走行架支座之下,所述下横梁通过连接槽钢固定连接于所述走行架支座和所述上横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走行支架上,所述丝杆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走行架支座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还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角钢,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上,所述连接角钢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走行支架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L形的支座,所述两个支座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全海,胡跃明,苏利杰,张楠,刘凤伟,黄恒,徐力,孙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