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及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4407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5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其包括限位板和两个子轨道体,子轨道体还具备第一空腔,第一空腔贯穿子轨道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子轨道体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限位孔,子轨道体还包括第一半轨,第一半轨包括第二延伸部,限位板同时通过限位孔插入两个子轨道体的第一空腔中,限位板与第一半轨的第二延伸部平齐,限位板限制小车在道岔口轨道的倾斜,使得小车运行平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轨道系统,其包括上述道岔口轨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及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立体仓储是物流仓储中出现的新概念,利用轨道小车可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自动化立体仓库中,需要数个小车按照轨道线路循环移动。在小车的循环中,有时候其中某个小车中的货物并不需要,这时候就需要将小车在道岔口处换到另外一个轨道,在小车转换轨道的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小车卡住,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其能够使小车在转换轨道的过程中平稳运行。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系统,其具备上述的道岔口轨道结构,能够使小车在转换轨道的过程中平稳运行。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其包括限位板和两个子轨道体。子轨道体具备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子轨道体还具备第一空腔,第一空腔贯穿子轨道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并在第一端面开放。两个子轨道体的第四端面相互靠近。第一空腔具备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靠近第三端端面,第二侧面靠近第四端面。子轨道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面的第一半轨,以及设置在第二侧面的第二半轨。第一半轨和第二半轨均在子轨道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半轨包括第一半轨基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半轨基体与第一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半轨基体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第二半轨延伸。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半轨基体靠近第二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第二半轨延伸。第二半轨包括第二半轨基体和第三延伸部。第二半轨基体与第二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第三延伸部与第二半轨基体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第一半轨延伸。第三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平齐。子轨道体的第四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限位孔。限位板位于两个子轨道体之间,限位板同时通过限位孔插入两个子轨道体的第一空腔中,限位板与第二延伸部平齐。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轨道的岔道口处,因两条子导轨并入一条主轨道,三条轨道的合并,使得两条子导轨的子导轨体中的第一半轨和第二半轨结构不同,即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且没有与第二半轨延伸部对应的结构。轨道小车在运行到道岔口轨道处时,轨道小车进入道岔口轨道的第一空腔,由于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且没有与第二半轨延伸部对应的结构,使得轨道小车在运行到道岔口位置时发生倾斜,造成小车卡住。为此,专利技术人设置限位板,使得限位板与第二延伸部平齐从而限制了轨道小车在道岔口轨道中的倾斜,使得小车平稳运行,避免小车卡住。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子轨道体还包括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贯穿子轨道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并与第一空腔贯通。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与两个子轨道体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道岔口轨道结构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两个子轨道体之间,第一连接部与两个子轨道体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限位板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为圆形,限位板与第二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轴承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限位板由弹性材料制成。一种轨道系统,其包括多个上述任意一项的道岔口轨道结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轨道系统中,轨道的岔道口处,因两条子导轨并入一条主轨道,三条轨道的合并,使得两条子导轨的子导轨体中的第一半轨和第二半轨结构不同,即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且没有与第二半轨延伸部对应的结构。轨道小车在运行到道岔口轨道处时,轨道小车进入道岔口轨道的第一空腔,由于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且没有与第二半轨延伸部对应的结构,使得轨道小车在运行到道岔口位置时发生倾斜,造成轨道小车卡住。为此,专利技术人设置限位板,使得限位板与第二延伸部平齐从而限制了轨道小车在道岔口轨道中的倾斜,使得小车平稳运行,避免小车卡住。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岔口轨道结构,设置限位板,使得限位板与第二延伸部平齐从而限制了轨道小车在道岔口轨道中的倾斜,使得轨道小车平稳运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系统,设置上述提供的道岔口轨道结构,使得轨道小车平稳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道岔口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道岔口结构的限位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道岔口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道岔口轨道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轨道系统示意图。图中:道岔口轨道结构—100,子轨道体—110,第一端面—111,第二端面—112,第三端面—113,第四端面—114,第一空腔—120,第二空腔—170,第三空腔—180,第一半轨—130,第一半轨基体—131,第一延伸部—132,第二延伸部—133,第二半轨—140,第二半轨基体—141,第三延伸部—142,限位孔—150,限位板—160,道岔口轨道结构—200,限位板—260,连接部—270,第一连接部—271,第二连接部—272,螺栓280,道岔口轨道结构—300,限位板—360,轴承—390,轨道系统—400,主轨道—500,两条子导轨—6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及轨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口轨道结构包括限位板和两个子轨道体;所述子轨道体具备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子轨道体还具备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贯穿所述子轨道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并在所述第一端面开放;两个所述子轨道体的所述第四端面相互靠近;所述第一空腔具备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四端面;所述子轨道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半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半轨;所述第一半轨和所述第二半轨均在所述子轨道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半轨包括第一半轨基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半轨基体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半轨基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第二半轨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半轨基体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第二半轨延伸;所述第二半轨包括第二半轨基体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半轨基体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半轨基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第一半轨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平齐;所述子轨道体的第四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子轨道体之间,所述限位板同时通过所述限位孔插入两个所述子轨道体的第一空腔中,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口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岔口轨道结构包括限位板和两个子轨道体;所述子轨道体具备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子轨道体还具备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贯穿所述子轨道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并在所述第一端面开放;两个所述子轨道体的所述第四端面相互靠近;所述第一空腔具备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靠近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二侧面靠近所述第四端面;所述子轨道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半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半轨;所述第一半轨和所述第二半轨均在所述子轨道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半轨包括第一半轨基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半轨基体与所述第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半轨基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第二半轨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半轨基体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第二半轨延伸;所述第二半轨包括第二半轨基体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半轨基体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轨基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半轨基体的长度,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半轨基体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第一半轨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平齐;所述子轨道体的第四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子轨道体之间,所述限位板同时通过所述限位孔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麒春胡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巨力输送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