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180048071.3、原申请日2011年10月14日、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专利技术名称“外螺线转子永磁电机及永磁悬浮轮轨车路系统”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轨道及变轨道岔。
技术介绍
磁悬浮列车的直线驱动电机现有技术是采用直线同步电机或直线异步感应电机。由于实际应用的现实情况要求直线电机与轨道间可以接受的最小间隙至少达到8毫米以上,因而比磁力间隙只有0.5-1毫米的现有旋转电机的效率低很多。工业上三相异步电机结构简单,维护简单,因而大量普及,但存在明显铁损和铜损,即使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技术,也存在低速时效率低下的缺陷。永磁同步电机效率较高,但变频同步控制系统较复杂。永磁直流有刷电机效率较高,但电刷易磨损,故障率较高。开关磁阻电机,耐高温性强,但存在较大铁损,因没有永磁体,不能直接用于发电。而优良的高速列车驱动技术既要求电机在任何速度下都能保持很高的驱动效率,又要求在车辆减速时的能量通过电机高效发电而回收能量。上述这些电机虽然有的能够实现这个功能,但美中不足的是,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变轨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变轨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轨装置,所述变轨装置包括底部设置回转轴的回转轨板,所述回转轨板上设有两段直轨和位于两段直轨之间的一段弯轨,所述两段直轨各自连接变轨位置两侧分别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轨道,所述弯轨是一段光滑曲线轨道,所述光滑曲线轨道同时与所述变轨位置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两个轨道分别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变轨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变轨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轨装置,所述变轨装置包括底部设置回转轴的回转轨板,所述回转轨板上设有两段直轨和位于两段直轨之间的一段弯轨,所述两段直轨各自连接变轨位置两侧分别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轨道,所述弯轨是一段光滑曲线轨道,所述光滑曲线轨道同时与所述变轨位置两侧的相互平行的两个轨道分别相切。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其特征在于:这种三轨回转式变轨轨道适用于各种不同截面的轨道的变轨。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其特征在于:将轨道按内圆柱面形状设置出圆柱断面87,圆柱断面87内设置式回转轨道88,回转轨道88底部设置回转轨板89,回转轨板89沿中部的回转轴90转动,回转轨板89上按直轨道91A、91B中间的路径铺设直轨道91,按直轨道93A、93B的中间路径铺设直轨道93,在两条直轨道91和93的中间铺设一条弯轨道92,弯轨道92的母线由两段相互外切的圆弧线组成,切点位于回转轴90处。4.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的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