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圆轨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920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圆轨道岔,包括活动道岔、两直轨、弯轨和气动装置,活动道岔的一端通过一活动接头与两所述直轨中的其一直轨的端部连接,活动道岔的另一端与弯轨或另一直轨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活动道岔与所述活动接头通过一转轴连接,气动装置与所述活动道岔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道岔绕所述转轴旋转,另一直轨的端部连接有直轨接头,所述弯轨的端部连接有弯轨接头,所述直轨接头和弯轨接头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活动道岔的端部形成卡接的卡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动装置的作用下及直轨接头、弯轨接头与活动道岔端部的卡接作用下,实现活动道岔与直轨或弯轨的快速固定连接,达到了全自动的换轨过程,使整个活动道岔的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畜屠宰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圆轨道岔,作为输送机械中的线路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圆轨道岔多为手动翻转式圆轨道岔,使用过程中若要变轨,需将道岔手动翻转180度。在正常工作过程中,要使道岔翻转180度而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就需对道岔机构做一些额外的辅助作用机构,辅助作用结构复杂,费时费力,不适用于自动屠宰加工生产线,于是出现了一种由气缸控制的圆轨道岔,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256602中公开了一种种气动式管轨道岔,包括两端分别与管轨相连接的活动道岔,管轨固装于吊装机构上,而活动道岔与设置于气缸承载装置上的气缸相连,气缸承载装置固装于吊装机构上。采用气缸连接活动道岔的底部,直接控制活动道岔的结构,节省了作用力的过渡部件,基本实现了气缸控制道岔的功能,但变轨前后需手动松开及固定活动道岔与直轨,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工作过程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完全实现自动变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动圆轨道岔。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动圆轨道岔,包括活动道岔、两直轨、弯轨和气动装置,所述活动道岔的一端通过一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圆轨道岔,包括活动道岔(1)、两直轨(2)、弯轨(3)和气动装置,所述活动道岔(1)的一端通过一活动接头(5)与两所述直轨(2)中的其一直轨的端部连接,所述活动道岔(1)的另一端与所述弯轨(3)或另一所述直轨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活动道岔(1)与所述活动接头(5)通过一转轴(6)连接,所述气动装置与所述活动道岔(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道岔(1)绕所述转轴(6)旋转,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直轨的端部连接有直轨接头(7),所述弯轨(3)的端部连接有弯轨接头(8),所述直轨接头(7)和弯轨接头(8)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活动道岔(1)的端部形成卡接的卡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圆轨道岔,包括活动道岔(1)、两直轨(2)、弯轨(3)和气动装置,所述活动道岔(1)的一端通过一活动接头(5)与两所述直轨(2)中的其一直轨的端部连接,所述活动道岔(1)的另一端与所述弯轨(3)或另一所述直轨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活动道岔(1)与所述活动接头(5)通过一转轴(6)连接,所述气动装置与所述活动道岔(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道岔(1)绕所述转轴(6)旋转,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直轨的端部连接有直轨接头(7),所述弯轨(3)的端部连接有弯轨接头(8),所述直轨接头(7)和弯轨接头(8)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活动道岔(1)的端部形成卡接的卡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圆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为成型于所述直轨接头(7)和弯轨接头(8)端部的卡槽(9),所述气动装置驱动所述活动道岔(1)沿所述转轴(6)旋转,使所述活动道岔(1)端部卡接于所述直轨接头(7)或所述弯轨接头(8)端部的卡槽(9)中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圆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9)为弹性卡槽,所述活动道岔(1)的端部卡接在所述卡槽(9)中时,所述卡槽(9)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有河王洪燕李阳阳王丽红潘满叶金鹏王子戡李鑫熠刘艳丽陈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