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和具有离合器装置的混合动力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50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离合器装置(10),其包括用于接收离合器片(14)的片支架(12)并且还包括传递元件(22),其中,所述片支架(12)和所述传递元件(22)通过用于传递转矩的转矩连接部(24)相互耦合,并且所述传递元件(22)具有第一支撑区域(26),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中,从所述片支架(12)出发的轴向力作用到所述传递元件(22)上,其中,所述转矩连接部(24)能松脱地实施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26)间隔开地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离合器装置(10)的混合动力模块(20)。

Clutch unit and hybrid module with clutch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器装置和具有离合器装置的混合动力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离合器装置以及一种具有离合器装置的混合动力模块。
技术介绍
普遍地已知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离合器装置。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湿式地运行的离合器装置通常包括用于接收离合器片的片支架和传递元件,所述传递元件与片支架通过用于传递转矩的转矩连接部连接。转矩连接部能够是焊接连接部或者铆接连接部,所述转矩连接部在此布置在传递元件的支撑区域中,轴向力被所述支撑区域支撑。因此,一方面由于轴向力通过支撑区域所施加的支撑作用,并且另一方面由于由同样地位于该支撑区域中的转矩连接部引起的材料负荷,会发生在传递元件中的材料应力的积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改进离合器装置。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的离合器装置解决。相应地,提出一种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离合器装置,其具有用于接收离合器片的片支架并且还包括传递元件,其中,片支架和传递元件通过用于传递转矩的转矩连接部相互耦合,并且所述传递元件具有第一支撑区域,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中,从片支架出发的轴向力作用到传递元件上,其中,转矩连接部以能松脱的方式实施并且在径向上与第一支撑区域间隔开地布置。由此,能够离开转矩连接部地实现在第一支撑区域中的轴向力作用的移位。此外实现了离合器装置的成本有利和简单的制造和装配。离合器装置能够湿式运行地实施并且能够被流体穿流。所述流体能够引起喷射冷却。片支架能够是内片支架或者外片支架。片支架能够抗扭转地接收离合器片。离合器片能够在轴向上能移动地悬挂在片支架中。片支架能够被硬化、例如被气体渗氮。转矩能够从片支架出发传递到传递元件上或者相反地传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传递元件具有负载区域,在该负载区域中,材料应力相对于传递元件的在径向内部和外部邻接负载区域的区域提高,其中,转矩连接部与负载区域径向间隔开地布置。在转矩连接部与第一支撑区域之间的径向间距能够小于第一支撑区域与负载区域之间的间距或者与其同样大。在转矩连接部与第一支撑区域之间的径向间距能够大于第一支撑区域与负载区域之间的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转矩连接部为形状锁合的连接部、尤其是插接齿部。所述插接齿部能够由在轴向上和/或在径向上从片支架伸出的齿构成,所述齿配合到传递元件中的相应的对应齿部中。转矩连接部能够是压紧连接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转矩连接部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的径向外部。第一支撑区域能够在径向上位于离合器片的高度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的构型中,第一支撑区域与负载区域径向间隔开地布置。负载区域能够布置在离合器片的径向内部或者径向外部。负载区域能够是在传递元件中的材料应力提高的区域,所述区域由传递元件的形状和构型、例如由传递元件的拐点或者弯曲的走向所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轴向力为离合器装置的操纵力或者操纵力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操纵力的支撑通过在片支架上的第二支撑区域进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的实施方案中,片支架将操纵力作为轴向力传递到传递元件的第一支撑区域上,并且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二支撑区域在径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别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撑区域是在第一支撑区域的径向外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片支架和传递元件在轴向上相互固定、尤其在轴向上相对彼此张紧。片支架能够在传递元件处通过导油板张紧。通过弹簧能够引起张紧力。所述弹簧能够是离合器装置的操纵元件的回位弹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片支架和传递元件通过对中元件相互对中。所述对中元件能够在周向侧与转矩连接部交替地布置。对中元件能够包括对中指部。转矩还能够在传递元件与另外的、与其连接(例如焊接或者铆接)的构件(例如毂)之间传递。以上所提到的任务也通过一种具有包括上述说明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的离合器装置的混合动力模块解决,其中,所述离合器装置构造为K0离合器并且在驱动侧与内燃机连接和在从动侧与电动机连接。从附图说明和图示得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和有利的构型。附图说明接下来,参照图示详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详细地示出:图1:根据现有技术的离合器装置的横截面。图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的片支架和传递元件的横截面。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的空间视图。图4: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的局部的空间视图。图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的片支架和传递元件的横截面。图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的横截面。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离合器装置10的横截面。离合器装置10湿式运行地实施并且因而被流体穿流。流体能够引起离合器装置10的冷却。离合器装置10布置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混合动力模块20中。离合器装置10特别地构造为K0离合器并且在驱动侧通过驱动毂16与内燃机连接和在从动侧通过片支架18、在此通过外片支架与电动机连接。离合器装置10包括用于接收离合器片14的片支架12,所述片支架在这里为内片支架。离合器片14以能轴向移动的方式并且抗扭转地悬挂在片支架12中。来自离合器片14的转矩由此传递到片支架12上。片支架12能够被硬化、例如被气体渗氮。离合器装置10还包括传递元件22,其中,片支架12和传递元件22通过用于传递转矩的转矩连接部24相互耦合。转矩连接部24实施为铆接连接部。转矩从驱动毂16出发传递到传递元件22上并且进一步传递到片支架12上。传递元件22还包括第一支撑区域26,在该第一支撑区域中,从片支架12出发的轴向力作用到传递元件22上。在此,转矩连接部24布置在第一支撑区域26的区域中。这一方面由于轴向力通过第一支撑区域26所施加的支撑作用,并且另一方面由于通过转矩连接部24引起的材料负荷,会导致传递元件22中的材料应力的积累。传递元件22具有另外的支撑区域28,离合器装置10的操纵力或者操纵力的一部分由所述另外的支撑区域支撑。该另外的支撑区域28作为相对于操纵元件30的对压元件起作用,所述操纵元件通过轴向的移动操纵离合器装置10,其方式是,由操纵力加载离合器片14。与电动机连接的片支架18通过轴承32接收在不转动的离合器壳体34上。导油板36引起流体在离合器装置10中的定向的流动导向。导油板36也用作操纵元件30的回位弹簧38的贴靠面。在图2中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装置10的片支架12和传递元件22的横截面。转矩连接部24以能松脱的方式实施并且在这里尤其实施为形状锁合的连接部、例如实施为插接齿部。转矩连接部24由在轴向上从片支架12伸出的齿40构成,所述齿配合到传递元件22中的相应的对应齿部42中。对应齿部42为径向齿部。能松脱的转矩连接部24具有下述优点:构件能够简单地和成本有利地互相插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离合器装置(10),其包括用于接收离合器片(14)的片支架(12)并且还包括传递元件(22),其中,所述片支架(12)和所述传递元件(22)通过用于传递转矩的转矩连接部(24)相互耦合,并且所述传递元件(22)具有第一支撑区域(26),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中,从所述片支架(12)出发的轴向力作用到所述传递元件(22)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转矩连接部(24)以能松脱的方式实施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26)间隔开地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7 DE 102018122696.91.一种在机动车的驱动系中的离合器装置(10),其包括用于接收离合器片(14)的片支架(12)并且还包括传递元件(22),其中,所述片支架(12)和所述传递元件(22)通过用于传递转矩的转矩连接部(24)相互耦合,并且所述传递元件(22)具有第一支撑区域(26),在所述第一支撑区域中,从所述片支架(12)出发的轴向力作用到所述传递元件(22)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矩连接部(24)以能松脱的方式实施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26)间隔开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22)具有负载区域(46),在该负载区域中,材料应力相对于所述传递元件(22)的在径向内部和外部邻接所述负载区域(46)的区域提高,其中,所述转矩连接部(24)在径向上与所述负载区域(46)间隔开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连接部(24)为形状锁合的连接部、尤其是插接齿部。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连接部(24)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霍夫施泰特尔P·卡尔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