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136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横跨整个轮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间隔分布的主花纹块组,每个主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V型部及轴向两侧的过渡V型部、胎肩V型部,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沿轮胎中心平面对称,所述过渡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过渡横延部与过渡周延部,所述胎肩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胎肩横延部与胎肩周延部,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在轮胎转弯行驶时能发挥V型聚沙效果,同时当转弯接地面发生变化时能在胎面两侧提供更多的驱动边缘以增加转弯时的前进驱动力,提升转弯时的牵引性能,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确保轮胎的直进牵引性能。

A tread pattern structure of pneumatic tire for all-terrai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特别指一种使用于沙地的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沙地上驾驶全地形车已成为国内市场一种新的娱乐运动潮流。全地形车在沙丘地形上行驶时,因沙地颗粒较为松散,较难集结以提供轮胎相应的牵引力。为提升轮胎在沙丘地形上行驶的牵引性能,考虑全地形车车辆在沙地下行驶的特殊性,目前常用的沙地用全地形车车辆后轮胎面花纹常采用如图1或如专利CN201410307309.5所公开的设计,即胎面采用超低接地面积的单一花纹块10’横跨整个胎面,同时在胎面花纹块前边缘设置了多个台阶式凸部11’。此种胎面花纹结构的轮胎可在直进行驶时实现单一花纹块10’快速切入沙地发挥牵引性能,但此种轮胎在沙地上转弯行驶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轮胎的接地面由胎面中心向轴向两侧发生变化时,轴向两侧的花纹块驱动边缘因为轮胎的转弯而减少,由此导致转弯牵引性能下降,同时在轮胎转弯行驶过程中因为花纹块前边缘12’较为光滑、台阶式凸部无法发挥沙地颗粒沿花纹块先接地端侧壁面向轴向外侧排出的阻力的作用,容易发生沙地颗粒无法有效集结,当轮胎转弯时轴向两侧的花纹块无法发挥良好的驱动力,最终导致转弯牵引性能下降。因此一般的全地形车的充气轮胎难以同时满足车辆在沙地转弯行驶的牵引性和直进行驶的牵引性,这大大影响轮胎在沙地的通过性,最终影响车辆在沙地的表现。因此一般的全地形车的充气轮胎难以同时满足车辆在沙地下转弯和直进行驶时的牵引性而达到性能的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沙地的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可以实现不影响轮胎直进牵引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在沙地下的转弯牵引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横跨整个轮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间隔分布的主花纹块组,每个主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V型部及轴向两侧的过渡V型部、胎肩V型部,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沿轮胎中心平面对称,所述过渡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过渡横延部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过渡周延部,所述胎肩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延部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周延部。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三者由胎面中心至两侧分别沿行驶方向呈阶梯间隔设置。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的前边缘横向角度由胎面中心向两侧胎肩逐渐减小。所述过渡周延部的长度大于胎肩周延部的长度。所述过渡V型部的V型边缘对称中心线与胎面中心平面的周向角度为20°~40°,所述胎肩V型部的V型边缘对称中心线的周向角度为10°~30°。所述过渡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轮胎中心平面两者之间的轴向距离与过渡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胎肩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两者之间的轴向距离的比值为0.8~1.2,所述胎肩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过渡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两者之间的周向距离与过渡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中心V型部的后边缘顶点两者之间的周向距离的比值为0.8~1.2。所述过渡V型部的过渡周延部的长度与过渡横延部的长度的比值为0.3~0.7。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的宽度均相同,所述过渡V型部的过渡周延部的宽度与过渡横延部的宽度相同,所述胎肩V型部的胎肩周延部的宽度与胎肩横延部的宽度相同。所述主花纹块组的中心V型部、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至少一相邻的两者间相连。在过渡周延部的末端和/或胎肩周延部的末端分别设置有斜切面,斜切面的高度与所在过渡周延部或胎肩周延部的高度的比值为0.3~1.0,斜切面的长度与所在过渡周延部或胎肩周延部的长度的比值为0.4~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于胎面中心两侧分别设有两个V型的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可在轮胎转弯行驶时能发挥V型聚沙效果,同时当转弯接地面发生变化时能在胎面两侧提供更多的驱动边缘以增加转弯时的前进驱动力,提升转弯时的牵引性能。此外,过渡V型部的过渡周延部与胎肩V型部的胎肩周延部可在直进行驶时能防止沙子过分往胎面中心溢出,形成胎肩、过渡、胎面中心三阶渐进式的独立驱动效果,从而能有效确保轮胎的直进牵引性能。再者,本技术的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三者由胎面中心至两侧分别沿行驶方向呈阶梯间隔设置共同组成独立驱动的至少三阶渐进式的接地横边缘,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的前边缘横向角度由胎面中心向两侧胎肩逐渐减小,过渡、胎肩V型部的V型边缘的对称中心线的周向角度及边缘长度的特定设置,可以进一步实现不影响轮胎直进牵引性能的同时提升轮胎在沙地下的转弯牵引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轮胎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轮胎转弯时胎面花纹块前进驱动受力方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轮胎胎面花纹接地横边缘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轮胎另一种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轮胎又一种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轮胎再一种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图8为沿图7中的A-A’方向剖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解释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附图1至图7中箭头R所示为轮胎行驶方向。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沙地用的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横跨整个轮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间隔分布的主花纹块组10所组成,每个主花纹块组10由胎面中心的中心V型部11及轴向两侧的过渡V型部12、胎肩V型部13所组成,中心V型部11、过渡V型部12和胎肩V型部13沿轮胎中心平面对称,中心V型部11位于胎面中心,过渡V型部12由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过渡横延部12a、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过渡周延部12b两者V型连接而成,胎肩V型部13由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延部13a、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周延部13b两者V型连接而成。因此,在胎面中心两侧分别设有两个V型的过渡V型部12和胎肩V型部13可在轮胎转弯行驶时能发挥V型聚沙效果,同时当转弯接地面发生变化时能在胎面两侧提供更多的驱动边缘以增加转弯时的前进驱动力(如图3所示),提升转弯时的牵引性能。此外,过渡V型部12的过渡周延部12b与胎肩V型部13的胎肩周延部13b可在直进行驶时能防止沙子过分往胎面中心溢出,形成胎肩、过渡、胎面中心三阶渐进式的独立驱动效果,从而能有效确保轮胎的直进牵引性能。为进一步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中心V型部11、过渡横延部12a和胎肩横延部13a三者由胎面中心至两侧分别沿行驶方向呈阶梯间隔设置,如此中心V型部11、过渡横延部12a和胎肩横延部13a共同组成独立驱动的至少三阶渐进式的接地横边缘,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为四阶的接地横边缘10a,如图2所示,中心V型部11、过渡横延部12a和胎肩横延部13a的宽度W1、W2、W3均相同,在轮胎直进行驶可形成由胎肩向胎面中心渐进均衡的牵引性能,提升轮胎的直进牵引性能。中心V型部11、过渡横延部12a和胎肩横延部13a的前边缘横向角度由胎面中心向两侧胎肩逐渐减小,即:中心V型部11的前边缘横向角度α1大于过渡横延部12a的前边缘横向角度α2,过渡横延部12a的前边缘横向角度α2大于胎肩横延部13a的前边缘横向角度α3。如此在胎面中心采用较大的前边缘横向角度便于将胎面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横跨整个轮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间隔分布的主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每个主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V型部及轴向两侧的过渡V型部、胎肩V型部,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沿轮胎中心平面对称,所述过渡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过渡横延部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过渡周延部,所述胎肩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延部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周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多个横跨整个轮胎胎面并沿轮胎周向间隔分布的主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每个主花纹块组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V型部及轴向两侧的过渡V型部、胎肩V型部,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V型部和胎肩V型部沿轮胎中心平面对称,所述过渡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过渡横延部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过渡周延部,所述胎肩V型部包括V型连接的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横延部与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周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三者由胎面中心至两侧分别沿行驶方向呈阶梯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V型部、过渡横延部和胎肩横延部的前边缘横向角度由胎面中心向两侧胎肩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周延部的长度大于胎肩周延部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V型部的V型边缘对称中心线与胎面中心平面的周向角度为20°~40°,所述胎肩V型部的V型边缘对称中心线的周向角度为10°~30°。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美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