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及底架区域模块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及底架区域模块。
技术介绍
传统形式的轨道车辆的底架区域布置设计都是满足于设备与布线、布管分层独立设计,这样的设计理念势必造就车间的施工分层进行。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先将车体结构施工完成,再进行底架区域布置。底架区域布置时,首先将线槽和管路按照要求装在底架上,然后将设备挂在悬挂横梁上,将设备和悬挂横梁往底架上装,装悬挂横梁时,悬挂横梁的两端安装在车底边梁上,最后进行设备接线。可见,现有的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具有以下缺点:第一,所有工序均以底架作为基体,在底架处完成,施工环境差,生产效率低。第二,无法满足多工种,多场地同时施工的要求,势必造成车辆建造在台位的周期比较长,无法有效地缩短台位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及底架区域模块,能够实现车体与底架区域模块的独立施工,实现多工种、多工位同步施工,加快对车间台位的周转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线槽(1)和管路(2)装在悬挂横梁(3)上,同时在线槽(1)内布线;步骤B,将设备(4)挂在悬挂横梁(3)上;对设备(4)接线;步骤C,将所有悬挂横梁(3)的一端可拆卸装于一根纵向承载梁(5)上,将所有悬挂横梁(3)的另一端可拆卸装于另一根纵向承载梁(5)上;至此,形成底架整体模块(6);步骤D,将底架整体模块(6)置于车底,将各悬挂横梁(3)的两端安装于车底边梁上;步骤E,拆除两纵向承载梁(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线槽(1)和管路(2)装在悬挂横梁(3)上,同时在线槽(1)内布线;步骤B,将设备(4)挂在悬挂横梁(3)上;对设备(4)接线;步骤C,将所有悬挂横梁(3)的一端可拆卸装于一根纵向承载梁(5)上,将所有悬挂横梁(3)的另一端可拆卸装于另一根纵向承载梁(5)上;至此,形成底架整体模块(6);步骤D,将底架整体模块(6)置于车底,将各悬挂横梁(3)的两端安装于车底边梁上;步骤E,拆除两纵向承载梁(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底架区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对于无悬挂横梁(3)的位置,利用附加横梁(7)承载线槽(1)和管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锋,王虎高,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