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09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底架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包括牵引梁以及分别安装在牵引梁两侧的一对上支撑板和相对设置在一对上支撑板下方的一对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均与牵引梁的侧壁固定连接,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地板的上支撑面,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结构代替之前的横梁结构来支撑地板,使支撑面积大大增加,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且压力作用在支撑板上时,受力面积更大,进而将力分散,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带来的变形,增加了整体的强度、刚度;下支撑板的设置增加了底架下部的接口面积,从而零部件安装面积增加,零部件的位置布置更加合理简便。

End Bottom Frame Structure and Track Vehicle for Rai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底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轨道车辆端部底架是在牵引梁的两侧设置多根间隔的横梁,将地板铺设在横梁上,由横梁对地板起支撑作用,然而,当地板承受垂向载荷而向横梁施力时,由于地板与横梁的接触面积小,容易产生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带来的变形,使得轨道车辆端部底架的承载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以解决地板与横梁的接触面积小,容易产生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带来的变形,使得轨道车辆端部底架的承载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包括牵引梁,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一对上支撑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一对上支撑板下方的一对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均与所述牵引梁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地板的上支撑面,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梁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竖直侧板和连接在一对所述竖直侧板内侧之间的多个连接筋;所述一对上支撑板、一对下支撑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一对竖直侧板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竖直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弯折的翻边,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竖直侧板的上侧所述翻边对接;所述下支撑板垂直对接在所述竖直侧板的上侧翻边与下侧翻边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上支撑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下支撑板之间通过加强筋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下支撑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口,所述加强筋板围设在所述避让口的周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上支撑板和对应的所述下支撑板分别焊接连接,所述避让口的形状与待避让部件的轮廓形状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牵引梁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缓冲梁和枕梁,所述缓冲梁和枕梁与所述牵引梁连接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长度与所述牵引梁的长度相一致,且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梁和枕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向外延伸的宽度不超过所述缓冲梁与枕梁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板与对应的所述下支撑板在靠近所述缓冲梁处还设有上下贯通的过线口,所述过线口与所述避让口之间留有间距。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地板和上述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上支撑面上。(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通过将牵引梁两侧的横梁替换为分别安装在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一对上支撑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一对上支撑板下方的一对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均与所述牵引梁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地板的上支撑面,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由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结构代替之前的横梁结构来支撑地板,使支撑面积大大增加,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且压力作用在支撑板上时,受力面积更大,进而将力分散,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带来的变形,增加了整体的强度、刚度;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下支撑板的设置增加了底架下部的接口面积,从而零部件安装面积增加,零部件的位置布置更加合理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牵引梁;11:竖直侧板;111:翻边;12:连接筋;2:枕梁;3:缓冲梁;4:上支撑板;5:下支撑板;6:避让口;7:过线口;8:加强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轨道车辆的端部底架安装在车体上之后,其上表面用于铺设地板。如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包括牵引梁1,以及分别安装在所述牵引梁1两侧的一对上支撑板4和相对设置在所述一对上支撑板4下方的一对下支撑板5,也就是说,一对上支撑板4分别位于牵引梁1的两侧,一对下支撑板5也分别位于牵引梁1的两侧,位于牵引梁1同一侧的下支撑板5位于上支撑板4的下方,两者之间留有间隔,所述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的侧边均与所述牵引梁1的侧壁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由此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和牵引梁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均为带有平面的板状,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的平面沿牵引梁1的两侧向外水平延伸;所述上支撑板4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地板的上支撑面,由上支撑板4和下支撑板5的结构代替之前的横梁结构来支撑地板,使支撑面积大大增加,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且压力作用在支撑板上时,受力面积更大,进而将力分散,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带来的变形,增加了整体的强度、刚度;所述下支撑板5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下支撑板5的设置增加了底架下部的接口面积,从而零部件安装面积增加,零部件的位置布置更加合理简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牵引梁1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长条状的竖直侧板11和连接在一对所述竖直侧板11内侧之间的多个连接筋12,连接筋12垂直连接在一对所述竖直侧板11之间,可以分别与一对所述竖直侧板11焊接,由连接筋12将两侧的竖直侧板11连接为一体,加强了牵引梁1的强度;所述一对上支撑板4、一对下支撑板5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一对竖直侧板11的外侧,具体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以保证连接的强度。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一对所述竖直侧板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弯折的翻边111,所述上支撑板4与竖直侧板11的上侧翻边111对接焊接,即上支撑板4的一侧面与上侧翻边111的侧面对齐后焊接,从而,一对上支撑板4与牵引梁1的上表面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便于地板的铺设;上支撑板4的位置确定后,下支撑板5的安装位置由上支撑板4与下支撑板5之间的间距确定,而且要考虑下支撑板5下方的安装结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包括牵引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一对上支撑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一对上支撑板下方的一对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均与所述牵引梁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地板的上支撑面,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包括牵引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牵引梁两侧的一对上支撑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一对上支撑板下方的一对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均与所述牵引梁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地板的上支撑面,所述下支撑板的下表面形成零部件接口的下安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梁包括间隔设置的一对竖直侧板和连接在一对所述竖直侧板内侧之间的多个连接筋;所述一对上支撑板、一对下支撑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一对竖直侧板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竖直侧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向外水平弯折的翻边,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竖直侧板的上侧所述翻边对接;所述下支撑板垂直对接在所述竖直侧板的上侧翻边与下侧翻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支撑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下支撑板之间通过加强筋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喻海洋韩月娇田洪雷刘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