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制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34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平衡制动阀,包括电磁阀1、过渡块2、主阀片3、先导控制阀4,在主阀片3上有进油口A、进油口B、出油口A1、出油口B1、回油口T与远程控制口K,本阀出油口A1和B1分别与液压马达M的油口相连,回油口T与油箱相连,上部操纵阀来油进入本阀进油口A或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部分阀是可拆式固定在主阀片上,既方便制造时组装,又方便调试、使用与维修,既能满足传统上部阀控制特性,又能适合现有比例阀控制特性液压回路的回转系统控制阀,使回转机构工作时,在快、慢速特别是系统小流量情况下都能实现平衡启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平衡制动阀,尤其涉及用于12吨至70吨液 压汽车起重机回转机构上回转缓冲控制的平衡制动阀。
技术介绍
回转机构是汽车起重机的四大功能机构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其 启动和运行平稳、无抖动、制动无冲击,为实现其工作要求,在回转液 压回路上必须配置相关的液压元件来进行控制,以满足其功能要求。目 前市场上为工程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回转回路所配套的该类产品有很多种 类,如回转复合阀、双向缓冲阔、回转阀、回转缓冲阀等等,但在实际 应用当中,这些阀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起重机回转系统在小流量、大负载 工作时存在的运转不平稳、刹车后有前冲运动的缺陷,以至使主机满足 不了实际工作需要。2002年5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名称为"回 转缓冲阀"、申请号为01142605.5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该产品通 过在主阀体的阀体内设安装空腔和内置流道以及必要零件,将缓冲阀、 电磁阀、可调背压阀、操纵阀、单向阀可拆卸地组合集成在主阀体内, 从而达到起重机中回转缓冲阀的众多功能。该产品比传统的回转控制阀 在结构上有一定的改进,但是不难发现,近3 4年来,随着国产汽车起 重机上部操纵阔其核心控制技术发生改变,与原来传统上部阀相匹配的 回转控制阀的功能,已无法适应现有比例操纵阀的流量阶跃特性,也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在小流量情况下的运转抖动这一实际问题,难以满 足现阶段起重机的工况要求。2006年11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名 称为"一种双向缓冲阀",申请号为200520042207.1的技术专利 说明书,该产品通过在主阀体的阀体内设两对相连的单向阻尼阀和平衡 阀从而满足回转运动过程中起步平稳、抖动少和制动缓的技术要求。但 业内人士可以发现,该种技术产品类似于回转复合阀,于九十年代就在 起重机上使用,已远不能适应现有起重机的液压控制回路。为此,专利技术 一种既能满足传统上部阀控制特性,又能适合现有比例阀控制特性的液 压回路的回转系统控制阀,使回转机构工作时,在快、慢速特别是小流 量情况下都能实现平衡启运,并最大限度地削减动态冲击以达到缓冲制 动的技术要求,以满足众多起重机械中的回转控制液压回路配套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集成了起重机回转工况所需多种机能、既能适应上车系统中传统结构的操纵阀控 制特性又能适应现有的比例操纵阀控制特性且结构合理紧凑的平衡制动 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平衡制动 阀,包括有主阀片,主阀片和过渡块及电磁阀固定连接,在主阀片的阀 体上分别设有进油口 A、 B、回油口 T、远程控制口 K以及连接外面液压马达的油口 Al和Bl,阀体内加工成型有安装各功能阀的安装空腔和将它们连通的内流道,其特征在于,在主阀体内有三位四通型的液控换向阀,该换向阀内左右分别安置有单向阀,主阀体的进油口A、 B分别通过内流 道和换向阀上的单向阀接出油口 Al和B1,换向阀两出油口通过内流道分 别接两单向阀的一端,通过两单向阀的另一端与主阀芯一端相接,主阀芯另一端分为两路 一路通过内流道与先导控制阀一端连接,另一路与 回油口连接,先导控制阀另一端分为三路 一路与回油口连接, 一路通过过渡块上的选择阀分别与出油口 Al、 Bl连接, 一路通过主阀片内的选 择阀与进油口A、 B连接,同时连接到油口K,换向阀的两端通过端盖内 流道及主阀体内流道分别与进油口 A、 B连接,电磁阀两油口分别通过过 渡块和主阀体的内流道与出油口 Al、 Bl相连接。上述主阀体在进油口 A、 B和出油口 Al、 Bl的内流道之间部位可拆 式固定有换向阀阀芯,其结构为开贯通主阀体的安装空腔,内置换向阀 阀芯,换向阀阀芯左右对称地内置单向阀,单向阀为在换向阀阀芯开孔 处内置头部带锥形的圆柱体阀芯,单向阀阀芯与固定在换向阀阀芯端部 的端盖之间有弹簧,主阀体在安装空腔的端部固定有密封端盖,在端盖 内的安装空间内置圆柱形控制活塞与换向阀芯端部相抵。上述主阀体在进油口A、 B和出油口A1、 Bl及回油口T的内流道之间开有安装空腔,内置主阀芯,在主阔芯前端油道空腔内置两头部带锥 形的圆柱体单向阔芯,分别与出油口组成正向连通油路,在主阀芯中间 开有阻尼孔,其一端与单向阀后端孔相接,另一端与先导控制阀的左腔 连通,在主阀芯的阀套中部开有2 4个径向孔,连通油口T,在主阀芯与弹簧座之间支撑有主阀芯弹簧。上述主阀体在主阀芯的后端内流道的安装空腔端部固定有插装式先 导控制阀,其在阀座中开有通孔,同时有一钢球顶在该通孔上,其后端 与出油口控制活塞之间支撑有弹簧,先导控制阀安装空腔有内流道与主 阀体的回油口连通,该出油口控制活塞的左端截面小、右端截面大,并 开有一轴向通孔,在右端有一进油口控制活塞与其相抵。上述主阀体在连接油口 A和油口 B的内流道之间开有安装空腔,内 置选择阀,选择阀为在开有径向孔的阀套上开有轴向钢球通孔,并配以两端开有轴向通孔的与钢球相抵的阀座,其两端分别连通换向阀的进油 腔,阀套的径向通孔一路与先导控制阀的进油控制活塞油道相通, 一路 与远程控制口 K相通。上述过渡块在连接油口 Al和油口 Bl的内流道之间开有安装空腔, 内置选择阀,选择阀为在开有径向孔的阀套上开有轴向钢球通孔,并配 以两端开有轴向通孔的与钢球相抵的阀座,其两端分别连通换向阀的出 油腔,阀套的径向通孔与先导控制阀的出油控制活塞油道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体积 小,安装方便,大部分阔是可拆式固定在主阀体上,既方便制造时组装,又方便调试、使用与维修;2、对主机车型的适应范围广,且对上车液压系统的适应性强,既可与传统上部操纵阀控制特性匹配,又可与比例操纵阀控制特性相匹配;3、能满足回转机构众多工况要求,在大小流量、 轻重负载下均能实现启停与运转的平稳,并能极大地削减其动态工况下 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意示图; 图2是图1的A—』 图3是图1的B_] 图4是图1的C— 图5是本技术的液压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在图l中本技术包括电磁阀l、过渡块2、主阀片3、先导控制阀4、右端盖5、左端盖6,在主阀片上有进油口A、进油口B、出油口 Al、出油口B1、回油口T与远程控制口K。本阀出油口 A1和B1分别与 液压马达M的油口相连,回油口T与油箱相连,上部阀来油进入本阀进 油口 A或B。在图2中主阀片3有一个阀体7,阀体7上有油口A、油口B、油 口A1和油口B1;阀体7中有环形油腔al、环形油腔a2、环形油腔a3、 环形油腔a4、进油腔all、进油腔al2、进油腔a15、进油腔a17、控制 油腔a8、控制油腔al9,环形油腔al连通油口 Al,环形油腔a4连通油 口B1,进油腔al5连通环形油腔a2与油口 A,进油腔a12连通环形油腔 a3与油口B;在阀体7内装有换向阀芯10,换向阀芯10上有径向孔a18 数量2 6个、径向孔al4数量2 6个、径向孔all数量2 6个、径向 孔a9数量2 6个、轴向孔al6和轴向孔a10,换向阀芯10上还有不同 规格的径向孔20 30个,在换向阀芯10内装有单向阀芯8与单向阀芯图图图见见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平衡制动阀,包括有主阀片,主阀片和过渡块及电磁阀固定连接,在主阀片的阀体上分别设有进油口(A)、(B)、回油口(T)、远程控制口(K)以及连接外面液压马达的油口(A1)和(B1),阀体内加工成型有安装各功能阀的安装空腔和将它们连通的内流道,其特征在于,在主阀体内有三位四通型的液控换向阀,该换向阀内左右分别安置有单向阀,主阀体的进油口(A)、(B)分别通过内流道和换向阀上的单向阀接出油口(A1)和(B1),换向阀两出油口通过内流道分别接两单向阀的一端,通过两单向阀的另一端与主阀芯一端相接,主阀芯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内流道与先导控制阀一端连接,另一路与回油口连接,先导控制阀另一端分为三路:一路与回油口连接,一路通过过渡块上的选择阀分别与出油口(A1)、(B1)连接,一路通过主阀片内的选择阀与进油口(A)、(B)连接,同时连接到油口(K),换向阀的两端通过端盖内流道及主阀体内流道分别与进油口(A)、(B)连接,电磁阀两油口分别通过过渡块和主阀体的内流道与出油口(A1)、(B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治平潘文华刘先爱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信诚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